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研究

2022-11-24王先亮

关键词:爱国弘扬爱国主义

王先亮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团结人民群众的重要方式。在100年的奋斗征程中,党重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激扬人们的强国志向、激励人们的报国担当。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视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一系列深入分析和深刻阐述,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P1-2)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对在新时代培养人们的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意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论及爱国主义教育问题,他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关注是持续的、一贯的。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和把握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意涵。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习近平就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五个坚持”上。

1.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

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的精神引领和精神支撑。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2](P177)为新时代全体中华儿女爱国奋斗指明了方向。伟大的事业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主题,服务于特定时期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主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题。《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1](P2),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2.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习近平强调:“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2](P178)《纲要》也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P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才能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定人民群众跟党走的决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3.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2](P179)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任。引导人民群众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人民群众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旗帜鲜明同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4.坚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绵长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蕴藏着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习近平指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P179)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探寻历史记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相结合,帮助人们理解接受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培育人们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人们在新时代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自信自强的中国人。

5.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更加紧密相连。习近平强调:“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2](P179-180)。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坚持立足中国和面向世界相统一,才能进一步培养人们开放包容、平和理性的爱国心态,才能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依靠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首先,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把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首要任务。习近平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P345)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对青少年学生提出的要求,作出的规定。爱国,不仅是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之基、成才之本,亦是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所需的重要品质与美好德行。习近平认为要用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世界各国教育的“必修课”,“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2](P346)

其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将爱国主义精神渗进血液、透入灵魂,为青少年的成长引领人生航向、奠定爱国之基。习近平指出,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爱国主义教育兹事体大”,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做得更好”[4]。他多次强调,“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一定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2](P86),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2](P178)。

再次,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关键在教师。习近平特别重视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表示,自己对教育工作在思政课建设方面强调得最多。这其中就包括对于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强调和指示。他向老师们提出,“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5],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使命职责,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所以要以深沉的家国情怀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民伟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华儿女的百年夙愿,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要靠爱国主义精神把人民群众的爱国力量凝聚起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将广大人民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激发起人们朝着伟大梦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和动力。

首先,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重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2](P178)我们党历来重视依靠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史。一百年来,爱国主义教育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起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怀有中国心、富有中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优秀人才。新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爱国主义人才,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激发起来,将爱国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团结伟力。

其次,爱国主义教育要把人们团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之下。习近平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2](P15)把人民群众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之下,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力,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习近平认为要聚拢人民群众的爱国力量,就“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人们深入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P13)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2](P179)。

再次,凝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必须传承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100年的奋斗中孕育了红色精神、形成了红色文化、延续了红色血脉,红色资源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资源。习近平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7]“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8],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朴实的话语、殷切的嘱托,凸显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高度重视。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品格,也有彰显自身特点的理论特质,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

(一)立足时代发展

“每个时代的思想理论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都是一定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的结果。”[9]时代条件是思想理论产生的基础,思想理论是指导社会实践的智慧。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新时代的社会条件为生成“沃土”,又指导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为新的思想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新的社会历史条件。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客观环境、任务形势、目标要求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这些新的变化,习近平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深刻回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何重要、服务于谁、如何开展”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曾生动形象地说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答好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之卷”。另一方面,思想理论具有趋向于时代,趋向于现实的特点。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不仅深深植根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而且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引,引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发展。

(二)突出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是以宏阔的战略眼光、高远的战略定位来阐述爱国主义教育问题。首先,将爱国主义教育同党的历史伟业紧密相连。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豪迈宣言: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他深刻地指出:“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5]所以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责任。其次,指出爱国主义教育铸魂育人的使命任务。在习近平看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2](P346),“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3]。所以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5]。再次,阐明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作用。习近平尤为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作用,他多次强调民族地区“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0]。爱国主义教育是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

(三)坚守教育立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1]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着重体现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不易之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总是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立场思考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在学校考察与师生座谈时他都有针对性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大背景下统筹考虑。一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功能。爱国主义教育,核心是“爱国”,关键在“教育”。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肩负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爱国主义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育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突出任务。二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的是一代代具有中国情、充满中国味,坚定跟党走,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祖国和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可靠接班人。习近平所谈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兹事体大”,培养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等,正是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提出的。

