APP下载

从文学作品看中国女性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
——以《伤逝》和《我的前半生》为例

2022-11-25马宁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伤逝子君爱情

马宁宁

(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山东德州 253029)

1 中国女性意识概说

女性意识是指 “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以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1]。我国经历过长期的父权社会,在这种父系制度统治中,社会发展以男性为主,男尊女卑,女性意识缺乏生长的土壤,长期沉没在传统父权文化中。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人” 的发现极大地激发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国女性开始站起来,走出家门,倡导女性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之后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地位逐步提高,女性意识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长时间传统父权文化的影响,女性意识的发展存在先天的不足,女性意识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中徘徊,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曲折前进。

2 《伤逝》和《我的前半生》简介

《伤逝》是鲁迅作品中唯一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小说以手记的形式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两个“五四新青年”——“涓生”和“子君”不顾世俗和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在一起,但是却在共同生活之后爱情逐渐消逝,最终涓生抛弃了子君,并使子君走向了死亡的爱情悲剧。亦舒非常喜欢鲁迅的作品,于是在过了大半个世纪之后,创作了一部与《伤逝》有着相同主人公的作品——《我的前半生》,这部作品除了主人公相同之外也与《伤逝》有着大致相同的故事脉络,同样写的是子君被涓生抛弃的故事,但不同的是她着重描写了子君被抛弃之后是怎样一步步自立自强重新开始的。

3 从《伤逝》到《我的前半生》看中国女性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

鲁迅和亦舒在这两部作品中对于女性的期望和要求是大体一致的,他们都希望女性意识觉醒,都倡导女性经济及人格独立。但是《伤逝》让我们看到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失败,而《我的前半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意识的进步,从《伤逝》到《我的前半生》是中国女性意识发展的历程,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

3.1 社会时代背景的改变

这两部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发生在完全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不同的社会背景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思想环境及社会物质环境,这也是影响女性意识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任何改变都必须依附于时间及环境的改变,这也是本文讨论的一个基础。

《伤逝》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那时人们还没有完全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虽然有“五四精神”这样的先进思想出现,然而它影响的只是一小部分人,那个时期 “爱情已经成为新道德的一个总的象征……在这场解放的大潮里,爱情与自由具有同等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通过恋爱宣泄情感、力量,个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充实、自由的男人或女人”[2],但是很多人只是高喊个性解放和人身自由的口号,并没有完全理解新思想的内涵,并在现实生活中去改变。子君虽然说出“我是自己的”这样的话,并且为了爱情不顾家人的反对及世俗的眼光和涓生在一起,然而她只是完成了由“父母的女儿”向“涓生的妻子”的转变,并没有属于她自己,她一直附属于别人而生存。并且她所有的反叛和新思想在同居之后完全消失,变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以家庭琐事为中心的传统家庭妇女。“从始至终她没有依靠自己赚过一分钱,也就是她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和自由。”[3]而这恰好也是女性意识觉醒失败的原因,在生活上要依附别人生活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能只怪子君,当时的社会物质环境基本上决定女子没有经济上独立的可能性,而默认为女人的职责就是要照顾好家庭,并不是抛头露面去社会上赚钱。

《我的前半生》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故事发生于1982年,而且又处于经济比较开放发达且中西方文化高度交融的香港,社会思想环境和经济环境要进步得多。一是,在思想上,由于社会发展,思想开放了许多。虽然这个时代的子君前半期也如《伤逝》一样,在进入家庭生活之后完全抛弃了自己独立的精神及所学的知识,日日把自己困顿在家庭琐事之中,但是当她面临被丈夫抛弃的时候,她的妹妹及好朋友都觉得这没什么,她完全可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也使子君很快从伤痛中走了出来。二是,在经济方面,这种思想的发展给了子君经济独立的可能性,“经济上的独立对女性的命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4]。女性可以出门工作,并且可以像唐晶那样成为在事业上很成功的女强人。而且这种经济的独立使子君也获得了独立的人格,从而使得她有了完全独立的女性意识,她的生活远不如当涓生太太时富足,职场上的打拼也艰难得多,然而她却活得更加光鲜亮丽,这一切都向我们证明只有女性自己经济独立,不依附于别人而生存,她才能属于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而这一切都有赖于社会时代背景提供的可能性。

3.2 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松动

《伤逝》和《我的前半年》的故事发生于不同的社会时代。社会时代不同,一方面,推动了社会文化背景及社会物质环境的发展,从而给女性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性别文化对女性意识的影响。中国进入社会文明后被父系社会统治大概有5 000年的时间,而父系社会对于女性性别观念大多是持有偏见的。而这5 000 多年的观念,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我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5],所以传统性别文化通过对女性及女性周围舆论环境的影响对女性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的前半生》相对于《伤逝》的进步,就在于是顺从于这种传统的性别观念,还是走出去获得女性的独立。

传统文化对于女性品格的要求是三从四德,女性终其一生都是男性的附属物,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女性的生活目标是婚姻和家庭,生活要依附于男性,活着的目标也不是为了自己。这种思想在《伤逝》和《我的前半生》中都有体现,鲁迅笔下的子君生活的时代还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认为女子并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结婚对象,子君对此进行了反叛,自由恋爱并且和涓生同居,然而她这种行为并没有得到周围任何一个人的支持,反而是受尽世人的白眼与嘲讽,就连涓生都为此丢掉了工作。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子君是具有女性意识觉醒的,然而她同居之后却完完全全沦为一个传统性别观念下的女性,证明她还是没有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所以导致了她爱情的悲剧和女性意识觉醒的失败。

