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服务地方健康产业研究

2022-11-23王思予

山西青年 2022年1期
关键词:淮安市淮安职校

王思予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0

健康是人生的首要财富,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2015年至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1/10万、8.1‰、10.7‰降至17.8/10万、5.6‰、7.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8.4%,健康中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1]。

同期,国人的健康数据却不容乐观,疾病总人口和发病率数据居高不下。慢性病、恶性肿瘤是威胁中国人健康的致命因素,而疾病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也给身体健康带来一系列挑战。大数据显示70%中国人有过劳死危险;76%白领存在亚健康状态;20%的人口患慢性疾病;中年死亡的病因中22%是心脑血管病;血脂异常的人群有1.6亿;高血脂的有1亿多;高血压人口有2.7亿人;糖尿病患者达到9240万人;超重或者肥胖症7000万~2亿人。慢性病死亡占疾病死亡率的70%,但这些都是可防、可控的。

在大健康背景下,社会对健康类专业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主阵地的高职校,持续培养健康类人才驱动人才培养革新,传扬科学健康养生理念,发展高职校健康教育服务地方健康产业,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健康教育服务健康产业发展的背景

(一)健康产业现状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医疗保健需求上,经济条件发达地区、城镇居民比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需求更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受教育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健康意识增强,城乡居民对健康产业需求将不断增长,且增长速度较快。2017年国内大健康产业总值约6万亿元,2018年,这一规模已经超过7万亿元。2020年,大健康产业已突破8万亿元的产业规模目标。

健康产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因受历史条件制约,我国的健康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创阶段。在发达国家,比重超过15%,而我国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发展空间巨大。在健康产业结构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健康产业细分严重失衡,除了医疗和医疗用品外,很多处于开发初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二)淮安市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淮安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南北交通要道,是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有着“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淮安市常住人口为4556230人。2020年淮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5.37亿元。近年来淮安市高度重视健康产业,印发《关于加快健康养生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实施《打造苏北区域医疗高地“6655”工程》,出台《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淮安建设实施方案》,急需高职校培养一批健康类人才服务地方产业,促进健康淮安建设,积极打造苏北区域医疗高地,同时也为地方高职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淮安健康产业的发展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所致,这是符合现代化发展必然规律的,更是解决人们工作压力、生活困境的必然要求。淮安的健康产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护理、养老、婴幼儿托育与管理、中医药养生保健、体育保健与康复等方面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发展健康产业方面,淮安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比如,淮安有“淮医”品牌,在中医传承方面颇具特色;淮安有“淮药”品牌,拥有多个知名药企;淮安有多所院校、研究院,生态农业具有一定规模、中医药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拓展;医药、医疗器械产业持续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健康教育服务地方健康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健康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有助于促进淮安复苏地方医药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压力,打造地方“健康品牌”。淮安市高职校普遍都开设大健康相关专业,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开设了部分健康专业,其中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10个以上与大健康相关专业,形成了大健康专业群。在淮高职校要找准定位,发挥独特优势特长,精准、充分的服务地方健康产业发展。

高职校健康教育服务淮安市地方健康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发展动力不足、效果不佳、教育成效和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思想观念和教育发展不匹配

大健康是一个全局性的理念,健康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多层次人才。近年来,国家始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受思想惯性的影响,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始终认为高职校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底层。

认为大健康是与“人”密切相关的,高学历一定比低学历“有用”,导致社会对高职校健康专业人才的重视度不够,学生很难进入优质行业,经济收入偏低。淮安市很多的健康行业、产业缺乏专业的应用人才;高职校在培养健康人才的观念上与淮安市地方健康产业联系紧密度不够,缺乏与地方政府开发适应地方政府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师自身的服务意识不强;地方政府的观念也亟须转变,提高认识,加强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协调校企关系,做好毕业、就业宣传工作。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要从思想上进行根本转变,促进“健康淮安”的建设。

(二)专业建设和社会需求不匹配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区位特点、外部环境,在专业设置上既有传统沿革,又要把握时代脉搏、紧贴市场需求。国内高职校在社会上被长期与本科院校比较,社会认可度低。为了追求生源和就业率,高职校普遍追逐社会热门专业,导致健康专业在发展上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尤其近些年兴起的健康专业,普遍发展时间短。

