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

2022-11-24罗会兰

黑龙江粮食 2022年7期
关键词:苗床水稻种子

□ 罗会兰

(贵州省望谟县昂武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望谟 552300)

一、栽培准备

(一)选择优质品种

选择最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是促使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需要种植人员把握好品种选择环节的要点,确保种子选择的准确度。种植人员应全面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综合考虑种植地的环境、土壤等因素,选择发芽率高、生长健康的品种,使水稻品种拥有抗病能力强、高产丰满的特征,确保水稻的丰收。根据贵州省望谟县的情况,相对适合种植中早熟的品种,其全生育期平均为130至155日。而望谟县昂武镇位于高海拔地区,生育期为150至160日,且全生育期内超过10摄氏度的活动积温为2100至2900摄氏度,种植人员可考虑选择泰优808、宜香优2115、渝香203、内香等品种。在精选种子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合理、精准地控制好种子的品质,剔除质量不佳的种子,保证种植后能够尽快出苗,在移栽之后拥有较高的成活率。

(二)选择最佳种植地

与其他类型的农作物有所不同,水稻种植对于土壤地块的要求相对严格,种植人员应全面认知水稻的特征,选择最适宜的土地作为种植地,保证水稻能够在既定地块中良好地发育生长。水稻是一种特殊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科学运用极为重要,种植人员要掌握相关的技术参数和信息,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栽培之前,种植人员要依照选择的品种实际需要,对种植环境进行人工调节,让土壤中的营养量更加丰富。不同肥料含有的主要营养元素存在差异性,对于水稻带来的影响也相应不同,要求种植人员对肥料的品种进行科学搭配,控制肥料的使用量。若种植地块的土质尚未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可通过施加肥料的方式对营养元素含量进行补充。种植人员还要严格选择灌溉条件良好的土地,对于蓄水能力较强的黄土地区还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在降水相对集中时期的水源能力。种植地块的土壤应具有水分囤积的功能,使得水稻在整个成长阶段中都能拥有充足的水资源,若土壤的水资源涵养能力不佳,流失速度较快,则会不利于水稻今后的健康生长。与此同时,种植地应建立在工业区上游,可规避水源污染带来的风险,为水稻提供质量更佳的水资源。

二、种子处理

(一)晒种

晒种是实际播种前的一项重要步骤,能让种子拥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种植人员通常利用自然条件开展晒种工作,选择太阳光线照射量充足的天气晒制种子,可有效激活水稻活性酶,促进种子的成熟、健康。种植人员还要让种子经过反复、多次的暴晒,提升种子表皮的通透性,为种子提供更多的游离氧,让种胚形成赤霉素,可引导淀粉酶产生种子发芽所必需的能量。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晒种环节中的重点,能够让种子避免病害的侵袭,达到杀菌的目的。种植人员应确保种子在阳光下暴晒1至2日,做好翻动工作,使种子均匀受到阳光照射,提升其抗病能力。

(二)药剂浸种

经过药剂浸泡的种子可降低携带病菌的几率,也能提升种子的成活率。种植人员可采用咪鲜胺、三环唑等药物进行浸种,可预防恶苗病、条纹叶枯病、干尖线虫病等,避免在秧田初期发生细菌、病毒传播的危险,提升水稻后期的生长质量。秧苗脱菌是增强其自身抵抗力的重要环节,种植人员应做到对其精心护理,保证各时期的成长需求。当苗床长到1叶1心之时,可选用硫酸铜溶液、井冈霉素、奇农素等,对秧苗进行喷洒;在2叶1心时,则可使用磷酸二氢钾、戌唑醇等,用以获得理想的杀菌消毒成效,保障水稻的高产、稳产。

(三)发芽率测试

在测试发芽率阶段中,种植人员可先将种子放置在温水中,4小时后再放到器皿中观察发芽的情况,若发芽率维持在80%左右便可进行播种。为促进水稻中酶活性的强化,种植人员可在浸种前先进行大约3小时的晾晒,再放置到超过12摄氏度的温水中,在常温环境中,进行2至2.5日的浸种工作,捞出种子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再开展接下来的催芽测试。

三、播种准备

(一)苗床铺设

苗床铺设是育苗工作中的关键,若想确保育苗的成功,种植人员要全方位管控好苗床的光照量、温度、湿度等,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把握各种有利条件,为水稻秧苗提供必要的生长空间。苗床应进行合理的设计,通常以东西走向为主,在育苗环节中应保证穴位的间距,为幼苗提供充足的生长余地。为了保证湿度和温度的适宜性,种植人员还要注意设置好保护膜,可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维持湿度与温度的稳定,降低外界恶劣天气对水稻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还可在苗床间设置好排水沟,有利于控制周围的水量,让苗床拥有最适宜状态的含水量,获得更好的整体育苗效果,为水稻生长提供优越条件。

