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的探析

2022-11-23丁婕萍

山西青年 2022年1期
关键词:过程能力发展

丁婕萍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现阶段,为了更好解决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视,可有效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充分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因此,要求各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当前培育现状展开分析,以此提出一系列的解决策略,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对创新创业有着更加深入地了解,从而能够培养出大批的创业学生,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在各个发展领域,创新是重要内容之一,是各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由于我国创新型人才较为紧缺,各领域中的人才缺口相对较大。因而,我国加大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要求各高校在开展办学过程中,逐渐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下,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效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符合我国教育的标准,能够为社会各行业输入较多的人才,不断推动各行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增强各领域的影响力。在学生的创新创业下,有效促进相关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同时,在培养能力过程中,高校需把握重点培育内容,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开发,并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日后学生创业起到关键作用。

(二)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目前,在我国经济的日益增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质量得到稳步提升,继而对教育也越加重视,促使我国教育得到全面发展,整体的教育水平迅速提升。在社会发展下,教育也不断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多,造成学生的就业难度相对较大,在此情况下,充分展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势,强化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使其在毕业后积累较多的经验,并拓展相应的领域,有助于促进该行业的良好发展,也可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减轻学生的就业负担[1]。使其在毕业后得到良好的安排,并能够充分推动高校的综合发展,扩大高校的发展规模,招收更多的学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三)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在现代化发展下,对学生的要求逐渐增多,当代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思想意识,并不断追求个性化发展,在发展中有效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彰显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对各个方面均具有较大的益处。在创业发展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相应的工作,并对该行业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对创业模式进行充分创新,以全新的形式开展有关工作,有助于推动该行业的良好发展,快速实现学生的创业目标,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能力培育的具体现状

(一)培育现状

当前,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下,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招收的学生数量直线上升,使毕业人数逐渐增加。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21万人左右,2019年毕业生人数在834万人左右,在2020年毕业生人数达874万人,其数量增幅逐渐上升。但我国就业岗位未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形成较大的就业压力,大部分毕业生存在待业的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同时,在高校的发展下,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造成学生的发展空间逐渐减小。由此教育部门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高度关注,并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详细研究,充分提出创业的解决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有效让学生在毕业后根据自身兴趣以及所学专业进行创业。并在此过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对有关内容进行不断更新,继而能够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目前,我国对该方面的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并加大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培养模式,从而推动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其提供较为优越的发展条件。

(二)相关问题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学生能力的形成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开展培养过程中,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意识较为淡薄,由于学生对创业的内容了解相对较少,未能认识到当前就业的严峻以及创业的优势,致使其对创业的兴趣较为低下,在创新创业的学习中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出现下降趋势[2]。同时,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然而在当下教学中,教师未能对就业情况以及创业趋势进行详细分析,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处于懵懂的状态,无法掌握更多的专业内容,缺乏相关数据分析的支持,造成教学效果逐渐下降。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其类型较为单一,高校未能结合学生的自身兴趣以及专业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其教学方式较为落后,不符合学生能力的培养需求。并缺乏完善的教育制度,无法规范学生的行为,极易造成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另外,高校未能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为其提供良好的平台,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导致高校办学效率不断下降,严重影响整体的教育效果,难以取得良好成效。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增强学生思想认识

在高校办学过程中,应当对当前的教育形势以及就业趋势进行实时调查分析,以此完善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为其拓展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高校应充分重视学生思想的培育,思想认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际行为,影响其未来发展。继而高校需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着基本了解,初步掌握当前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形势。并且,在实际培育过程中,高校应当加大对创业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具体内容,对创新创业发展趋势进行有效掌握,使其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积极转变学生的观念,使其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同时,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还需向其传授有关理念,促使学生对创业理念有着深入了解,并逐渐对相关理念进行充分探索,强化学生思想重视,不断将培育内容落实到具体教学工作中,由此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确保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工作。

(二)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需对当前的市场经济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学生适应市场的发展[3]。为此,要求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丰富的指导经验,继而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团队的重视,不断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积极引进较为专业的教师人才,能够对理论知识以及当前社会市场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并可对当下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以及分析,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创业的前景有着更加深入地了解。同时,在打造专业教师队伍时,高校还可加强对教师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增强教师的教学观念。使其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能够秉持着全新的教学理念,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可有效对学生能力的培育有着较大的帮助。并且,高校通过对社会市场发展趋势的整体调查,与教师一起进行深入分析以及探讨。由此结合当前的发展状况,合理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有助于学生扎实掌握创业内容。

(三)开展多元教学活动

在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对创新创业了解的具体程度,充分采取相适宜的教学方式。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在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不断开展多元教学活动,丰富各项活动的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在实践活动中,可有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并充分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教师对后期的教学工作作出适当的调整。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对其进行充分鼓励,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市场经济的整体趋势,对社会以及各行业有着基本了解。促使学生逐渐参与到各类项目中,加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其提供良好的实操机会,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相应的经验,为后期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而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完善创业教育制度

在学生能力培育过程中,其所需时间相对较长,无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由此高校应当长期坚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高校需结合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创业教育制度,对能力培养的整体过程进行详细的规划,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严格按照高校的具体标准进行有关工作。并且,在教育制度建立过程中,高校应当根据逐渐变化的市场需求,对制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以及优化,确保创业教育制度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有助于培养出高质量学生[4]。同时,在教育制度建设下,高校需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并选择相适宜的项目,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继而可有效发挥制度的实际作用,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并对培养工作提供良好的引导,由此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从而有效促进高校的良好发展。

(五)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对学生能力的培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应创新,根据专业的具体内容逐渐开展创业工作,有效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应当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对各资源进行不断整合,由此可有效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并且,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也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应用,将其与创业实践进行有效联系,继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基于此,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紧密联系,并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让学生对市场环境以及具体的工作要求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使其充分掌握创业的实际流程,有效为学生传输大量的实践经验,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高校还需加强对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有关理论内容。提高学生的敏锐度,逐渐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让其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六)优化教育评价指标

高校在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整体素养,为其发展提供较多的选择,促使其能够在发展中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为此,高校需逐渐优化教育评价指标,从多角度出发,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分析,不断完善培养阶段的各项内容,增强高校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同时,在学生创业过程中,其与能力有着较大的关联,并且,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继而要求高校在设定评价标准时,应当从全方位进行考量,有效制定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中的具体内容,从而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从多方面对学生能力作出准确评价,促使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有着较多的了解,有助于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5]。另外,在评价过程中,还需从创业经验、理论知识等各方面进行评判,有效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能够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帮助,使其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不断改善以及强化,从而使其在教育中收获较大的成果。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整体趋势以及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培养方案,让学生逐渐重视创新创业,教师在此过程中,需不断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较大优势。同时,高校还需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平台,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保障学生具备较强的能力,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过程能力发展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