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谷县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一防双减”技术应用与探讨

2022-11-25刘明轩

江西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喇叭口病虫田间

刘明轩

(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阳谷 252300)

阳谷县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县之一,当地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约14.67万hm2,栽植的粮食作物占比高,其中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常年稳定在10万hm2左右。2021年阳谷县的统计数据表明,该县病虫草害的发生面积在59.4万hm2次左右,导致了近2.5万t的粮食损失。

玉米生长中形成产量的关键期为中后期,此阶段各类病虫害重发,田间郁闭度大,病虫害防治难度大、易导致施药人员中毒,成为玉米稳产高产的瓶颈[1]。为了确保玉米的安全生产,阳谷县农业农村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广有效的措施,对玉米“一防双减”先进实用新技术进行大力宣传及推广。“一防双减”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将各类杀菌剂、杀虫剂进行一次性施药,对多种病虫害起到兼治的效果,由此利于降低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减少危害、实现高产[2]。

1 玉米生长中后期应用“一防双减”技术的必要性

1.1 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程度重

玉米生产中形成产量的关键阶段即为中后期,此阶段会集中暴发各类病虫害,具体表现为发生程度重、防治难度大等特点[2]。以玉米螟为例,其重发可导致玉米植株的茎秆被蛀率高,不利于养分及水分的输送,且遇到风雨天气易发生倒伏、折断等现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又如褐斑病、南方锈病、大斑病等,整体发生程度逐渐加重,导致玉米植株的叶片发生早衰、枯萎死亡等现象,缩短了玉米植株的有效生育阶段,影响到玉米籽粒的灌浆,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及品质。又如粘虫,其属于迁飞性、间歇性的害虫,该虫害发生后如果未及时得到防治可导致玉米产量损失幅度超过50%,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绝收[2]。因此在适合的时候应用“一防双减”技术,利于及时减少中后期的病虫危害。

1.2 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防治难度大

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的有效防控对其增产、增效有着积极的作用[2]。但是此阶段由于田间植株长势高大、且郁闭度大,防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开展,成为玉米生产中高产、稳产所面临的瓶颈问题。通过“一防双减”技术的应用,可以发挥出关键期一次性喷药、兼治多种病虫害的作用,且效果明显[3]。一是防治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一般玉米的生育期约110 d,可以开展病虫害防治的时间段占生育期的33%左右,比较有限。在适合的时间进行一次性施药、兼顾到玉米中后期整个阶段多种病虫的防治,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且对技术性要求极强,要求药剂对路、用药时间合理、用药量科学,一般农户掌握的难度大,因此推广专业化强的“一防双减”统防统治意义重大。二是防治工作开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玉米抽雄后,植株长势高大、行间的密度高,一般平均密度可达到7.5万株/hm2左右,大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传统的以户为单位的防治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而一次性施药、兼顾到玉米中后期整个阶段多种病虫防治的“一防双减”技术发挥出了明显的作用。三是病虫害防治的成本相对偏高。目前广大农村地区不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务工,使得农村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少,农村面临着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粮食种植效益越来越低等一系列问题。“一防双减”技术的应用具有省时省工的优势,适合当前阳谷县农村地区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的实际。

2 阳谷县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一防双减”技术的应用现状

近些年来,阳谷县对农业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既积极采取各种方式争取资金,又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的推广,目前全县范围内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覆盖率正逐年增加。玉米生长中后期各类病虫害多发且难防治,因此做好防治要重视关键期——大喇叭口期的用药。2020年阳谷县农业农村局抓住玉米生产中大喇叭口期施药的关键环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玉米生产中开展了“一防双减”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的面积达到1.23万hm2次左右。2021年,阳谷县利用无人机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辐射区的玉米种植区域进行“一防双减”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超过了0.67万hm2,通过一次性施药对多种病虫害起到了兼治的效果,使玉米穗期虫害发生的基数有所降低,降低了病害的发生概率、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为玉米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秋粮的丰产丰收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成效明显。

3 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一防双减”技术应用策略

3.1 加强对玉米田间的病虫情动态监测

及时对玉米田间的病虫发生动态做好监测,针对中后期常发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褐斑病、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病虫害加大系统调查的力度,勤观察、多分析,以便于对其未来发展态势做出科学的预测,并为“一防双减”技术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指导[4]。

3.2 抓好关键的防治环节

玉米生长中后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关键施药期——大喇叭口期施药效果的影响。阳谷县在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时将各种杀菌剂、杀虫剂混合后一次性施入,同时对多种病虫起到兼治的效果,可以使玉米在中后期病虫害的发生程度降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大面积飞防,结合实际,喷药的时间可适当推迟。

当地玉米生长中后期常发的病虫害有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褐斑病、小斑病、大斑病、玉米螟、锈病、桃蛀螟、棉铃虫、粘虫、蚜虫等,结合发生的类型及发生程度合理选择杀虫剂、杀菌剂,并确定具体的施用量。如果需要可考虑适量施入田间生长调节剂等,形成当年玉米病虫害防治的“一防双减”技术配方。在正常的年份,病虫害防治“一防双减”技术的施药是玉米生育阶段最后一次防治,因此可选择防效高、持效期长的药剂,以取得较好的防效[1,4]。

实际应用中,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一防双减”技术使用的杀虫剂可选择50%辛硫磷乳油300 mL/hm2、5%甲维盐乳油150 mL/hm2、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750 mL/hm2、1.8%阿维菌素乳油150 mL/hm2、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等,杀菌剂可选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50 g/hm2、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 g/hm2、25%嘧菌酯悬浮剂900~1350 mL/hm2、50%三唑酮乳油750 g/hm2等,将药剂混合后喷施。

3.3 突出重点区域

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一防双减”技术的推广要求突出重点区域,对种植面积超过2万hm2的区域进行推广为主。在集中连片、便于推广机械化作用的玉米种植区域进行示范区的选择。对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要给予优先安排。对于核心示范区,可大力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尽量提高服务作业的覆盖面、达到全覆盖。“一防双减”技术的推广要求用药时间统一、药剂品种统一、施药器械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以保证服务的质量,提高防效,实现玉米的优质高产。

3.4 强化专业化组织和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

“一防双减”技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专业化统防统治可以有效地提高防治的效果。结合各地实际筛选出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机械装备水平高的专业化组织承担“一防双减”的统防统治工作。结合专业化组织的服务能力及实际情况,对作业的面积、区域等进行分解、落实,提前就作业的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并签订合同,对作业的具体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防治工作的效果。积极发挥出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大面积推广、普及玉米“一防双减”技术,应用于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有利于有效解决此阶段病虫害防治的难题。

3.5 加大技术培训与指导

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之前,植保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可深入到玉米田间对农户、各类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指导,帮助其解决实际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难题,积极宣传“一防双减”技术的优势及具体技术。为了提高防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如药剂的喷施以晴日的下午效果最好,雨天喷施效果不佳,喷施后如果降雨需要及时做好补喷,当天兑好的药剂当天喷施完,且作业中要做好防护,避免人员发生中毒、中暑事故,为“一防双减”工作的安全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4 结语

玉米生长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而这期间田间密度大、各类病虫害多,病虫害防治难度大,不利于玉米的优质高产。因此,结合阳谷玉米生产实践,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大力推广应用“一防双减”技术,既能省时省工增效,又能降低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进而实现玉米生产绿色高效。

猜你喜欢

喇叭口病虫田间
陕西黄龙:春来好时节 田间农事忙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不同夏玉米品种大喇叭口期耐热性评价和鉴定指标筛选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农业农村部——紧盯病虫监测抓好防控措施落实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你好,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