(二)整地

若种植地为收获后的稻田,种植人员应对其进行全面深翻,可杀灭菌核,让稻曲球发生腐烂,为水稻提供更为充足的营养成分。在春播之前,种植人员也要做好田间杂物清理工作,可防止在水稻后期生长中出现细菌,影响水稻发育。为了全面保障水稻的质量与产量,种植人员应做好土地管理工作,规避土壤养分过度饱和或不充足发生的风险,以保证后续栽培工作顺利进行。在对土地平整处理后,种植人员可采取轮耕的方式,让翻耕深度达到20厘米,配合旋转翻土技术设置好格田,让厢宽为1.2米,厢高为0.2米。当整地完成后,可使用抛秧盘进行育秧,使土质更为松软,实现土壤环境优化的目标,有效清除土壤中的杂草,还可配合药剂的使用继续灭草。

四、播种插秧

种植人员在水稻的播种插秧环节中,应始终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状况,重视防水、放苗工作的科学进行。当完成翻耕工作后应关注田间的持水量,以此为主要参考依据,分析其是否符合水稻健康生长的需要。插秧期间还需要种植人员对当地的空气湿度、自然环境等做出综合调查,当这些条件满足水稻生长需求后才能插秧。播种密度可按照行距26.7厘米、株距16.7厘米的标准加以控制,每8行出现一个43.3厘米的宽行,每100平方米要求穴数为1950个,每穴2粒苗。在插秧时也要对水稻的根部加以保护,避免发生错误操作而使得水稻根部受到损害,为后期的顺利生长夯实基础。水稻的根部组织较为脆弱,却发挥着水稻高效吸收营养物质的能效,如果水稻的根系发生了损坏,容易造成整个植株的生长受到阻碍。当根系损坏的部位痊愈后,其才能继续生长,即“返青”。大多数水稻的品种中,其返青的时间一般在1周,但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中,返青时间也会存在差异性,如分蘖初期的返青时间在7至8日,在半月后会进入到分蘖旺盛期,种植人员此时便要为水稻提供更加充沛的营养补给。根据昂武镇的情况,通常要在7月5日至15日期间,可施加尿素、氯化钾或罗酸钾满足这一需求,按照每100平方米施加1.5千克的标准进行,在移栽5日之后同时增加穗粒肥,有利于促进水稻内有机物质的积累。在水稻的生长分化阶段,对于有机物的需求量也会增加,这也是其根系生长最迅速的时期,同样需要种植人员多加注意。

五、水肥管理

(一)施肥

在移植水稻之前,种植人员应做好秧田施肥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调整土壤结构,维持水稻健康的状态。其基础肥料为秸秆还田,再加入含有氮、磷、钾元素的复合肥,采取浅层、深层两种施肥方法相结合的模式,以土壤质量为依据,计算出储肥参数后,才能敲定最终的施肥量。底肥应当施加足量,可按照每100平方米施加7.5千克的标准,施加氮肥、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比例为1:1:1的复合肥。对于储肥能力较好的土壤,种植人员可使用深层施肥方式,将肥料大面积撒播至地面中,让水稻的根系充分吸收。在水稻分蘖提高产量阶段,种植人员还可考虑借助无人机进行施肥,合理掌握施肥的时间,保证土壤的肥力,全面控制好水稻的各个生长阶段中的施肥要点。

(二)灌溉

水稻除了在不同阶段中需要的肥料量不同,水分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要求种植人员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确定生长期的灌溉水量,以控制水量的方式为水稻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水分。水稻对于水分具有较高的依赖程度,水量应适中,如在水稻秧苗移栽之时,种植人员应使用薄水移栽法,在活棵期间则要露田1至2次,有利于促进根部成长;在移栽6至7日后,可在灌水层达到3厘米后施加分蘖肥、除草剂等,至少维持水层5至6日,帮助水稻充分吸收水分。当水稻茎蘖数超过既定穗数的80%后,种植人员要及时进行脱水搁田处理,以多次轻搁的方式确保搁田到硬板,解决无效分蘖的问题,促使水稻能够快速下扎与壮杆。在出穗之后,种植人员要灌溉潜水层,使其自然湿润,保证手按压后有印迹、手不粘土,之后还应该多次灌溉潜水层,让水稻同空气接触,增大露田面积,为后期收获创设良好的田间环境。

