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公共计算机“1+X”模式改革

2022-11-24鲍彤

科学咨询 2022年19期
关键词:方向计算机院校

鲍彤

(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常州 213251)

“1+X”教育模式改革,是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这种模式更加公平和公正。将“1+X”模式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融入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实践之中,都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认知和理解专业发展方向,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当中有所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1+X”模式概述

(一)基本内涵

“1+X”模式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直接挂钩,因此“1”为学历证书,是全面体现高职学校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X”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重要证明,也是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因素[1]。“1+X”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行业领域内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程度,并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生涯发展平台,逐步改善职业教育行业领域中存在的不足。在这种模式下,职业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需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能力水平与专业技能培养进行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多种职业发展路径和规划方案,以帮助学生在就业时更好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同时,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

(二)应用范围

在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1+X”模式的应用范围并不存在较多限制,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都可以应用“1+X”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并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教育平台[2]。为避免高职学生在社会中盲目选择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机构,高职学校具备各专业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资格,经过本地区教育部门审批之后,可以作为“1+X”职业教育改革试点,这意味着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学校中取得专业技能的培训,并通过具有相关资质的考试,在未来的就业中,学生所拥有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相关实操能力能够帮助学更好地适应工作,紧跟社会的发展。在此,笔者以高职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为例,“1+X”模式的具体改革过程需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选择计算机专业方向的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模式。部分学生可能会从事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行业,因此针对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等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方案[3],让学生自主选择比较感兴趣的计算机行业发展方向,比如说,计算机编程,会计电算化,办公室软件的操作等等,并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教育培训条件,既要保证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实际操作,从而真正学会如何应用计算机完成工作。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三)适用对象

在职业教育院校应用“1+X”模式的过程中,适用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院校的教师队伍需要从“1+X”模式改革的角度更新教育观念,协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学生年龄、认知等各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未来人生规划的具体目标并不清晰,此时院校教师需要从专业技能培养和学历授予的角度协助学生认清未来的职业发展路线,尊重学生自身的独特想法[4]。部分学生可能在未来会继续进修,那么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有效结合,能够协助学生理解多个专业发展的方向以及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们在毕业后的各项发展需求。对于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部分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能会比较向往计算机行业以及信息化产业模式,那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就业和人才发展模式的相关建议和意见,协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和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方案。针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1+X”模式的改革进程注定会存在多种阻碍和问题,但是其主要适用对象仍然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群体。

二、高职公共计算机课程的应用延伸方向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

高等职业学校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主要应用延伸方向之一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互联网及其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以及网页制作软件技术等内容。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内,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5]。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会非常基础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在社会就业过程中发挥良好的学习能力,并对不同行业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驱动力量。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是社会企业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根据企业的不同业务范围,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要求有所不同。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专业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偏好程度,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与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相关的教学内容。由于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并不明确,因此很多教师可以从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的专业教学过程中获取学生独特的应用型思维潜力,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实践技能,具体来说,在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老师和学校要指导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帮助同学真正上手实操,从而明确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掌握专项技能,更好地服务就业单位和社会。

(二)计算机网络

高职院校的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与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的关联性较强。部分学生对Internet及其应用、网页制作软件应用等相关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此时教师则可以从计算机网络方向着手,引导学生培养此专业方向的职业技能。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技能的广泛应用能够为更多行业提供硬件支持,因此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也是职业院校学生比较倾向的一个职业发展方向。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征非常显著,对倾向于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的学生而言,需要从多个角度认知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等相关内容。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的相关行业领域发展情况相对比较乐观,也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专业技能培养等多个角度协助学生构建此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取决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于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更需要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行业方向内的专业技能水平。具体来说,学校组织相关技能考试课程的培训课,帮助学生学习技能考试的考点,并协助学生们通过考试,当学生拥有了相关专业证书之后,在未来的就业中,学生们也更具优势。

(三)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方向在社会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高职院校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加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不论是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还是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学生在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技能之后,能够将其能力拓展延伸到其他行业软件的应用过程,专业技能的培养会更加偏重于对思维模式的构建过程。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非常可观,软件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有效融合,能够实现跨学科领域的创新发展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公共计算机“1+X”模式改革而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技能水平与实操过程都会影响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力。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计算机软件应用技能水平需要与不同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有效融合,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其中计算机软件方向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之一,老师要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学生在兴趣中探索和钻研,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三、高职公共计算机“1+X”模式改革措施

(一)建立健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在高职公关计算机“1+X”模式改革过程中,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平台。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需要与“1+X”模式协同发展,并严格遵循层次性和基础保障性原则,将社会工作岗位中的具体职责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高效整合。建立健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更需要创建公共计算机课程与职业技能证书相互融通的培养模式,并适当强化校企合作教学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完善不同专业的教学评价机制。“1+X”教育模式的改革过程可能会存在较多艰难险阻,并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就业进程,因此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队伍和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关键的改革措施。基于“1+X”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与不同专业培养方向紧密联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采用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并对社会中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深度调研,探究学生更感兴趣的专业就业方向,以便帮助学生进行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工作。

(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实行“1+X”模式改革方案的关键形式之一。传统的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体系并不能从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入手,因此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更加艰难。部分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标准并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为有效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学校公共计算机课程入手,将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化设计,协助学生认知和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在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更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协助专业教师深度挖掘学校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高等职业学校需要将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的关键工作内容,并对不同专业的公共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尤其对于综合型的高等职业学校,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循客观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规律,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更加全面的课程 体系。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

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公共计算机“1+X”模式改革过程中,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相互融合,协助学生构建和完善全面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体系。在高职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过程进行适度拓展,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科研过程之中,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社会岗位的日常工作中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具体需求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和学生需要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方案进行集中探讨,并为学生提供可行的思路和建议,协助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在“1+X”模式改革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完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可以为自身量身订制人才培养方案,并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之中践行此方案。

(四)引导学生认知理解培养方向

引导学生认知理解培养方向,则是高职公共计算机“1+X”模式改革的工作重点。部分学生并不能清晰地认知和掌握本专业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茫然。在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以及项目任务,并对企业实训环节进行集中探讨,将不同工作岗位的具体经验和技能培养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知理解培养方向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对本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是最终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学生在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将教学内容与本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混淆,也会影响培养方向和培养路径规划的准确性,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积极引导。

(五)构建双师型高职教育队伍

构建双师型高职教育队伍,是高职公共计算机“1+X”模式改革的关键工作内容之一。教育人才队伍的培养过程非常漫长,尤其对于传统教育体制下的职业院校教师而言,接纳先进的教学理念非常困难,因此构建双师型高职教育队伍,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并采取循序渐进的实施方案。在校企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双师型高职教育人才队伍的构建过程需要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并对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沟通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在构建双师型高职教育人才队伍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对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能力,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进行量化评估。

四、结束语

将“1+X”模式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融入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实践之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认知和理解专业发展方向。“1+X”制度是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综合型的高等职业学校,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循客观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规律,以学生为核心,构建更加全面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方向计算机院校
2022年组稿方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2021年组稿方向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