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松树育苗与种植技术

2022-11-25张云

江西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松树光照成活率

张云

(城固县国有大盘林场,陕西 城固 723200)

松树适应性强,耐寒、耐热、速生、丰产,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较高,在我国很多地区均有分布。为了有效提高松树育苗造林整体水平,本文基于松树具有的植物特性,对松树育苗种植技术予以分析探讨,希望能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松树生长习性

松树为常绿乔木,属于松科松属植物,生命力顽强,喜光、耐旱、耐寒、耐贫瘠,在热量方面要求较低,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格,可以耐受零下60℃的低温与50℃的高温,在各类土壤条件下均能生长,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造林先锋树种。

1.1 光照

松树属于一种阳性速生树种,喜光照,耐阴能力较弱,自然整枝高,树冠稀疏,生理补偿点低。除幼苗阶段需要进行庇荫之外,生长期间均喜光照,光照作为松树进行光合作用补充能量的重要来源,对于松树健康生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阳光不足、弱光、隐蔽的条件下,会引发松树生长不良。

1.2 温度

松树耐热、耐寒,可以耐受50℃的高温,也能够耐受-60℃的低温,因为其叶片呈针状,叶片表面积相对较小,蒸腾作用相对较弱,新陈代谢缓慢,并且有一层生物蜡附着在叶片表面,对于防止冻伤具有很大作用。

1.3 水分

松树属于旱生植物树种,具有针状的叶片,并有十分发达的蜡质层,能够大幅控制与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水分。很多松树品种在浅土层、多石的干旱环境下也能生长,而水分较多时反而会对其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1.4 土壤

松树耐贫瘠,能够在很多种类的土壤条件下生长,适应能力非常强,但为了保证松树健康生长,应当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条件为最佳。

2 松树育苗技术

育苗过程当中,应当首选地势平坦且土层深厚、疏松、具有良好排灌条件的沙壤土,育苗过程当中应当将枯枝落叶全面清除,控制并减少病原菌,将土壤耙细,促进芽苗破土出土。育苗过程当中,在苗床上采用条播方式,每亩应用50 kg种子,完成播种之后,覆盖薄膜或稻草。

为了有效提高育苗质量,在播种工作实施之前,需要合理地对种子进行催芽,通常运用沙藏催芽。沙藏催芽的做法:将纯沙消毒之后,保持60%湿度,把种子和纯沙根据1∶3的比例均匀混合装入布袋内,在室内干燥通风处放置,布袋不应装满,保持70%的体积,将布袋平摊然后埋在沙中,并运用草帘进行覆盖,做好防冻措施的同时,还应当保湿、通风,第二年春季,当种子达到50%裂口率时便可开展播种工作。

苗期应当加强管理,充分考虑土壤条件,合理浇水,将松土除草工作做好,避免鸟兽进行破坏,种壳脱落之后应当利用硫酸亚铁或者多菌灵药剂进行喷施,每七天一次,持续应用三次,防止发生立枯病。

3 种植技术

3.1 选地

在光照充足的丘陵、矮坡、小山等地均可栽植,松树生长过程当中喜光照,光照充足利于松树健康生长,松树耐阴性较弱,水分不应太多,松树自身也具有一定的水分保持功能,能有效抗旱,因此水分太多反而会影响松树健康生长。松树对土壤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并且耐贫瘠,选择透气疏松的土壤条件更利于松树的健康生长。

3.2 改善水土环境

3.2.1水平沟壑整地技术

对于坡度在20°左右的栽植地可采用水平沟壑技术进行整地,沿等高线带状挖掘水平沟,沟呈连续短带状,沟间每隔一定距离筑有横埂,或间隔带状,断面一般呈梯形,上口宽0.5~1 m,沟底宽约0.3 m,沟长约4~6 m,两沟距约2~2.5 m,沟外侧用心土筑埂,表土回填于沟内。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水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还能有效增强土壤水分和养分,增加土壤温度,并且有利于水土保持,对松树生长非常有利,另外也可结合实际,运用鱼鳞坑、水平梯田等技术对水土环境进行有效改善。

3.2.2穴状整地技术

对坡度大于30°的栽植地可运用穴状整地技术,可以挖圆形或长方形的坑穴,穴面和原坡面持平,长度为40 cm,深度为35 cm。挖穴时,清除地面的自然植被,并将表土与底土分开放置,以便栽植时进行分别回填。穴状整地可根据地形变化而灵活选定整地位置,整地投工数量少,易于掌握,成本较低,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表日照温度,从而提高土温,改善水土环境。

3.3 苗木管理

3.3.1确保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对于松树成活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苗木生长良好、根茎大、根系发达,栽植之后成活率高,生长长势较好。而如果苗木生长不良、根茎小、根系弱化,就会对栽植成活率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其成活率低。因此,为了保证松树种植成活率,促进松树健康生长,在种植松树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重视优质苗木的选择。