(四)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是一位既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又特别善于运用历史文化的党的领导人,他的大量讲话都散发着历史文化的厚重之气,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论述着重体现了这一特点。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史,绵延铺陈了悠久的历史,积累沉淀了灿烂的文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孕育出了似珍珠碧玉般的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这些都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习近平认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打牢爱国主义的基础,就要了解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4]他在吉林考察时指出,革命历史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6](P8),在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要“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6](P37)。从这些重要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与文化的“身影”,充分说明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建立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彰显坚定的文化自信。

(五)贯穿问题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倾听时代声音,也长于坚持问题导向。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来说,习近平始终坚持从问题出发,力求寻找破解问题的最优答案。首先,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围绕这个“首要问题”给出了坚定而有力的答案: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其次,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问题。习近平不止一次提到爱国主义教育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问题。他认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2](P112-113)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把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再次,新时代怎样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指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2](P178)。

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向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照亮新时代,着力回应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问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过程中,以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一)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2](P177)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1.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如何做好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首先,深入研究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的百年历史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领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益经验,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益借鉴。其次,加强对部分具有代表性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国家的先进做法,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科学借鉴、合理吸收。再次,结合时代特点探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爱国主义教育要顺应时代条件的变化,积极走线上线下结合之路,保持时刻“在线”,做到永不“掉线”。

2.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阐释,创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式方法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绵长、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系统庞大。阐释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要把握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精神内核和精神实质,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研究提供理论支点。其次要关注新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新样态新内涵,例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孕育产生的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等都是对伟大民族精的赓续传承,丰富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需要对其进行学理分析,加强研究阐释。再次要探究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播规律,结合时代要求根据不同受众创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法,以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实践证明,唱响爱国歌曲、表白伟大祖国、讲述强国故事等符合人们的接受特点,能够起到振奋人心的效果,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抓住重大历史节点的育人契机,合理筹划、认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通过主题宣讲、集体合唱、快闪灯光等形式,引导人们致敬祖国、祝福祖国,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唱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新时代赞歌。

(二)加强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要下好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中的这步“先手棋”,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爱国主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各学段目标一致、紧密衔接,跑好人才培养“接力赛”的各自一棒。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教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但在目前,各级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各管一段”“互不相闻”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中央专门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导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意见》提出了大中小各学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要求,明确了各学段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而思政课则是重点和关键。”[12]新时代大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遵循《意见》精神,构建各学段相贯通的一体化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发挥学校教育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培养堪当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重视“四史”的宣传教育

人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知道要到哪里去。历史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学生可以从历史中得到启迪、智慧和定力。党的领导人特别重视历史教育。比如,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江泽民认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13](P123-124)习近平指出,“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2](P345)。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深藏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秘密。学校要把“四史”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构筑学生的历史认知图景,铺就学生的爱国担当底色,使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3.加强民族地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角度看,民族地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特别重大。习近平认为民族地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应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14]新时代条件下,民族地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应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打牢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基础,引领他们将青春梦想书写到辽阔的神州大地,放飞到祖国的万里长空。

(三)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助推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启发民智、开发民力、汇聚民心方面有所作为,使爱国主义成为人民群众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1.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居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首要位置,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有利于涵育人们的爱国精神,团结人们的爱国力量,增强人们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坚挺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2.发挥新时代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引领作用

英雄模范人物一般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顽强的意志品质、突出的斗争能力、英勇的拼命精神,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高大伟岸的形象,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和效仿的楷模。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抗击疫情的英雄、脱贫攻坚的先锋、干事创业的模范,钟南山、黄文秀、南仁东、黄大年、张桂梅等是他们的代表。这些英雄模范都是爱国敬业、忠诚担当、赤诚奉献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新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营造人人敬重英雄、人人争做模范的气氛,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激发人们干事创业、为国奋斗的热情。

3.唱响新时代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

据统计,目前全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10亿人,互联网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第二生活空间”。网络空间是各种观念思潮的汇聚地,网络中的数据信息来自四面八方,良莠不齐,极易对人们的价值判断和爱国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面对这一现实,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主动向网络“进军”,牢牢占据网络主阵地,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让爱国主义精神萦绕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积极唱响网络爱国主义主旋律,有利于画出凝聚人心的“最大同心圆”,使人们把国家装在心中,把责任抗在肩上,激励人们生于伟大时代定当扬帆奋楫的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爱国弘扬爱国主义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