经过大半个世纪之后的《我的前半生》也并没有完全摆脱掉这种影响,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个时代的子君和涓生是自由恋爱的,说明这个时代女性已经有了对于自己婚姻的自主权,然而她结婚之后的表现还是和上个时代的子君一样,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而是完全依附于丈夫生存,和整个社会脱节,以至于丈夫出轨,身边的人都知道,只有她自己一个人蒙在鼓里。而这个时候她的母亲还劝她忍耐,这种做法完全跟封建社会中允许男子三妻四妾的做法别无二致,好在子君身边的年轻女性都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当子君以一个离婚女性的身份去社会上工作时,也没有受到别人的歧视,相反还有追求者。

由此可见,传统性别观念对于女性的影响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破除的,而且它对女性意识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性别观念出现了松动,从而使女性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3 女性自身素质的差异

社会时代背景的改变和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松动无疑为女性意识的生成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环境,可以说属于女性意识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决定事物发展的是内因,对女性意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女性自身的素质和女性对自己的定位。亦舒笔下的子君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传统性别文化观念虽然比鲁迅笔下的要开放进步得多,但那都只是给子君女性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真正决定其发展的还是子君自身的意识。《伤逝》中子君的悲剧命运是有社会时代背景、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的,但是如果子君内心坚韧、勇敢,在选择的道路上进行坚持,是有可能取得一个好结局的。她实际上要比《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要怯弱得多。当她坚定地喊出那句“我是我自己”的时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女性,她用她自己跟整个世界宣战,可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发现其实子君是个特别脆弱的女性,她那所谓勇敢的宣战都来自于对涓生的爱,所以当她和涓生在一起之后,她并没有追求进步,甚至因为几只油鸡跟官太太斗嘴生气。子君对个性自由、独立精神的理解全都来源于爱情,脱掉爱情的外衣后,灵魂无力,被不牢靠的独立精神解救。

《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和她完全相反,一开始看起来是一个非常软弱的女性,毕业的时候有工作觉得做得艰难干脆辞职当起了家庭主妇,对于好友唐晶也时时流露出“有一份职业也不见得对社会、人民有大贡献”[6]的思想,当知道涓生出轨的时候觉得自己整个世界都毁了,甚至埋怨身边的人为什么不早点告诉她,如此看来也是一个脆弱到极致的女子。然而她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站起来,并且重新投入到对于她来说很残酷的职场。虽然她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给了她这样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子君内心本就脆弱,认为自己没了依附完全无法独自生活,那她也有可能有一个很悲惨的结局。她与鲁迅笔下的子君最大的不同就是她会反省自己,并且明白真正的女性意识是自己首先拥有独立的自己。“表现出觉醒女性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为女性的精神重构起到更积极的作用。”[7]她承诺过再也不进入婚姻,但当遇到对的人时,还是义无反顾地结了婚。这正是子君的勇敢之处,她有她独立的个体,所以她并不惧怕婚姻,而且经历过上次婚姻的失败,使她懂得了女性想要寻求真正的独立与平等,只有属于她自己,不依附于任何人。

3.4 男性对于女性意识的认识变化

女性意识的发展除了社会时代、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等外部因素和女性自身的内在因素外,还和男性对女性意识的认识变化有关。作为完全不同于女性却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的男性,对于女性意识的认识也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充当男性附属者的角色,思想解放以来人们一直倡导男女平等,但是女性如果真的要寻求平等,除了丰富自身之外,男性对于女性意识的认识、重视及尊重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伤逝》与《我的前半生》恰好是从男女两个角度描写的,在《伤逝》中涓生为叙述者,子君处于“失语”状态,涓生对子君的悲剧有着不可逃避的责任,虽然整篇文章都充满着忏悔,但是完全是出于他对子君生命逝去的忏悔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慨,而把感情的失败仿佛完全归咎于子君。子君固然有责任,而子君变成这样的重要原因却是涓生。在同居之后三星期涓生便觉得已深入了解子君,不爱了,这种现象充分说明男性在爱情中习惯处于控制者的地位。他只能接受他所认为的完美女性形象,而一起生活之后女性所表现出来的缺点,却成了他放弃这段爱情的理由,涓生说“爱情必须实施更新、生长、创造”[8]。但是爱情是需要一同成长的,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子君自己去成长。而且子君养花、饲油鸡、饲花狗、热衷做饭,这些都是女性的天性,涓生并没有去尊重,而是感到厌烦,他没有能力去给子君富足的生活,却责怪子君没有按照他想象的生活。这一切都表明涓生并没有把子君当成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来对待。他的厌烦让他不能如以前一样和子君谈天说地,一步步使子君的情绪越来越低落,而他却明确告诉子君他不爱了,完全没有责任可言,之后更是躲了出去,这一切都使子君绝望,因为是他让子君有了与世界对抗的勇气,然而这个唯一的支撑也消失了。

《我的前半生》中的涓生也一样,子君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却嫌她无趣,他比《伤逝》中的涓生更恶劣的是,他并没有告诉子君不爱了,而是自己出轨了,并且在与第三者感情稳定到要进入婚姻的时候才告诉子君,这里面毫无尊重可言。后来发现子君变得时髦、漂亮之后,又有意与子君复合,以及后来子君在工作中认识的追求者,也不过是权衡利弊。这都显示男性并没有完全地尊重女性及正确认识女性意识。

真正的男女平等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男性要摒弃以前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的影响,不再把女性看作其附属物,从心底里接受和认同才能真正推动女性意识的发展。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伤逝》与《我的前半生》这两部跨越时空的伤口进行比较,论述了中国女性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社会时代背景的发展是促进女性意识发展的主要的因素,并且在这个背景下,传统性别观念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线,随着时代背景的发展而转变。两者又共同影响女性自身素质及男性对女性意识的认识,其中男性的认识会对女性自身素质和自我定位产生影响,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女性自身。女性意识在曲折中前进,离真正地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

猜你喜欢

伤逝子君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子君的错
子君的恨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