淮安地区除了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护理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开设传统的食品、医学相关专业,高职校大多与大健康相关的专业开设起步晚,成熟度低,缺乏整体规划,缺少高水平有特色的健康专业群支持,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对地方健康产业发展贡献有限。

(三)人才培养体系和应用环境不匹配

“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并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人才是支撑创新的第一资源。受我国传统观念影响,高职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教育理念滞后、教学资源短缺、办学特色不明显[2]。

健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适应高职校教学,难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形成工匠精神培育的氛围,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四)科研能力与健康产业发展不匹配

随着人口老龄化、居民健康消费意识提升、政策红利等因素影响,大健康产业迅猛发展。受固有观念影响,在人才引进的吸引力上高职院校远不如本科院校,科研人才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本身的性质与定位致使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不高、在科研能力培养上缺乏正确引导,难以形成大健康专业的研发团队。没有以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的企业创新前沿领域培训产品,研发产品没有可推广的服务平台[3]。技术研发和服务难以满足淮安地方企业需求,企业合作意愿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三、健康教育服务地方健康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2019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曾将“双高计划”建设要求概括为“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对标“双高计划”建设目标要求,淮安高职校健康教育应着眼地方健康产业发展,加强实践探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一)校校合作

高职院校发展离不开地方支持,专业设置对接地方产业,健康教育服务淮安市地方健康产业是淮安高职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特色体现。目前淮安市健康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作为“中国淮扬菜之乡”和中国传统医学“山阳医派”的发源地,淮安从古至今有着追求健康长寿、注重以食养生的传统,在“健康淮安”建设中,有历史的经验;在已形成专业特色的食药、护理、康养、婴幼儿托育与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上,高职院校应发挥主力军的关键作用。

通过校校联动,在学科专业上实现互补,互通培养途径,互助建设师资队伍,共享教学设备[4]。运用实验室平台、联合科研项目,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多途径服务淮安产业发展。通过联合办学,打通人才培养通道,发挥资源优势,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形成合力,促进健康教育内涵的发展。

校校合作最终促进各校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发展,做大做强大健康专业群。

(二)校企合作

在健康专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校企合作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订单”合作、工学交替、教学见习、顶岗实习、产学研、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等模式,始终围绕“五育”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工匠精神。

根据淮安市就业市场需求,合作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开展相关专业建设,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探索形成校企互联、专业互通的多学科、多专业复合型师资团队[5]。

根据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开展现代学徒制;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合作创建并共同管理教学和科研机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机构;合作研发岗位规范、质量标准等;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优秀企业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6]。在服务“健康淮安”战略需要的同时,提升高职校健康专业发展的成果。

(三)校地合作

提高健康专业服务地方健康产业能力,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功能,提高政策落地的持久度,促进产教融合,创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打通沟通壁垒,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找准合作定位,谋划健康产业合作项目,打造示范建设基地。

高职校根据办学定位、健康专业特色加强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培养和引进、专兼职结合,弥补健康服务类师资不足情况,主动进行社会服务,对接政府,鼓励为促进地方健康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打造校地利益共同体。

另外,高职校要将健康专业服务地方健康产业发展下沉到社区:走进中小学,开办大讲坛,进行技能培训,合作课题和项目,开展社区健康知识服务、咨询服务、开放体育场馆和设备等。

(四)校际合作

校际合作可实现校与校之间资源互通、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思维,合作共赢。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注重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淮安市地方特色的大健康专业,有助于地方健康产业走向国际,获得国际认同,将健康专业“走出去,引进来”。

淮安高职校开展的诸如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等中医药领域的专业,契合了目前大力弘扬的“中医药”文化,校际合作不但能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对于淮安市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健康事业将会有更大推进,不断壮大淮安地方健康产业,提升高职校办学水平,建设特色“健康淮安”。

高职校教育是以培养复合应用型和创新创业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健康教育通过对接健康产业要求,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就业压力、产生经济效益,促进地方就业等,服务淮安地方健康产业。淮安高职校要探索突出健康专业品牌化和教育个性化特色,以健康类特色品牌专业为抓手,与地方政府共同探索政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旅游、文化、餐饮、体育、会展、地产、美容等产业,“造血”地方健康产业发展,打造健康城市名片。

猜你喜欢

淮安市淮安职校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师生作品·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山中学活动掠影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