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互动让学生走向更有深度的学习

2022-11-24杜金真福建厦门市集美区锦园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针筒弹力师生

◇杜金真(福建:厦门市集美区锦园小学)

所谓深度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一理念下,师生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是每位教师要探究的问题。科学课上,学生的学习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自主性、随意性强,看到器材只觉得好玩而忘了探究任务;二是对所探究的问题流于表面,难于有效了解其问题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内容;三是缺乏有效的互动;四是未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如何利用深度学习理念,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与知识点、探究主题、实验器材的互动,做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良好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呢?由于科学课自身存在“研究无止境”的特点,更需要我们有深度学习的理念和精神。所以,通过深度学习引领课堂教学互动,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是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探究的问题。笔者对深度学习理念下聚焦课堂教学互动这一问题做了一些尝试。以下是笔者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一、与个体经验互动,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在深度学习中,强调任何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学生不能对单个知识点进行学习,而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当前的学习任务去联想、调动、激发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认知层面上获得更多知识点,信息量也能得到一定的增加。

(一)引发联想,丰富个体经验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给学生创设熟悉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回忆和联想,激活和丰富学生的个体经验,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对问题产生解决的内在需要和动力,才能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例如,在《弹力》一课的导入中,教师出示了握力器、拉力器、针筒等这些实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教师提问:这些器材应该如何玩?单独请学生上来交流并示范。通过这样的形式,激活了学生个人经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前概念有了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又例如,在五年级《生物的启示》一课中,讲到蒲公英的种子与降落伞的关系时,学生能回顾之前学过的种子旅行,知道蒲公英依靠风传播种子,而头顶有冠毛,冠毛的外形跟降落伞非常相似。再来学习《生物的启示》,学生通过联想之前学过的知识或者生活中的个体经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二)促进整合,建构知识结构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度学习,将相关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认知积累、旧知识有效整合,使之形成相互联系,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在《弹力》一课中,对于“弹力的概念”教师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式。

师:在刚才玩的过程中,你们观察到物体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按照实验记录单汇报。)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观察到针筒里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一压缩,针筒里面的空间变小,但是手一松开,针筒里面好像有力气把挤压器往外挤,里面的空间又变大了。之前学习了《空气》这一节课,我知道空气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对针筒施加力气,相当于对空气施加力气。

师:你真棒!能联系之前学习过的相关内容。那么它们都具有什么特性呢?

生:用力的时候,它们就会改变形状和体积,松手后会变回原样。

(教师同时板书。)

师:是什么使它重新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呢?在刚才的体验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呢?

生:用手压握力器的时候,会感觉到它要往外。(拉力器呢?)拉力器拉开的时候,感觉要往内。(针筒呢?)很难压下去。

师:这些感受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有一个力。

师:这个力有什么作用呢?

生:让物体恢复原来的样子。

师:这个使物体重新恢复原来形状和体积的力就是弹力。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深度学习引领、学生与实验器材的互动,将学生原先学习的空气占据空间与本节课的弹力进行了有效整合,让零碎的知识通过内在联系连成了一体,构建出有利于学习的知识结构。学生能进行深度学习,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理解弹力这一抽象概念,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与学习任务互动,引发深层次的学习体验

在深度学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学习的目标;其次,要积极主动引导学生与学习任务进行互动,利用原有的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最后,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探究了新的学习方法,在尝试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通过分析思考解决了问题,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课堂的实效性。

(一)师生互动,指导助攻

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既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学习空间,又要主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基本进程。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言行举止等都可形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反馈,这样不但能保证课程资源的开发围绕教学目标,还能及时开发贴近学生需求的相关内容。

例如,在《弹力》一课关于拉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长度之间关系的假设中,教师采用了以下的教学形式。请一男生一女生到讲台演示拉拉力器。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两位学生在拉拉力器的过程中有没有不同?

生:男生力气大,拉得长;女生力气小,拉得短。

师:你看到了力气大小了吗?

生:没有,只是看到了拉力器长短。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研究问题?

生:可以研究拉力器拉得长短与什么有关。

师:你们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是不是力气大,拉得长,力气小,拉得短?

师:所以,你们想知道拉力大小与拉力器拉伸长度的关系。

师:那么你们认为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生:拉力大,拉力器拉伸得长;拉力小,拉力器拉伸得短。

师:这节课我们将借助弹簧来研究这个问题,看看是不是像你们说的,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得越长。

在本教学片段中,学生在思考相应的问题时,教师适时给予一定的点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在学习互动中,除了师生间的互动外,更需要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文本内容的学习、动手实践操作,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体现学习价值。教师可根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设计完实验,还要让学生汇报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设计实验方案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进行交流和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弹力》一课的第二课时中,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弹力发射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再展示一些简易的材料,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个弹力发射器。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材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小组组员互动,集思广益,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在汇报的过程中,组与组之间进行了互动,吸取其中能为自己小组所用的资源,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也对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在小组互动中,还可以发挥学优生的优势,帮助其他学生一起参与讨论、探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与生活问题互动,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

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重视的是知识的迁移运用和解决问题。这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所学习的新知识,才能将知识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同时,真实的生活问题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学中将文本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结合,能让学习更有深度、广度。

例如,在《弹力》一课最后的迁移应用中,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平常打过篮球吗?你在运球过程中是如何来控制球的?在投球的过程中,你又是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的?请你利用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思考并进行回答。”通过这样与学生有关的生活问题进行互动,具体形象地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弹力》一课的重要意义。而在《预测》一课最后的迁移应用中,教师设置了这么一个问题,请学生查一查近三个月家里的水费和电费,再预测一下下个月家里的水费和电费大概需要多少钱。水电费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为熟悉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互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探究范围,有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将学习的内容迁移应用到实际生活遇到的问题中,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了更加有深度的学习。

四、与认知评价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若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采用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讨每个知识点、整合学习的相关内容,必能促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第二次飞跃,将学习与情感有机整合,实现认知评价。

例如,在师生互动中,对于回答特别完整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非常好”“很规范”“你的想法非常有科学性”等激励性语言,而在对于科学性不是很强的回答,教师可以使用“你可以这样说……会更好”“如果你能用上……会更加棒”等评价来鼓励学生。而在生生互动中,激励性评价也是非常关键的。通过组内成员的互评、组间互评等多种形式,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深度学习与互动,让学习走向更深处,正是笔者心中对于学习的美好设想与展望。学习,不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而是师生相互携手共进的征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包含了前人已有的经验和成果,还应该有师生最新的发现和收获。

猜你喜欢

针筒弹力师生
热水变“开水”
热水变“开水”
热水变“开水”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弹力球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弹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