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重头文章概览

2022-04-25

重庆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空间社区模型

《城市规划》 01/2022

山地城市社区儿童活动行为与空间关联性研究——以重庆渝中区上大田湾社区为例

选取典型实证案例,基于真实的在地性观察,采用叠加分析与行为场景分析方法,从社区整体与典型节点两个层面,深入探析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户外活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宜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友好的更新思路。 研究发现,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户外活动行为与空间环境存在相互适应的强关联性,即空间有限但充满趣味、设施不足却留有弹性的原生空间,给与儿童更多自我创造与发现的可能性。 由此,该文提出对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友好的新认知——“有限的友好”;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在地性的儿童友好更新思路:更新原则上,强刚性、补软件、促弹性;更新方式上,轻介入、轻规则、重差异;更新理念上,半规划、伴设计、伴成长。

(黄瓴,尹雪梅)

《城市规划学刊》01/2022

疫情下的城市-风险互构系统的理论构建与空间测评

在疫情传播、城市属性和空间规划之间交叉探索“城市-风险互构”问题,有助于提升城市重大疫情风险适应能力。首先,从疫情传播机制和城市基本属性的“镜像”出发,初步构建“城市-风险互构系统(Urban Risk Inter-Constructed System,UR-S)”,并论证其多元异构特征,提出在多元异构条件下有效引导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挑战;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构建“具有适应功能的城市-风险互构系统(URCAS)”理论体系,揭示系统在多元异构条件下循环运行与更迭演进的科学规律,为引导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对UR-CAS运行演进过程的空间映射,设计空间测评体系,预测和评价城市疫情风险适应能力,为疫情风险适应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规划和治理决策提供方法和依据。将分别贡献出拓宽“疫情—城市—空间”交叉研究的视角价值、应用复杂适应系统探索城市与疫情风险关系的理论价值、服务以疫情风险适应为目标的国土空间安全韧性专项规划的实践价值。

(张威涛)

《城乡规划》06/2021

城市设计的自然而然——对当代城市设计发展的思考

“师法自然”是生态文明背景下当代城市设计发展的时代母题。该文立足城市转型发展阶段,基于北京大量的案例实践,系统阐述了城市设计在理念方法与技术手段上应向自然学习的三个重点:一是探索非建设用地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构建独具东方文化意境的人居空间;二是倡导城市设计工作全过程的协商与共治,推动城市设计从空间管控向设计治理转型;三是挖掘并展现文脉传承的空间逻辑,实现文化引领、特色风貌塑造。最后,文章指出,面向更加多元的应用场景和多样的使用需求,城市设计应不断改革创新,倡导当代城市设计价值观进一步回归,协同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徐碧颖,王引)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01/2022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多尺度分析和力学性能研究

以某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结合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该结构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利用MPC多点约束方式实现多尺度界面连接,同时建立精细化实体单元模型和宏观梁单元模型作为对比参照。 以结构试验为基础,从结构振动模态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动力学时程分析三个方面考察了这三种模型的计算精度、效率及该装配式结构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这三种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构承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其中多尺度模型在准确、高效完成整体结构计算的同时对关键局部构件进行了精细化计算,在耗费计算机资源和计算时间方面占有综合优势,为装配式结构的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马青萍,王辉明)

猜你喜欢

空间社区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模型小览(二)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