3.3.2苗木保湿

为了避免苗木在种植之前水分过度蒸发,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苗木开展保湿处理,苗木保湿就是及时为苗木进行水分补充,确保苗木枝叶嫩绿,将苗木放置在遮阴处,能避免水分过度蒸发。运输苗木过程当中,也要对苗木进行保湿处理,减少人为因素和天气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苗木活性。传统的方法是在苗木起苗的过程中带土球,这样可以对苗木根系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然而长途运输也会导致苗木出现失水情况,进而影响苗木成活率。所以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在苗木运输过程当中可以运用一些保湿剂,补充苗木水分,可大幅提高松树种植成活率。

3.4 种植时间的选择

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存在很大差异性,所以在松树种植方面时间也存在很大不同,种植松树时首选气候温暖、降雨较多的季节开展种植工作,这对于保证松树成活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种植工作实施之前,还应当针对各种灾害问题认真分析,做好相应的防护,如加强病虫害防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大风、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等,通过这些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提高松树种植成活率。

3.5 造林密度的控制

松树造林种植密度不宜过密或者过疏,过密、过疏都会对松树的健康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栽植密度较大会引发光照条件不良,影响树木光合作用,阻碍松树健康生长,而如果栽植密度过稀,会引发树木之间营养大量流失,难以起到彼此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所以应当按照栽植行距6 m、株距为4 m进行设置,确保松树生长过程当中有着良好的光照条件和生长空间,保证松树健康生长。

3.6 种植技术的应用

3.6.1开缝栽植技术

科学的种植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松树苗木种植成活率的关键。开缝栽植技术适用于穴状地域,运用此项技术进行松树种植能够大幅提高苗木成活率,而且操作比较简单,即用铁铲在栽植地挖出一条宽约15 cm,深约30 cm的缝,进行苗木栽植,栽植过程当中要确保苗木充分舒展,这样能够大幅提高苗木成活率。

3.6.2挖穴栽植技术

这项技术适用于大鱼鳞坑的地域,挖穴栽植技术可以有效控制与减少水分过度蒸发,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但挖穴过大、过小都会对苗木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挖穴应当超过苗木土球一圈即可,一般宽度设置为70 cm,深度设置为30 cm,从而确保苗木根系充分舒展。同时挖穴过程当中不能设置成上面大,下面小椭圆形的坑,这会对苗木根系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反之坑下面直径大,上面小,能够控制和减少水分蒸发。挖穴时,表层土和深层土应当分别放置,提高土壤疏松性,促进苗木生长,提高成活率。

3.7 病虫害防治

3.7.1猝倒病

该病是松树苗期阶段常见的病害,对于松树幼苗危害较大,4至6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期,一年生以下的幼苗发病率高,特别是出土30日左右的幼苗发病率更高,而且严重。该病属于真菌性的病害,温湿度条件适宜情况下,常常迅速发病,而且能够造成再次侵染,引发苗木连续多次发病,导致苗木最终死亡。病死苗是造成此类病菌传播的主要病因,发病初期阶段可利用800倍液40%的五氯硝基苯粉剂进行喷施防治,每7天喷施1次,持续应用3次,便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也可运用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防治,间隔7天喷施1次,连续应用3次即可。

3.7.2枯梢病

这种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病害发生初期阶段,有暗灰蓝色的溃疡病斑出现在松树嫩梢部位,病害不断发展进入后期阶段会导致病斑皮层出现开裂,流出淡蓝色的松脂,遭受危害的针叶发生枯死,病斑继续发展,导致松树嫩梢出现弯曲或者枯梢。病害发生早期利用1000倍液75%的百菌清喷施防治,同时也可运用1000倍液77%的可杀得进行喷施防治,以上药剂交替应用,每7天喷施1次,持续应用3次即可。

3.7.3松材线虫病

这种病害又称之为松树萎蔫病,对于松树常常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松褐天牛是引发此类病害的主要媒介昆虫,致病力极强,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防治难度很大。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植株一般在40~50天内便会发生死亡,对松树成林成材危害性极大,同时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巨大破坏。防治过程当中,必须要对林地加强管理,将病株残体及时清除,并清除病死木,将病死木砍伐,集中销毁,不可在林间随意地进行丢弃,避免再次造成病害传播。还要合理设置隔离带,将天牛的食物来源有效切断,控制和减少该病的传播蔓延。夏末秋初阶段,可利用杀螟松乳剂对发病部位进行喷施,并将病木伐除再集中销毁。

4 结语

总之,要想确保松树苗木正常生长,必须要全面掌握松树育苗种植技术,科学选择优质苗木进行种植,同时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有效提高松树成活率,推动林业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松树光照成活率
肉种鸡的光照不应性对养殖生产的不良影响分析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不同嫁接技术对樟子松嫩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隐蔽的力量
松树
松树
水禽舍的光照及其控制
蛋鸭的光照管理
松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