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路桥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2-11-25彭雪

重庆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路桥工科新工科

彭雪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0 引言

在我国工业4.0 的影响下,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并普及,深度融合的工业信息化使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日新月异。 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新兴的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制造强国和创新型经济的建设也离不开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此,我国于2016 年首次提出了“新工科”概念,2017年2 月,教育部把“新工科”教育建设正式提上了日程,全面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高等教育“新工科”人才强国建设理念[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工程领域的热门专业, 交通运输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着路桥专业的不断发展, 而路桥专业从业人员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是路桥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核心[2]。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应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出符合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1 “新工科”背景下路桥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理念需革新

传统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新形势下的职业岗位需求出现脱节和偏离;第二,“新工科”背景下,更加注重实践与创新,以往强调的以理论与认知为重点的人才培养理念已不再适用于专业的发展要求。 “新工科”背景下路桥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考虑新形势下的岗位需求, 注重学生工程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理论实践能力的提升。

1.2 课程设置陈旧

在“新工科”背景下,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深入发展使路桥专业出现了与各类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3]。 传统的路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陈旧过时,专业课程体系与新兴产业需求的脱节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消极影响。

路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课程体系设置的专业综合实践环节不足,实践课程与当前社会岗位脱节;第二,课程体系综合性不强,学科交叉不足,无法满足综合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1.3 工程实践平台落后

高职院校路桥专业是工程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在“新工科”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路桥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和重点。但是近年来,行业企业从关键技术、工程设备、实践理论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着革新和优化,而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逐步落后于企业。 实验实训先进设备的缺乏,实践教学师资的不足,学生实践意愿不强等多重原因致使路桥专业实践平台亟需更新。

1.4 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强

“新工科”教育对教学团队在知识层面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高职教师大多为研究生和博士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但实践教学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教师的学科交叉能力不强,路桥专业教师主要研修工程类学科,而对与路桥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如互联网、物联网、AI 智能等了解不深,导致在“新工科”背景下解决综合性实际工程问题力不从心。

2 “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2.1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工科”形势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既应符合工程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又要凸显专业前沿技术和引导行业发展的特点。 第一,“新工科” 背景下路桥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4],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此两方面能力的提升;第二,“新工科”形势下专业建设应结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的特点,以产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采用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在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训环节上进行突破创新,把“教学—实践—生产”一体化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对接岗位、与生产结合作为路桥专业人才实践培养的重要环节,形成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5]。

2.2 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行业为方向,以岗位为目标,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对路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修订,针对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设计等环节,删除不符合新形势、新业态、新模式的课程内容,引入道路、桥梁工程领域和交叉学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使课程内容与行业新动态的发展方向、新岗位需求保持一致。 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课程为例,删减课程中部分已过时的内容,例如删减《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中已过时的施工技术规程教学,引入新的规程和规范。 同时,在课程体系中引入相关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整合后的课程成为包括工程地址与水文、结构设计原理、桥梁质量检测与验收、桥梁BIM设计的综合性课程,使得优化后的课程更适应于当前“新工科”教育的要求。

2.3 构建专业、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实训平台

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适应于行业发展的、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打造专业、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实训平台,为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第一,构建完善的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优化实践考核标准;第二,创新实践形式,除专业认知实训、课程实训、毕业实习外,还可针对校内的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成立路桥工作室、路桥专业学生创新实践社团,开展路桥知识竞赛、路桥设计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第三,以企业为支点,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行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第四,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实践设计,如聘请企业一线人员进行实践教学, 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行专业实践讲座等,让学生接触实际的专业实践和岗位要求。 通过这四方面革新,做到教育教学专业、企业、学生三位一体。

2.4 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学团队

职业院校以立德树人,育人强人为根本任务,全方位深化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专业素质高、团队结构合理的“双师性”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是“新工科”背景下路桥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6]。 具体包含三个方面内容:第一,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师培训,教师根据专业对接相关的企业技术人员,建立一对一的师徒关系,通过企业技师的“传帮带”,让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第二,做好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接力工作,通过对教师个性化、定制化的培养,例如交流学习、访问培训、企业实践、课题研究等,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第三,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以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助教培育为方向,全面推动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鼓励青年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 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行业产业发展趋向成熟,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优势愈显突出,行业产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路桥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多层次、多方面形成合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实训平台、师资队伍的革新进行全面建设,才能实现复合型人才能力提升的目标。 通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应于“新工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培养道路,可为国家的产业发展、行业创新作出一定贡献。

猜你喜欢

路桥工科新工科
路桥施工中基坑钢支撑围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应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级别分明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