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应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

2022-11-25刘治新

江西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农艺农机现代化

刘治新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瓦埠镇农机站,安徽 寿县 232212)

目前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在进一步推进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参考过去农机与农艺相互结合的成功案例,以此来总结自身发展的经验以及相关规律;利用当前新型的技术来推进农艺技术以及农机技术的创新发展,在创新中实现新的融合发展;利用网络以及新媒体等方式对农机技术以及农艺技术进行深入的基层推广,促使相关农业从业人员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农机技术以及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推动作用,并以此为锚点推动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普及以及使用;在推进农业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对相关农业合作社进行定向帮扶,以此来加快新型农机技术以及农艺技术的推广过程以及增加适用范围,拓展新技术的试验田,并加强对于新技术的开发,以此来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

1 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相融合的作用

目前国内在发展农业相关产业的过程中,农艺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被扩大,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新型农产品产业。农艺技术在当前生产过程中广泛指代农产品生产的相关工艺过程以及对应的机械操作技术或者生产加工技术。而农机技术为了改善并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与实际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利用现代化技术所制造的各类农业生产工具、机械以及相应的操作使用方式与技术。农艺技术与农机技术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当前国内市场对于农业生产以及发展的相关需求,在这一基础上构建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1]。

而在现代化农业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如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使用以及发展过程中推进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相互融合并使其能够相辅相成,提高国内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占比,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目前已成为首要问题的解决方向。推动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融合长效机制的建立以及发展,能够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所要投入的成本以及资金,从投入方面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最终的经济效益以及相应的社会效益。同时,良好的农机农艺融合机制能够有效地带动农业从业人员对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工作的积极性,从人力资源投入方面保障农业生产实际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品质。同时,我国在建设现代化农业机械生产的过程中,相关研究技术成果的推广同样离不开当前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融合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来实现新型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大范围推广。

2 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的相关建议以及对策

2.1 总结农机农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安徽淮南地区农机技术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生产推广范围大且发展速度快。这一类表现均为现代化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相互交融发展的结果。安徽省当前在推广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融合的发展过程中,从始至终紧贴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以此来拓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新道路,依照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及新兴技术的相应需求,依据当前的农业生产需求来配备、更新、引进以及完善相关农业生产设备以及农艺发展推广技术。针对当前安徽淮南地区的实际农业发展状况来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以及相关的生产标准。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完善对于农机技术以及农艺技术之间的融合方式,使二者之间能够产生相应的链接,在这一链接基础上进行相互辅助相互完善,以此来形成高效高产的农业良性发展循环[2]。

2.2 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机以及农艺技术进行融合

安徽淮南地区的相关地方政府以及领导人员在推进农机技术以及农艺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构建管理层面。对于推进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相互融合的管理组织以及领导部门,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共同合作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机农艺融合新机制的发展道路。由于部分政府部门以及研究部门在展开相关工作时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封闭或者沟通程度不高的问题,由此使得各部门在同时推进相关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部门之间工作内容的分裂问题,由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提高部门之间的深入合作程度,并以此来增强不同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包容性,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交流,针对自身所在地区存在的各类农业建设发展问题进行协商以及探讨,并以此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相关措施的实行策略。

而在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相互融合创新发展方面,相关政府以及工作人员需要针对自身所在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现代化农业合作社的建设以及发展,在巩固当前地区所实行的农业用地承包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来集中农业用地,以此来进行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在地区的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市场需求来进行统一的规模化农作物种植。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对农作物的种植物种以及相应的生产品种进行统一,以此来实现高效化的对市场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农机技术以及农艺技术,提高机械化生产程度的同时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农作物生产工作。

相关研究人员以及农机农艺推广工作人员在进行技术创新以及推广方式的创新方面,需要根据以往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及相关生产技术,对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分割发展的现状进行一定的转变,并在转变过程中及时调整自身对于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方式以及相应的推广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进行农机技术以及农艺技术融合的研究过程中添加关于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相互交融的研究方向,并保障农业生产能够在稳步进行的基础上,对新型农机技术以及现代化农艺技术相关开发团队进行专业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以及相关人才的引进,以此来保障开发研究团队自身的专业性以及实际的工作效率[3]。

2.3 利用网络以及新媒体来进行新技术的推广

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在网络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各地区在进行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探索中,可以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来对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融合工作进行相应的宣传,并在网络新媒体上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培训以及推广,将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作为当前农业生产过程的技术基石,以此为基础和参考依据来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并拓展切实有效的培训方式。完成相关培训课程的设置工作以及确定相应的培训方式后,相关工作人员需充分调动自身工作积极性,广泛组织农业生产工作者参与相应的课程培训。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对于农用机械操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农用机械的相关使用技术以及农艺操作技术[4]。

在利用网络以及新媒体来进行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注重提高农业生产者对推广工作以及培训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听取农业生产者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需求以及相关意愿,推动农业生产从业人员能够进一步主动去了解并学习新型农机技术以及农艺技术,并在这一基础上促进农机农艺之间的相互融合,确保农民能够了解并掌握新型技术以及相关知识的同时,推动农机农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 结语

只有不断完善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之间的融合机制,才能使其发挥实际的经济推进作用,实现现代化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农机农艺融合长效机制,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程度,以此来提升农业的实际产量以及产品质量,这样才能真正地统筹农村劳动力,巩固并实现农业增产的生产总目标,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稳步提高。

猜你喜欢

农艺农机现代化
智慧农机护航小辣椒种出新花样
王小虎:“土”专家与“新”农机的不解之缘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基于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的应用研究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