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与食育融合探究

2022-11-24邓蕴琪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食育大学

曾 秀,周 珍,邓蕴琪,李 菁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一、引 言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方法也不断发生变革,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诸如混合式教学模式[1]、POA教学模式[2]、PBL教学模式[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4]、课程思政教学模式[5-6]、立体教学模式[7]、体验式教学模式[8]、互动式教学模式[9]、多媒体融合模式[10]等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但是改革范围较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主要关注课本知识讲解和应试技能提升,普遍过于注重语言的工具性,停留于工具式育人,忽略对学生人格修养、道德素养的培养。正如有研究所指出的,我国外语教育将学生当作“工具人”来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11]。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如何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中发挥作用已成为教育热点和难点。

教育部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性及人才潜能的发挥和全面发展,与“全人教育”理念相一致。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视角,将食育与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用一种崭新的视角来改革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提升英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人格修养的提升和综合素养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大学英语教改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全人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理念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理念,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具有强烈的批判主义色彩,致力于纠正近现代教育目的的机械性与功利性,对全世界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教育界的一场伟大革命[12]。“全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全人”(即“完整”的人),强调个体的多样化、个性化特征,强调个体经验与个体之间的合作关系[13]。“全人教育”倡导教育者以综合学习的形式解决学生的情感、社会、道德和学术需求,关注个人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关注人的内在情感与人格的全面培养[14]。“全人教育”摒弃过于偏重实用知识、忽视文学和艺术等人文课程的弊端,主张在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用人文的方法来达到全人发展的目标[12]。

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从教育的本质而言,教育的成功即人的成功,人的成功本质上不是取决于知识,而是取决于健全的人格[15]。大学英语人才培养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过硬、人格健全的“全人”,而“全人教育”理念就是实现此教学目标的最佳选择。外语教育要回归本源,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的途径是“基于综合、立于专业、归于个性”,以人文通识教育为手段,以语篇内容为驱动,以提高某项英语技能和思辨能力为主线,辅之以其他技能的综合训练,在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夯实全人教育,回归外语学科的人文性,注重学生道德培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理念与我国新形势下的教育战略息息相关,高度呼应“课程思政建设”大局,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脉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新视角和理论支撑,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教革。

三、“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与食育融合的基本要求

(一)“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食育

现代“食育”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石塚左玄于1896年提出,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食育”定义[16]。2005年,日本国会通过《食育基本法》,将“食育”阐释为:“通过培养饮食判断力实现持续一生的健康饮食生活,并以增进国民身心健康和形成丰富人格为宗旨而实行的教育。”在国内,李里特[17]最先引入现代“食育”概念,指出应将“食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重。“食育”是综合性的教育,是尊崇天地自然之道,传承祖先优秀的饮食文化,保持生态环境的永续,增进人类身心康乐的基础教育[18]。作为一门新兴的、重要的现代教育分支,食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基础,食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食育不仅可以解决当前我国学生在营养健康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19-20]。食育具有融合性,食育并非简单孤立的饮食教育,食育还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食育蕴含学校学科的各个方面,食育的终极目标与“全人教育”理念的教学根本目标相一致,即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食育具有生态性,食育是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和谐的教育。食育有助于人们提高认知食物以及选择食物的能力,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使人们学会返璞归真、热爱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遵守自然规律,提高自身环保意识以及环保能力。“全人教育”是以生命意识、整体视野、生态视野、全球视野以及全宇视野为特征的教育理论,食育的生态性与“全人教育”强调的“生命意识、整体视野、生态视野、全球视野、全宇视野”也是相一致的。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食育融合的基本要求

1.全面

大学英语教学与食育相融合的指导思想是“全人教育”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以培养“全人”为目标,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知、情、意、德等全面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与食育相融合以英语语言教学为载体,全面实施食育与五育的融合,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真正会快乐学习的人,促进学生学习可持续健康发展。

2.契合

大学英语教学与食育相融合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状高度契合,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脉搏高度契合,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契合。大学英语教学与食育相融合需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相契合,充分发挥跨学科交融的优势,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与食育相融合要与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个体差异高度契合,充分考虑学情,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3.实用

“民以食为天”,食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食育即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和自然教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食育和英语教育的最基本特性都是生活性,因此,英语食育融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源于生活,要在生活中体现食育、蕴含食育。让学生们深入生活,让“英语与生活”建立更紧密多元的联系,以激发学生热爱英语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他人、热爱祖国、热爱地球家园的仁爱之心,培养艰苦朴素、节俭务实、勤奋坚韧的精神,加深对语言的生活性、实践性、社会性、工具性、人文性的认识。

4.灵活

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高校人文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其教学内容涉及中西方跨文化交际而成为食育融合的重要载体,大学英语食育融合教学模式将显性融合和隐性融合方式相结合,以隐性融合方式为主,使学生关注当前存在的食育现象及问题、食育政策,了解中国传统优秀饮食文化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优秀的食育经验。隐性方式灵活巧妙,润物细无声,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入”,这样免于直白生硬地说教,易于被学生接受,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食育素养,加深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生活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文化性的认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5.创新

食育涵盖了生命、自然、社会、世界等人类通识文化,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食育融合需创新教法,采取生动有趣的方法,寓教于乐,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心智,若对学生采取直接生硬的说教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教师可创新教学法,融入游戏法、歌曲学习法、视频讨论法、翻译法、古典诗词鉴赏法、食育知识分享法、阅读法、辩论法、配音法、学习圈等方法,增加快乐元素,给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收获英语知识、食育知识以及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就有了可持续性学习的动力。

