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理念下的生态式区域建构

2022-11-25

新课程 2022年14期
关键词:陶行知区域生态

陈 钰

(南通市春芽幼儿园,江苏 南通)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应将幼儿园活动逐渐向“生活化”和“游戏化”方向发展,通过更为开放的区域游戏,使幼儿的自主性、合作性及创造力得到更好锻炼。

一、回归自然的生态式区域环境

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生长在高楼大厦环绕的遮蔽空间,自然空间逐渐被吞噬,孩子们难以感受到生机盎然的大自然,而创建有效的生态式区域游戏能够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大自然展开平等、开放的对话。生态式的区域环境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接触自然。例如,自然角中生态式的养殖环境,开辟绿色种植园地,让幼儿亲自参与种植,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并了解植物的发芽及生长过程。结合季节根据幼儿的兴趣饲养一些小动物,如蚕宝宝、小蝌蚪、乌龟、金鱼等,幼儿在生态化的区域环境中观察、探究,感受生命的演变与伟大,让幼儿探索回归生态、回归自然。此外,在科学区我们构建出生态化环境模拟箱,除了观察动植物的生长习性外,还可以观察自然现象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我们将教育和生态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生态环境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与教育相互促进、紧密结合。

二、取材自然的生态式区域材料

区域材料是区域游戏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材料的投入能够使区域游戏的开展更具层次性和挑战性。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区域材料更是五花八门,除了一些自制的区域材料外,自然中一切可以看得到的、听得到的、呼吸得到、触摸得到的事物都能成为生态区域建构的资源。大自然气象万千、千姿百态,是一部生动、形象的百科全书。一盆花、一颗石子、一洼水、一块泥巴都能激起儿童想象、创造的欲望,成为他们探索创作的材料[1]。教师适时引导孩子们利用收集来的天然材料,树枝、树叶、石头、蔬菜、瓜果……进行操作、创造。夏季盛开在种植区的向日葵,可以是阅读区里儿童发挥想象力创编故事、儿歌的素材。它的葵花籽可以是益智区里孩子们用来排序、分类、比较的材料。儿童在操作天然材料的过程中,既能了解不同物质的特性,也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更能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三、区域游戏与生态主题相互融合、动态互补

区域游戏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关联的,生态式区域与教育活动的内容是一个对话关系,它们的积极互动有助于儿童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与认知。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2]本着从生活出发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幼儿园活动、主题教育等都应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只有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才能被幼儿接受和理解。而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区域游戏中的内容应当起到承上启下、动态互补的作用。例如,主题活动“伞韵”“石来运转”中伞与石头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探索伞的其他用途;在科学区中孩子们动手拆卸、组装,进一步了解伞的架构;石头是生活中毫不起眼的物体,但在美工区中投入孩子们收集来的石头,能够拓展幼儿利用生活材料创造美的能力。区域游戏的开展可以说是对主题活动知识的整理与提升,能让孩子们在自身水平的基础上自由探索,在完善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启示和灵感。

四、将家庭与社区中的生态资源与区域游戏有机结合

生态式区域活动不单与幼儿园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和家庭、社区等幼儿园外部非区域活动之间存在联系。区域活动的内容不单存在于幼儿园内部,家庭、社区的变化也可以作为区域游戏的一部分。例如,现在的老小区改造计划。我们幼儿园正好位于城中老小区内,孩子们上学的路上总会看到不断改造换貌的小区,这些变化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小区房屋的变化让孩子们在建构区中有了新的创意和想法。

总之,教育观念的不断变化推动了幼儿园课程向生活化与游戏化转变。生活是教育进行的基石,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让教育回归生活,将游戏融入自然生活,才能在陶行知理念下建构生态式区域。

猜你喜欢

陶行知区域生态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生态养生”娱晚年
分割区域
住进呆萌生态房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区域发展篇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