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手术患者断指愈合效果的影响

2022-11-23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握力成活率程度

丛 倩

(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00 )

断指再植手术是目前医学界经常用到的临床修复断指的一种方法[1]。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再植手指的成活率,提高断指的伤口愈合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身体机能,尽量确保修复再植指肌腱、血管和神经,能够很好的固定关节和骨头[2-3]。该项试验选取本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60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进行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60名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5-57岁,平均为(35.17±3.28)岁。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3-55周岁,平均年龄为(36.45±2.71)岁。2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现阶段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断指再植手术的术后恢复效果,减少炎症的产生,术后护理干预工作要到位。干预措施如下:(1)断指疼痛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期定量给予患者止痛类药物,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再度加深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机体疼痛的同时,避免血液循环受阻,如果在使用止疼药之后疼痛仍未缓解,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时常与患者进行沟通,拉近和患者之间的关系。(2)断指肿胀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调整睡姿,以平卧和侧卧的方式将断指肢体抬高,从而促进静脉血与淋巴液的回流,缓解疼痛感和肿胀感。根据病情酌情对受伤部位血管进行冰敷处理,强化神经肌肉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和患者家属进行深度的交流,指导患者家属更好地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和正确睡姿。注意用药安全,在药品使用之前反复确认[4-5]。

3 观察指标:术后3个月,对2组观察人员的再植手指成活率,伤口愈合程度,关节的活动程度和运动水平都进行一定的监测和记录。优秀标准:患者的伤口恢复程度良好,断指端的痛觉、温觉、关节的可活动范围都已恢复到正常范围,握力比术前增加15-20kg,正常生活技能能够满足。良好标准:患者的断指端愈合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伤口有一定的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比正常范围略小,痛觉和温觉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标准:患者断指端痛觉温觉反应迟钝,感知能力较差,关节的活动范围小,两点之间无法辨别,对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他们的协助,不具备独立活动的能力。

5 结果

5.1 2组患者再植手指成活率比较:术后3个月,观察组共30名患者,其中再植指成活的有28人,成活率高达93.33%;关节的活动程度在189.47°±28.82°,握力在(8.82±1.49)kg。对照组共30名患者,其中再植指成活的有24人,成活率达80.00%,关节的活动程度在135.52°±26.98°,握力在(2.17±0.65)kg。观察组的再植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236,P=0.007),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4.322,P=0.000),观察组患者的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12.936,P=0.000)。

5.2 2组患者断指愈合程度对比:2组患者针对术后3个月的断指愈合程度进行比较,观察组共30名患者,断指愈合程度为优的有22人,良6人,差2人,整体的断指愈合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共30名患者,断指愈合程度为优的有12人,良7人,差11人,整体的断指愈合优良率为63.33%。观察组患者的断指愈合程度高于对照组(x2=27.120,P=0.000)。

讨 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手术患者的愈合效果影响很好,能够有效地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加快患者术后的断指愈合,改善再植手指的功能和关节灵活度。强化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大力推广到断指再植手术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当中。

猜你喜欢

握力成活率程度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日语程度的类型与程度副词的对应关系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不容忽视的握力
握力与长寿
你能活多久,握下手就知道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