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背景资源下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2022-11-23王红莉

山西青年 2022年1期
关键词:托育婴幼儿实训

王红莉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泊头 062150

我国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进一步放开三胎政策,这催生了对社会化托育服务井喷式需求。然而社会化托育服务供给侧存在着诸多问题,无论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数量还是服务质量和服务结构都与需求侧处于严重不和谐的矛盾中。促进高素质婴幼儿托育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托育服务机构提供专业规范、科学养育、有亲有爱的高质量服务成为现实挑战和时代要求,这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要重点解决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国家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促进服务于婴幼儿群体的人才培养,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下文简称《目录》)中开设了早期教育和护理专业,2016年增补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2021年3月新版《目录》(以下简称新《目录》)公布,其一大亮点是形成了关于婴幼儿照护与健康发展的“中—高—本一体化发展”的专业体系。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医药卫生大类中新增“婴幼儿托育”专业;高职层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更名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从公共服务与管理大类变更为归属医药卫生大类中健康管理与促进类;在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的医药卫生大类中新增“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这一调整举措清晰定位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格,也打通了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提高了专业的社会吸引力并促进该专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规范科学地建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打造特色鲜明的职业性托育服务专业,我们积极汲取国内先行者的经验,少走弯路,务实快速发展。

一、本专业先行者的实践探索

从实践看,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大多是对现有资源的再次发挥与充分利用,各院校所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自然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医护—保育方向、学前教育—早教方向、体育—幼儿运动方向等。我们选取一些较早建设本专业的院校,考察该专业建设过程中问题和积累的宝贵经验。

(一)医护类院校培养0~3岁婴幼儿托育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以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为例,该学院开设护理、助产、口腔医学、针灸推拿、中药等专业,其中护理专业是学院的品牌专业,是山东省和潍坊市的特色专业,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于2017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护理专业0~3岁婴幼儿托育方向,该专业归属助产系,与助产、护理(母婴护理方向)、健康管理等专业形成集群效应。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学院优势资源,包括母婴护理、儿科护理、健康管理等专业的师资、教材、比较完备的校内实训设施和校外合作单位支撑环境;同时加强幼儿教育中艺术教育资源的新建,这样就形成了以儿童健康护理为特色、进行艺术启蒙教育的服务学前儿童的专业人才建设。

2021年新版《目录》将该专业更名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归属于医药卫生大类中健康管理与促进类,这一专业定位明确了侧重婴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服务,曾经占比较大的早期教育问题被弱化并且融入婴幼儿日常健康护理活动中。这对于医护类院校开办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是对办学方向的肯定。但是,在原来就业渠道和就业环境的影响下,该院校为了吸引生源并留住学生,极力拓宽学生理想的就业方向,有早教-幼儿园方向和健康护理方向,从而削弱了0~3岁婴幼儿照护方向的培养力度和专业特色。医护类院校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精准化人才培养定位,但是相应的软硬件教育资源是相当充分的,这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类院校培养0~3岁婴幼儿托育人才的实践和思考

以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学校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语文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儿童营养与健康方向)、家政服务与管理(家庭教育与指导方向)等14个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学前教育、语文教育和美术教育被评为山西省高职高专特色专业。早期教育和舞蹈教育被评为山西省重点专业,早期教育专业还被确定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尽管该校2019年开始招收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起步相对晚些,但依托雄厚的办学资源和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山西省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参与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和考评。

2021年新版《目录》发布前,从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看,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建设充分发挥了该校核心资源优势,教育教学类课程占比较大,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虽然是幼儿营养管理与照护人员,并努力从幼儿园向托幼方向推进,但与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专业的界限不鲜明,造成开设的课程大而全,从而专度和精度不够。新版《目录》发布后,该院校也面临着扭转专业定位问题,即保持营养健康课程成分、降低教育教学课程成分、增加婴幼儿生活照护成分和相关医学知识,通过凝练0~3岁婴幼儿照护与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从针对性和专注力上打造出高质量的专业水平。

(三)其他类院校培养0~3岁婴幼儿托育人才的实践和思考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不具备学前教育类或医护类的优质教学资源,但也开设了该专业。比如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公立),学院设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机电工程系、质量与信息技术系、商贸旅游系,本专业归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以公共服务为主题而形成专业集群,在师资配置与共享上可以看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相对不够深入完善,在营养膳食和医疗护理方面的教学相对较好,在婴幼儿科学照护与健康发展方面显得薄弱[2]。

