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策略

2022-11-23

山西青年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生教学模式

王 凡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和作用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融合了MOOC学习模式以及传统学习模式的,被创造出的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比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能够弥补其某些长期存在的传统缺陷。首先,混合式教学并非单方面知识灌输教学,而是结合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所形成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并从多个角度纬度、以整体宏观的视角进行学科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专注深入学习学科知识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让两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让学习者能够由浅到深地自主进行学习,该模式的宗旨是让学习者能够深度学习、发散学习、多维学习。当然,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养成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因为从多方面实践案例中我们已得知学生常常容易受到网络衍生产品(如网络游戏)等新兴事物的诱惑。这不仅需要学生自身,同时也需要高校教师的课上课下的配合以及适当的辅导,如辅导员在课后的教育熏陶、任课教师在课上的监督提醒,从而真正实现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1]。

(二)混合式教学的作用

1.实现移动式教学

首先,混合式教学有效结合了离线教学以及在线教学,打造出一种可以移动的教学,对传统教学的场所以及时间的限制进行了弥补,对教学活动的空间以及时间进行拓展。结合实践中的案例,如果高校教师必须离校,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在课堂到课,则需要耽误学生上课,或者是选择调课,而新型的混合式教学则是可以通过新型的软件。如腾讯课堂、有道课堂、网易课堂等等工具来开展网络在线课堂。所以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移动式教学可以实现随时可上课、随地可上课,不需要中断正常教学安排。其次,如果学生因故临时缺席课堂,同理也可以通过参加在线辅助教学,能够进行即时性补课,可以得到有效的学习支持。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实现的,也是该模式最大的亮点,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

2.实现多元互动

在混合式教学下,学生通过在线平台可以实时发表自身的看法以及观点。通过在线平台,教师也可以及时回应学生的想法、建议、疑问,并能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课堂模式创新,能够在及时回复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开发性思维。

此外,在任何规定时段,学生可以在线上参与讨论,对课堂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弥补,进一步延伸课堂讨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性交流以及学习,师生之间进行更好更高质量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深度。实践中传统高校课堂学生鲜有课后交流的机会,与教授导师的接触也很少。而通过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可以实现课后学生们的相互交流、提升,也给教师教学提供新思路。

3.实现自主学习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设置一些自主学习学时,收集并发布一些有效的学习材料、学习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及师生双向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学生能够在线提交作业。通过在线测试系统平台,教师可以发布测试题,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这不仅可以节约教师课堂上的时间,使得课堂知识浓度更高,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下自我检测的机会[2]。依据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主题内容,学生可以主动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学习资源,对学习视野进行拓展。

除此之外,在线自主学习可能对未来学制提供积极影响,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时间,也能锻炼自觉、自主意识[3]。教师通过充分融合在线平台教学以及校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意识。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打造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将不再是一味地以老师为课堂的中心,而是能够深刻贯彻夸美纽斯先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师生不仅能够进行生动地面对面互动,还能够进行高效的网络互动,进行实时交流,同时教师还能依靠大数据分析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以及相关流程,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同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充分开发头脑来进行思考,进行“头脑风暴”从而有更多的收获。当然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于网络在线平台追问自己没有充分理解的问题,或者向同伴询问、请教。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因为高校教师并不需要像小初高学校教师一样坐班,学生可能无法及时寻求帮助、找不到老师来解答自己的疑惑,但该种新型教学模式就充分解决了此问题。此外,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省时省心的学习管理、评价。

通过分数系统,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身的得分情况,在线提交作业,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得知自己的薄弱和优势项目,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针对性、目的性的学习。这种混合模式可以使学生走出盲目学习的思维误区,学习效果更好,更趋理想化,也减轻了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管理的负担,同时使高校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二、高校教学模式现存的问题

(一)高校缺乏相关网络技术资源

当今高校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相关技术还需进一步发展。例如如今很多高校并没有自身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或者系统并不完善,通常只能借用一些软件做临时性的混合教学,而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数据库、系统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拥有自身的教学系统、教学平台是贯彻混合教学的合适手段。

(二)高校领导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当今许多高校领导和老师并未真正重视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是浮于表面的进行混合式教学,只是把此类模式当作普通教学模式进行。如在实践案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高校教师在网络平台上空有一个虚拟的班级系统,但却从未在平台上发布过学习资料、检测,部分高校教师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思维中,而不愿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如果要真正践行该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先从高校领导的意识方面开始行动,加大宣传教育,使混合教学模式深入人心。

