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线放疗加5-Fu局部治疗皮肤癌的效果

2022-11-23胡志伟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14期
关键词:瘤体皮肤癌冲洗

胡志伟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化疗六科,河北 沧州 061000)

皮肤癌(opidermal cancer)作为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呈现出患病人群老龄化且持续增长的趋势,如何对该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在电子线放疗等常规放疗方案干预基础之上,联合局部化疗能够在不影响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的同时达到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应用价值确切[1,2]。本研究结合我院2018年9月-12月收治的28例皮肤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电子线放疗联合5-Fu局部治疗皮肤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皮肤癌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45~85周岁,平均年龄(63.56±2.39)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51±0.92)年;病变部位:头枕部6例,面颊部8例,四肢暴露部6例,眼睑部5例,鼻周部3例;病理分型:基底细胞癌10例,鳞状上皮细胞癌18例。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自愿参与临床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皮肤癌;②临床分期为Ⅰ~Ⅱ期;③经检查明确分类为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④符合放疗、化疗适应证。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血管肉瘤等其他皮肤癌病变;②合并严重脏器器官功能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

1.3 方法 电子线放疗干预方案如下:应用西门子系列直线加速器,根据患者皮肤癌肿瘤病灶厚度选择相应电子线(选择范围为5~10 MeV),操作视野为肿瘤周边1.5~2.0 cm的正常组织。有伴随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同时对局部淋巴结组织进行照射,尽可能将其与原发病灶设计在同一视野内照射,操作过程中根据患者肿瘤病灶退缩情况对电子线能量以及操作视野进行适当调节。Fu化疗干预方案如下:对存在表面溃烂破损的肿瘤病灶应用浓度3.0%双氧水、生理盐水以及聚维酮碘溶液进行序贯冲洗治疗,然后通过表面喷洒的方式给药5-Fu(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59,规格:10 ml∶0.25 g),直接作用于病灶溃疡表面;对于瘤体较大且凸出皮肤的患者,可采用5-Fu联合生理盐水的方式对局部瘤体周边不同方向进行多点注射,充分冲洗后应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直至局部达到干燥状态后应用无菌敷料进行妥善包扎[3]。针对清污冲洗过程中有明显疼痛症状的患者,可在浓度3.0%双氧水冲洗基础之上应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山东康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634;规格:5 ml∶0.1 g)对瘤体溃疡面进行喷洒干预,在此基础之上再行生理盐水冲洗治疗。治疗期间冲洗频率为1~2次/d,5-Fu注射液喷洒频率为1次/d,瘤体病灶内注射频率为3次/周,维持治疗4周。以上操作在电子线放疗治疗前30 min进行。

1.4 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4周后患者近期效果(经照射治疗后肿瘤瘤体基本消退为显效,经照射治疗后肿瘤瘤体基本消退,且残留瘤体随访1个月内消退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以及远期随访效果[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

2 结果

2.1 近期效果 28例患者中,19例患者照射治疗过程中肿瘤瘤体基本消退;7例患者照射治疗完成时肿瘤瘤体消退;2例患者属于巨大型皮肤癌溃疡病灶,治疗结束时肿瘤瘤体残留,厚度在0.5 cm左右,随访1个月肿瘤瘤体基本消退,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28/28)。

2.2 远期效果 28例患者进行为期6~36个月随访,其中有5例患者随访10~15个月出现局部复发症状,予以二次放疗干预,再程放疗后有3例患者出现二次复发症状,其中1例患者予以第三程放疗干预,1例患者放弃治疗。随访36个月期间共4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因为肿瘤病灶穿透颅骨所致颅内感染,1例死因为瘤体病灶病变所致蜂窝组织炎,1例死因为局部复发伴随肿瘤瘤体出血,1例死因为局部淋巴结广泛转移。28例患者1年有效生存率为100.00%(28/28),3年有效生存率为85.71%(24/28)。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5例发病于眼睑部的皮肤癌患者经放化疗治疗后1例出现玻璃体变性症状,1例出现结膜穿孔症状,其他患者均无并发性症状产生,治疗过程连续无中断。

3 讨论

皮肤癌属于老年群体常见恶性肿瘤病变,近年来本病呈现出一定的年轻化趋势,且患病人群规模持续扩大,如何对皮肤癌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成为临床研究重点[5]。目前皮肤癌的临床症状表现以溃疡以及结节为主,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与高危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看法。由于皮肤癌肿瘤病灶常出现于头部、面部、颈部以及手背等暴露皮肤组织区域,因此患者在对治疗效果有明确要求的同时,还对受损皮肤组织的恢复效果以及美观性、完整性有相应要求[6,7]。

本研究结果显示,28例患者1年有效生存率为100.00%,3年有效生存率为85.71%。分析认为:电子线放疗期间操作人员能够根据病变深度实现对照射线能量的合理选择,确保高剂量照射区域与肿瘤病灶瘤体范围的一致性,进而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患者周边正常深层组织[8-10]。对于好发于头面部以及四肢区域的皮肤癌患者而言,随着肿瘤病灶瘤体的生长,增生达到一定体积的情况下会出现中央缺血性坏死症状,导致该区域正常肉芽组织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此情况下若合并存在细菌感染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更为明显的疼痛感,甚至还会出现毒素吸收速度加快的情形[11,12]。本研究中针对28例患者在电子线放疗基础之上联合选用药物对肿瘤瘤体表面已出现溃疡破损的病灶进行局部清污冲洗,通过这种方式对坏死肿瘤瘤体组织进行干预,达到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毒素吸收的目的[13]。同时,放化疗联合干预方案中选用5-Fu注射液干预,能够充分发挥与电子线放疗的协同作用功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中28例患者有19例患者照射治疗过程中肿瘤瘤体基本消退,7例患者照射治疗完成时肿瘤瘤体消退,2例患者属于巨大型皮肤癌溃疡病灶,治疗结束时肿瘤瘤体残留,厚度在0.5 cm左右,随访1个月肿瘤瘤体基本消退,近期治疗干预总有效率为100.00%。以上数据提示,5-Fu注射液通过冲洗的给药方式有效渗入癌细胞DNA内部,确保癌变细胞组织能够吸收更多的放射线能量,加速癌细胞DNA的受损反应与程度。更加关键的一点是,单纯意义上的电子线放疗干预方案对S期皮肤癌癌变细胞的敏感性较差,协同5-Fu给药能够有效延缓G1/S期边界细胞,同时发挥对S细胞的直接干预作用。除此以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5例发病于眼睑部的皮肤癌患者经放化疗治疗后1例出现玻璃体变性症状,1例出现结膜穿孔症状,其他患者均无并发性症状产生,治疗过程连续无中断,提示电子线放疗联合5-Fu化疗的复合干预手段对皮肤癌患者进行治疗期间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电子线放疗加5-Fu局部治疗皮肤癌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肿瘤病灶瘤体消退,远期生存率理想,且治疗期间无明显并发性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瘤体皮肤癌冲洗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瘤体参数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瘘发生情况影响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
均粒滤料滤池反冲洗设计浅谈
小狗
常见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经常冲洗易患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