再如,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私立),设有计算机系、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数字艺术系、外国语系、体育系。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归属外国语系,凸显外语口语特色,与学前教育专业共享教育资源,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学前教育专业界限不清晰。新版《目录》的发布使得该院校面临着扭转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定位,厘清两个专业的同质化问题,强化该专业的职业面向是0~3岁婴幼儿群体,岗位特征是生活照护及健康促进,而不是早期教育的开发和幼儿园保育工作,所以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上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公立)也是这种情况,该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共享共生,两个专业界限不清晰,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不具备对0~3岁婴幼儿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不能满足未来托育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从这些院校专业归属、专业集群效应发挥以及毕业生就业范围方面,可以看出本专业建设中都注重了相关专业之间的课程融合、师资共享、实习实训兼容等,实现了降低办学成本和减少办学阻力的目标。但是这些谋划的不足之处是模糊了专业精准定位,阻挡了“专-新-精”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新建。在新版《目录》的要求和指引下,这些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对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系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思考与建议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有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艺术系、经济管理系四部分。2020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第一届招生,本专业归属学前教育系,与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形成专业集群,共享师资和实习实训设施,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在各类幼教机构从事幼儿健康管理与教学工作。

新版《目录》发布后,学校认真审定专业更名和归属问题,强调了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再是塑造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而是能够照护婴幼儿生活并促其健康成长的托育机构的服务人员和管理者,为此该专业要脱离学前教育系以表明该专业与师范教育类的不同。

那么该专业新的归属问题出现了。经学校全面考虑现有资源与该专业的匹配情况,决定将其归属经济管理系,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系富含的现代人本服务理念和服务精神来打造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高质量的职业素养。我们通过广泛了解其他院校设置该专业的基本情况,鲜见这种虽然科学规范地进行专业定位却缺乏核心资源支撑的专业建设情况,所以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该专业的建设过程需要发扬“摸着石头过河”的无畏精神和创新发展智慧。

2021年新版《目录》中对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定位和要求十分清晰,就是做好婴幼儿生活照护工作,配合国家鼓励二孩、三孩生育政策落地。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专业内涵明确后,下一个关键且紧迫的任务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认真梳理了托育相关政策文件特别是托育元年以来的政策法规措施,确定了本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和相应的资格证书,以此来确定课程体系,将1+x婴幼儿照护证书、健康管理师、保育师、育婴师等考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3]。新的课程体系大大降低幼儿舞蹈、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比例,取消或保留极少的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幼师考证内容,大大增加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幼儿疾病预防与急救、婴幼儿生活照护技能、婴幼儿发展与健康评估的课程,并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以模块形式融入相关课程,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持证上岗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有两点:1.除了注重促进婴幼儿身体健康发育的课程之外,也有注重婴幼儿心智发展的课程,但是与早教课程有着鲜明的区别,早教课程侧重通过具体安排的游戏活动促进婴幼儿心智发展,而我们的课程是基于婴幼儿日常生活与自然活动中对其感受与情感、行为、语言、社会认知的关注、关爱、关怀、尊重与引导,这是高质量的现代人本服务理念与该专业理念的结晶,也必将使得专业特色凸显;2.由于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将直接服务于人,而且是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极弱的群体,所以更要有高尚的职业情怀和职业道德,对课程思政的要求要更高,思政与专业技能不仅仅是融合,尽量追求思政与专业技能的“化学反应”,使之合二为一。

在完成清晰的专业定位和科学全面的课程体系构建后,第三步将是如何发展办学条件与办学资源,包括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配套的实训室、开发实用可行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处所、编写实用好用的教材并制定配套的标准化的教学方法。1.建议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系在儿童心智发展与促进方面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培训和改进来适应本专业的需要;二要激活妇幼保健院和医院儿科资源,承担婴幼儿疾病预防、急救和身体健康评估的课程,包括实训环节;三要联合地方托育机构、社区服务站等融合发展,共同培育双师教师,承担婴幼儿营养、喂养与生活照护等课程。2.建议在实训室建设上,要充分利用校内学前教育专业和早教专业实训资源,要充分利用地方医疗机构先进的医疗设施,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尽量降低学校独立建设实训资源的资金投入,将资金更大力度地投入到师资建设、智能化教学平台建设和学生实习实训经费方面,这样既能够规避经济管理系开办本专业所面临的实践条件的先天不足,又能保证实习实训设施的先进性和不断更新的要求,还能充分整合政府、行业产业与学校的动力资源,促进专业与社会需求和谐共生。3.建议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标准化上,可以由所有师资参与。包括校内教师、婴幼儿医师、资深的托育服务人员共同编订,由学校思政部和校领导把关,既要保证专业技能最直接最高效地传递给学生,还要注意思想素养的高度。

三、结束语

目前,由经济管理系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确实鲜见,在解决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短缺问题上面临挑战,却也没有历史包袱的掣肘,可以在更规范、更高起点上建设本专业,创新发展路径。笔者认为,办好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关键不在于学校自身是否拥有足够的优质的核心资源,而在于不要闭门造车,要把当地政府、医疗机构、托育机构、社区中心以及早教中心与学校专业发展协同好,开展协同育人方案并落实,打造使参与方都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有品牌、持续发展动能的健康绿色生态圈。那么,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等都将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托育婴幼儿实训
做好托育,关乎国之大计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公共托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全面两孩政策下我国托育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孩政策”背景下宁波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现状与对策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