(三)有些老师的知识储备跟不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节奏

比如,许多老一辈的教师不太擅长使用网络技术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教学,从而放弃网络平台资源选择传统教学模式。此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辅助教学,弥补老一辈教师的技术不足的缺陷。

(四)学生的自律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如今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网络中的诱惑太多,高校学生沉迷网络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大规模使用网络教学,某些自律性差的学生会因此受到影响,教师若不能有效处理该网络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网络教学可能会适得其反。

三、高校混合式教学提升的对策

上文笔者阐明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及意义,但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行之有效地贯彻这种模式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的问题。以下是笔者查阅整理资料、进行整体性思考后总结得出的提升高校混合式教学的对策方法。

(一)坚持教师指导地位以及学生主体地位

无论是传统还是混合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体,必须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指导地位的结合,从而实现课堂质量的提升,这是始终如一的。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虽然运用了科技信息化教学方式,但不能过度依赖网络手段,也必须考虑到自身的指导地位,建立一个合适的授课教案。对学生听课时间以及使用电脑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在知识的传授上,必须始终坚持电脑为辅、教师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思考讨论[4]。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这一方面,讲述课本知识的时间应为三分之二为宜。在三分之一时间当中,应当允许学生们利用网络电脑进行自主的预习或复习,丰富自身的知识量、拓宽知识面。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应该及时询问老师或者相互积极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可以逐步学会自主思考、合作学习、问题导向性学习。在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并让小组分别上讲台进行讨论结果的展示,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想的相互碰撞,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打造多样化、丰富的师生沟通渠道

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较多时间接触网络平台,与教师的接触存在时间较少、了解的不足,可能出现师生缺少交流、见面次数少的问题,师生关系就会更加冷淡,老师对学生的不够了解也会导致教学方案缺少针对性,教学方式没有导向性指示。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打造一个多元化、丰富的师生交流渠道,可以实现实时沟通、实时联系,建立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若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询问教师。教师可以组织建立微信群、QQ群、贴吧群、学习通小班级等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随时了解,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做到融洽交往。

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地记录自己的问题,通过聊天群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或者询问教师[5]。通过不断完善师生沟通渠道,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思想上的碰撞、语言上的沟通,加强交流、分享知识,拓宽知识面以及解题思路。

(三)与院校学生情况充分结合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习惯、自身特征、教学资源情况以及设施设备情况,打造出一个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符合学生自身情况、符合自身授课风格的教学模式。教师若是缺少设施设备资源,可以设置某个教室作为混合教学课堂。每一个班级在每周可以运用该教学模式,从而开展日常的授课,学生可以感受到吸引力,也可以具有足够的新鲜感,从而更加投入到课堂之中[6]。

除此之外,高校若是相关的设施设备资源较为充足,可以将每一个教室都开展混合式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教师作为课堂指导者,在采取混合式教学时,应当做出比较合理、妥善的实际安排,设置好教学时间以及自学时间;并且现今大部分高校学生了解、接触混合式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可能无法对这种模式完全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过渡,这也是高校教师需要考虑到的。

一般来说,在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师有必要将课堂划分为不同的实施进程。首先是感性阶段,高校教师在开展学科课程授课之前,应该先与学生接触一段时间,考虑到学生的特征以及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制作相关课件、为学生发放学习资料、布置课后作业,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后续发展阶段。

其次是理性阶段,即教师进行课程设计、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形成比较有效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认知,讲解以及梳理重点和难点,对教学情境进行充分运用,打造出完善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升其协作能力以及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7]。

最后是综合阶段,实践操作意义较为强大。高校教师优先的设置学生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实践知识以及理论知识,进行优先的引导、监督以及指导。在综合运用阶段,高校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出知识的指导以及监督功能,给予学生比较持续的引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上文论述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整合网络现代技术,也延续了传统课程精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实现教师的指导职能。

本文首先分析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其次论述了该模式的优势和作用,包括实现移动式教学;实现多元互动;实现自主学习;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最后,本文分析了高校混合式教学提升的对策,包括坚持教师指导地位以及学生主体地位;打造多样化、丰富的师生沟通渠道;与院校学生情况充分结合。总而言之,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新型的高校课堂能绽放与以往不同的全新活力,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的蓬勃生长。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师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