四、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与食育相融合的“TDEIIE”模式

(一)Transfer——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食育素养

高校英语教师食育融合意识淡薄,英语教学中缺乏食育融合意识,食育融合能力不足。许多英语教师错误地将英语教学等同于教好英语课本,专注于学生的“双基”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分数为己任,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意、道德等方面能力的全面培养,而提升教师的食育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英语教学能力的突破。一方面,高校需加强英语教师的食育素养建设,可通过开展食育知识培训、讲座、沙龙、竞赛,举办食育主题英语演讲比赛,组织食育实践活动,建立校级英语食育讲师团队,建立志愿者英语讲师队伍,开展英语食育融合教学的教学法教研活动等方式来丰富英语教师的食育知识,增强英语教师的食育意识,提升其英语食育融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英语教师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食育融合英语教学的意识,深入学习“全人教育”理念、食育、英语教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增加食育相关英语文章的阅读量,积极提升自身食育融合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二)Dig——挖掘教学深度,建立英语食育资源数据库

英语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语语言是重要的食育载体,食育启智,食育育人。为了更好地进行食育融合教学,教师需通过开发系统性的食育内容、编写食育英文校本教材、开发在线食育英文课程、创设食育英文微信公众号、建立英语食育资源数据库等方式来充实食育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关注饮食文化历史与动态,参与身边的饮食文化活动。其中,重中之重的是英语食育校本教材的开发,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和地理资源优势,大量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并以此带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打造学生个性的英语能力,增强学生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的竞争力[21]。食育校本教材需重视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交流性、育人性和人文性。教材主要涵盖食物与营养认知教育、饮食行为教育、饮食能力教育、饮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国内外优秀饮食文化内容。

(三)Expand——拓展教学时空,链接英语课堂内外

以课堂内融合为主,课堂外无形拓展延伸为辅,家、校、社会融为一体。课堂上的食育融合是英语食育融合的最重要的部分,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外的食育延伸显得尤为重要,课外延伸属于融合的辅助部分。课后延伸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实际生活、节假日以及社会热点来设计食育教学延伸内容和教学作业,以英语语言为载体,拓展食育知识和技能。例如,课后食育延伸以及课后作业可以设计为有趣的活动,食育视频英文资料的视听说,食育视频趣配音,食育文章的阅读,食育文章的写作(美食烹饪制作的过程或介绍地方特色菜肴、特产等),烹饪英文小视频的拍摄,菜名的翻译,学校食堂菜肴的介绍,食育公益广告的翻译和设计,食物知识口语介绍和书面介绍,水果拼盘设计比赛,创意融合分子美食分享,食育歌曲创作,食育谚语、食育名言、食育故事、食育古诗等文本的翻译。食育融合设计拓展了时空,结合网络多媒体和生活实际,延展了学习的广度。

(四)Integrate——将食育融入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教学中

食育与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不同技能的培养有机融合,使英语学习更加“有滋有味”。在英语听说课中,可给学生播放食育相关的视听材料或者让其进行听说训练,例如,电影、电视、视频食育材料剪辑,英文食育歌曲材料,TED英语食育演讲,新闻食育材料,可以采取不同的问题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将听力食育材料作为载体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并丰富学生的食育知识,一举两得。在听力教学中,通过食育的融合可以极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还可以丰富实用的食育知识,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食育与读写译教学的融合可采取多元的形式,教师可充分发掘食育读写教学资源,例如China Daily、People’s daily等APP上的食育文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相关英文文章,古诗词英文翻译文章(《诗经》《唐诗300首》《宋词》许渊冲英译文版),英文食育文章,英文食育绘本等资源都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将食育有机融入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中,使食育融合自然无痕,可很好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升学生食育素养。

(五)Innovate——创新食育融合教法,促进语言和人格全面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食育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也贵在得法。在宏观层面,融合教学基于学情,可采用交际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POA教学法等语言教学法;在微观层面,可采用游戏法、实物法、歌曲法、翻译法、讨论法、表演法、绘本故事法、辩论法、思维导图法等方法来提升融入教学的趣味性,使融入教学自然得当,易于被学生接受。教法应灵活多样,富于启发性。在食育融合的切入点的选择上,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和课末适时进行,如在教学开始环节,教师与学生打招呼,轻松地聊到学生早餐吃了什么,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提出“珍惜粮食”的观点,而后师生一起翻译《悯农》。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较少接触文学类的文本翻译,翻译《悯农》既提升了学生的翻译能力,也提升了其对中英文语言文字美的感受能力,更加深了其对粮食的珍惜节约、对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尊重等思想感情,思想上得到升华,英语知识技能教育与食育、人格教育有机结合,助推学生语言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六)Enrich——丰富评价方式,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师生综合性成长和发展系统的一大要素,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教师评价的核心是促进教师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教师评价常流于形式,容易被忽视,高校应加强对教师评价的重视。学生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评价而言尤为重要,但常被忽视。诊断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优势与弱势,识别并纠正误解或认知偏差,以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渐进式动态发展而非检测分数,监控学生的平时表现并提供及时反馈,引导推动教学良性发展。形成性评价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课堂任务、课后作业、调查、自评、他评、互评、前测、单元测试、期中测试等形式。在英语食育融合教学中,教师评价以及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评价中的重中之重,是推动食育融合教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五、结 语

“全人教育”主张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健康发展,食育倡导人与自然、社会、世界的和谐共生,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将食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相融合是实现“全人教育”的有益探索。在“全人教育”背景下分析食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建立大学英语教学“TDEIIE”食育融合模式,能够为消除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重“双基”、轻“情意”的弊病提供新思路,为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文性提供新方向,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食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为“食育”正名,系统推进“食育”工程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