六、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1.立枯病

该病通常发生于水稻苗期,主要会对幼苗的根系产生危害。患病之后,稻苗会表现出日间萎蔫、夜间恢复正常的问题,发展到后期会使得稻苗逐渐枯萎和死亡,严重降低了水稻的产量。种植人员可施加甲基立枯磷乳油、恶霜嘧铜菌酯防治,浓度分别为20%、38%,倍数为1200、800,一共喷洒2至3次,每7至10日喷洒1次。

2.烂秧病

该病通常发生于水稻的3叶期前后,多半是由于土壤突然降温,使得水稻秧苗的代谢能力发生下降,让根系的营养成分出现了流失,导致病菌增殖,破坏了水稻的秧苗根部。表现为根部发黑,幼芽干黄、卷曲,以及茎部腐烂等现象,最终导致水稻死亡。种植人员可使用天达2116壮苗灵兑天达恶霉灵、敌克松可湿性粉剂防治,浓度分别为99%、65%,倍数为600至6000、200至400,一共喷洒2至3次,每7至8日喷洒1次。

3.稻瘟病

该病是水稻整个生长阶段中最容易发生的病害之一,依照发生的阶段不同,还可划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三种类型。苗瘟一般发生在幼苗时期,会导致稻苗叶片发黑、腐化,使其最后枯萎;叶瘟多发生于抽穗期,使叶片出现慢性病斑;穗颈瘟一般发病于水稻的穗颈部位,使其颜色变深,严重者直接干枯和腐烂。治疗该病时,种植人员可使用稻瘟灵乳油,其浓度控制为30%,同0.15升的水混合后为稻田喷洒即可。

4.纹枯病

该病通常发生在水稻的抽穗或孕穗期,在高温气候条件下,其发病的几率会显著升高。该病会导致水稻的叶片中央位置出现灰绿色,随着灰绿色的扩张最终会导致叶片、叶鞘部位的枯萎,严重时还会出现成稻抽穗不实、甚至不抽穗的问题。种植人员可考虑使用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其浓度为50%,倍数为1500,将其制成喷雾;或将井冈霉素同水进行混合,按照1:100的比例制成药液,对稻田进行泼洒即可。

(二)虫害防治

1.二化螟

此虫害在水稻整个生长中的发病几率较高,通常发生于灌浆期、分蘖期。二化螟幼虫依靠啃食水稻叶鞘存活,会让其外侧出现黄色斑点,导致水稻半枯穗现象的发生,严重者会让水稻枯萎而死。种植人员可使用锐劲特、高渗甲维盐、三哩磷,浓度为5%、0.2%、20%,任选其一对稻田进行喷施。

2.稻飞虱

此虫害是水稻移栽早期阶段容易发生的类型,对于水稻幼苗会带来巨大威胁。稻飞虱是一种群聚类害虫,依靠吸食水稻汁液存活。在早期阶段中,植株的叶片、秸秆部位会发生斑点,随着病情的延续会最终导致水稻的枯萎。种植人员可使用瞇菊酯、烯唳虫胺、毗酚酮等一类可湿性粉剂,形成溶液后再对稻田喷洒。

3.长腿水叶甲

此虫害在我国的分布范围相对广泛,一般发生在水稻的生长时期。其主要会啃食水稻的根部与叶片位置,使得水稻存在枯黄、烂根腐败、矮小等问题,对于水稻的健康生长与最终的品质和产量具有较大影响。在幼虫危害初期,种植人员可按照每100平方米3千克的标准,在根区土层施撒茶子饼粉,或采用辛硫磷乳油,浓度控制在50%,兑水稀释形成药液后对稻田喷洒。

4.潜叶蝇

此虫害也是水稻移栽后容易出现的类型,其会将虫卵产在叶片上,当幼虫被孵化后会啃食叶片,使得水稻叶片呈白色,不利于水稻后期的健康生长。种植人员可使用乐果乳油、二漠磷乳油、氧化乐果乳油,浓度控制在40%、50%、40%,倍数为1000、1500、1000至2000,任选其一每日1次、连续3日进行喷洒。

七、收获和贮藏

适时的收获和贮藏,是水稻栽培中重要的步骤。当水稻出现黄熟特征后,若穗轴、颍壳都呈现出黄色,且米质紧硬,种植人员便可以着手开展收获工作。当收割任务完成之后不能成堆存放,应当进行短时间通风、干燥处理后,再进行脱粒的环节,晾晒脱粒后的稻谷。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之后,种植人员应确保含水量下降到13%至14%,如果用手触摸感觉较为干燥,则需要立即归仓贮藏。之后的贮藏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定期对贮藏情况全面检查,避免发生捂腐的情况,一旦发现了问题要立即予以解决。

猜你喜欢

苗床水稻种子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水稻之父”的别样人生
水稻种子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桃种子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可怜的种子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