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2022-11-25李运祥王松

江西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养分小麦病虫害

李运祥,王松

(山东省单县南城街道办事处,山东 单县 274300)

小麦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果实可以用于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或生物质燃料,而小麦谷物也可以作为饲料来使用,距今为止小麦栽培技术发展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但是适合种植小麦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口数量的增加,社会对小麦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

1 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1.1 精细整地

1.1.1进行深松翻耕操作

在经过深松翻耕操作之后,能够让土质更加松软,土壤的保水以及保肥水平会有显著的提升,并且也能够为后续抗旱保墒这一环节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耕翻能够全面掩埋土壤中的有机肥料以及秸秆这类杂质,让耕种层得以疏松,减小土壤的容重,增加其孔隙率以及通透性,使部分好气性微生物能够更加自如地释放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

1.1.2遵循少耕免耕这一根本原则

当前大部分地区都采取了铧式犁进行耕翻操作,虽然同样能够掩埋有机肥料和秸秆,但相对而言流程过于繁杂,很容易造成能源浪费的现象,如若遇到了干旱年份,就会让土壤失墒,影响小麦的整体产量。因此在少耕、免耕的前提之下,只需要在几年时间之内进行一次深耕,就能够让土壤保持较长时间的良好性能,不需要每一年都进行深耕。

1.1.3进行耙耢镇压

通过耙耢的使用能够有效破坏土垈,让表面土壤得以疏松,这样一来土地就会呈现出上松下实的状态,进而实现抗旱保墒的目的。在完成深耕或旋耕之后,应当根据实际墒情来选择合理的耙地方式,如若旋耕面积相对较大,那么同样要采取耙耢镇压方式,防止对分蘖产生不利的影响,保障充足的小麦穗数。并且通过镇压操作,让土壤得以压实,土地得以平整,确保耕种层的紧密性,提升土壤的含水量,小麦根部就能够获取充足的水分,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

1.2 对土壤进行处理

植物的生长对土壤很有讲究,在种植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通风良好、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区域适合种植小麦,有利于小麦根系朝着纵向生长。其次,对土壤进行翻耕、细化,让土壤里面的虫卵和杂草暴露于阳光之下,让阳光和紫外线杀死隐藏于土壤中的虫卵,减少虫卵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为达到深耕目的,可以使用大型机械对土壤进行翻耕,翻耕的深度应控制在25~30 cm左右,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让土壤变得更加疏松。最后,在播种前,先在土壤里面施肥,有利于小麦种植之后充分吸收养分。当前,肥料的品种有很多,比如磷肥、复合肥、钾肥等,种植户可以根据土壤面积的多少来添加肥料的数量,通常土壤使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2500 kg/667 m2,氮肥15 kg/667 m2,磷肥、钾肥各10 kg/667 m2。施肥后,要将土壤进行深翻,让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使养分分布均匀,保障小麦的健康成长。

1.3 选用良种

在进行小麦栽培种植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土壤、气候、病虫害以及耕作制度这类因素,严格筛选出优质的种子,确保小麦种子质量能够符合相应的标准。例如根据气候条件进行种子的选择,江淮地区可以选择春性较强的小麦品种,这样一来小麦在冬季和春季就能够快速发育,最大化地避免遭受冻害的侵袭。根据耕作制度进行种子的选择,江苏部分地区可以施行小麦油菜套种这一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晚播且早熟的小麦品种,以此来让小麦的共生期得以减少,并且小麦植株不能过高,应维持紧凑的株型,具备优秀的边行优势,从而确保良好的光合作用效率。因此在进行小麦选种时,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最为契合的小麦种子。

1.4 精量播种

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小麦品种、土壤温度、种植密度和深度等,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播种量要适宜,播种量过少会导致出苗稀少,过多会导致土壤拥挤、营养不足。通常每公顷种植小麦15万~20万棵,小麦种子重量为7.5~10 kg。播种时期的选择也十分关键,小麦的播种时期和地区的温度有关,如果温度达到3℃~6℃,并且温度趋于稳定,土壤的温度达到5℃左右,可以开始播种。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春小麦通常在每年4月上旬到中旬播种,冬小麦通常在每年10月中旬至下旬播种。由于每年的气候条件不同,因此要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时间。随着机械化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小麦播种过程中可以使用机械播种,提高播种效率,确保种子均匀落入土壤中。

2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2.1 采取农业防治手段

农业防治主要指的是根据病虫害与小麦在生态系统中所具备的关系,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与栽培技术来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发育,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虫害的出现。该防治手段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通过科学播种来减少纹枯病与锈病这类病害的出现;二是通过适时除草来避免杂草过分争抢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水源与养分;三是通过菌源的消杀来降低秋播过程中白粉病与锈病的发生几率。农业防治手段不会污染生态环境,还能够极大地保障病虫害防治成效,因此当前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2 采取化学防治手段

如果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现象较为严重,则要及时进行药物防治,虽然药物防治的效果快,但长期使用药物,或者大量用药,会造成耐药性问题,影响药物效果。而且大量使用药物也会影响生态环境,所以,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应避免大量用药,需按照一定原则用药。针对小麦吸浆虫,主要出现在苗期,以吸食小麦汁液为生,防治吸浆虫,可以使用浓度为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稀释液150 mL,或者使用浓度为5%的西维因3 kg与20 kg的细沙搅拌混合,均匀撒播在田间。针对吸浆虫成虫,可使用浓度为50%的辛硫磷乳油800倍稀释液85 mL均匀喷洒在感染的小麦植株上,能够有效消灭成虫。

2.3 采取物理防治手段

物理防治手段主要指的是根据病虫害所具备的生理物理特征,采取合理的科学技术手段来聚集病虫,再将其进行集中灭杀。在栽培与种植小麦的过程之中,可以充分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这一特征,采用杀虫灯来诱杀相应的虫害。部分害虫具备一定的趋色性,可以将有颜色的纸板或花朵放置在相应区域,进而完成对害虫的诱杀。

3 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3.1 把控小麦施肥关键时间

所有的农作物都有一个生长发育的阶段,每个阶段所需要的养分也各不相同。在小麦种植及生长的各个阶段应当为其提供充足的氮、钾、磷、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才能满足小麦的生长发育需求。但不是每一次施肥都需要为小麦补充各种营养元素,而是要根据小麦的生长周期有针对性地添加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如在小麦种植的初期,根系并不发达,还不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对此,除了在土壤中补充小麦所需要的养分之外,还需要配合叶面施肥等途径来帮助小麦补充生长所需要的养分。还需要通过小麦对养分需求的临界期以及最大效率期来对小麦进行施肥,并严格控制施肥种类和量,避免出现施肥过多烧根的情况。

3.2 提高灌溉效果

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灌溉农业工程和相关技术设备的依赖极大,在小麦田间设置灌溉排水渠道,既可以用于灌溉浇水,又可以在雨水较多的情况下进行排水,这样才能同时达到灌溉和防涝的作用,否则小麦田对气候因素的影响将不具备较强的抵御能力。目前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多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进行补水追肥,导致水肥使用量比较大、浪费情况比较多,如果能够使用高效缓释肥或者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取代多阶段补水追肥,则可以达到减少该技术经济成本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养分小麦病虫害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树木是怎样过冬的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