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柔性学习理念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以《经济学导论(英语)》为例

2022-11-23刘妮雅赵向阁

山西青年 2022年1期
关键词:柔性研讨商务英语

刘妮雅 赵向阁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应用,混合教学为传统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和创造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所提高。就商务英语课程而言,混合式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少教学设计仍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在引入移动教学工具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均需进行相应调整和重新设计,以充分发挥移动教学的作用。本教学改革以商务英语专业《经济学导论(英语)》课程为例,以柔性学习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新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流程的优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推进混合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柔性学习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渠道更为广泛,“教”和“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加灵活自由,授课方式更加个性化,授课内容更加广泛化,各教学主体之间的互动渠道更加畅通自如,教学监控手段更加精细智能。学生可以在任何自我能支配的时间、地点,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内容,从而形成柔性学习。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唯一传播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进行针对性学习,有效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由Atlanta-based Education Business互动学习中心提出,直到2006年,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才具体化,“混合式学习是将面对面教学和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学习系统”(Bonk & Graham,2006)[1]。2004年,最早由何克抗教授根据我国的具体实践重新界定了混合式学习的概念,提出混合式学习融合了传统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既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此后,韦寿莲、裴芹、刘玲(2014)等学者将混合式教学分为了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两方面[3];李逢庆(2016)认为混合式教学是通过媒体技术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活动,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4];熊素娟(2016)提出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供了新思路[5]。2015年至今,学者们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混合式学习的有效性、多元学科及实践应用等方面。

本研究贯彻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尝试从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重构的角度,将研究重点集中于“以学为主”的教学范式,探索并建立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模式,给予学习更多自主性和选择性,并适当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三、构建基于柔性学习理念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经济学导论(英语)》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柔性学习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以移动互联技术支持创新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重构教学流程,构建基于柔性学习理念的《经济学导论(英语)》创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优化课时分配,升级教学内容,多元化授课模式

将《经济学导论(英语)》原来的4学时,分为3+1学时,其中3学时为课堂教学,1课时为课外教学。

第一,课堂教学。从形式上,在教室内进行并完成;从教学内容安排上,分为理论精讲课和实践研讨课,两者的比例为2:1。

理论精讲课。从课程性质来看,《经济学导论》理论性较强,理论精讲课必不可少。为了拓展精讲课的深度和层次,此次教改通过网络课堂初步建立微课资源库,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主性。此外,从内容上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经济学是建立在西方经济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中国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实践研讨课。研讨课是精讲课的提炼升华,重点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及对现实经济社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本课程的研讨课程体系,每一个理论知识模块都配有相应的研讨环节,研讨内容设计紧扣当下经济热点问题并及时更新。例如:第一章Basic economic ideas,通过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研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第二章Resource allocation,通过Planned economy and market economy研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第三章Demand,通过Payment methods in China研讨中国支付方式的发展历程;第四章Supply,通过Construction of Xiong’an New Area研讨供给的作用和重要性;第五章Market equilibrium,通过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研讨市场如何实现均衡;第六章Elasticity of demand and its application,通过New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nsumptio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consumption研讨中国新型消费特点等。这为系统化实施《经济学导论(英语)》课程的研讨环节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第二,课外教学。从形式上,不局限于教室内,可扩展到教室外的适当地点和线上教学;从教学内容安排上,通过布置明确具体的任务,分步骤、分阶段、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期末课程成果。课程成果的最终体现形式为Final Paper+Presentation,将整个学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积累通过学术论文展示的形式展现出来。为了保证最终学生论文成果的质量,整个学期会给学生布置5个具体的Academic Journal,对每一次journal设计明确的主题、内容和格式要求,要求学生按时保质保量提交,教师根据每次学生提交的journal进行个性化指导,及时引导学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二)实施多样化实践研讨课

为了探讨不同研讨形式的学习效果,本研究设计并实施了三种不同的研讨形式。

第一类研讨课,实行两轮讨论制。第一轮讨论中,针对研讨主题每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观点不能重复,尽可能地拓展思路、激发思考;第二轮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每组学生共同讨论形成统一观点并进行总结陈述,最终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呈现。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小组讨论表现和小组最终报告对每位学生综合评分。

第二类研讨课,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由4~8人组成,小组中每人分别陈述观点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过程由学生自行组织安排,教师作为旁观者观测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要求,以及自信程度、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由此来综合评价考生之间的差别。每组经过讨论后,形成本组的统一观点并完成小组报告。在小组报告中需要说明小组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贡献度以及分数互评,最终教师再进行综合评分。

第三类研讨课,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首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第一轮讨论,形成小组的统一观点。第二轮讨论采用小组对抗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在陈述本组的观点后,要接受任意其他三个小组的提问并进行回答。若能够顺利回答出所提问题,则能够得到加分,否则将会被扣分;负责提问的小组所提的问题应与陈述小组的观点高度相关,并且所提问题不能是伪问题,否则提问小组会被扣分。最终各个小组要总结研讨结果并形成小组报告。教师根据研讨过程和报告综合评分。

(三)优化形成性考核方式

以“基础知识点考核+知识点运用的能力考核+专业综合能力考核”为基本框架,设计具体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和针对性改进提升,具体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测试、阶段性考试、课堂研讨成果、课堂表现、作业、academic journal完成情况等,每部分被赋予不同的权重,期末各项成绩加权平均即为期末总成绩。

1.基础理论知识测试,安排在每次理论课后,用于巩固课上所讲理论知识,通过测试帮助学生梳理并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测试内容,学生能够在完成测试后第一时间查看测试结果和讲解,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掌握学生课堂学习的薄弱环节并在课上进行重点讲解。

2.阶段性考试,分三次分配在整个学期完成,用以代替传统的期末考试。传统期末考试的弊端在于学生不会将学习重心平均分配在每节课上,而是“前松后紧”“期末突击复习”,这样会造成学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理解不透彻,能力培养效果不明显。用三次阶段性考试代替期末考试,能够督促学生将精力放在日常学习,注重每节课知识的掌握,夯实基础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堂研讨成果,将研讨课上学生提交的成果单独作为计分项,以提高学生对研讨课的重视程度、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课堂表现,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每次参与课堂活动均可获得0~5分不等的分数,期末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所获分数加总得到该项的总分;作业,主要指教师布置的有关课后巩固和课前预习方面的作业,包括案例分析、调查分析、作品展示等,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Academic Journal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通过分阶段布置任务,使学生逐步掌握论文写作思路,通过全过程指导帮助学生把握期末论文质量,有效避免学生期末论文抄袭、凑数的问题。

四、基于柔性学习理念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学改革的成效,本研究对参与教学改革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而言,融入移动教学手段的混合教学模式,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是有显著帮助的。88%的学生非常认同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认为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整体上高于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学生认为改革后教学资源更加立体化,学生学习时间更加灵活自主,师生互动交流更加频繁。75%的学生非常认同移动教学技术对课后复习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学生认为能够通过移动教学平台重温知识点并加以巩固,学习时间相对更加灵活,能够满足当下学生课外活动较多、时间紧张的需求。72%的学生认为通过移动教学还能够获取拓展知识资源,根据自身学习基础和学习目标的不同,可以灵活掌握拓展知识的学习量。80%的学生认为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将柔性学习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能够更加灵活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地点、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整体来说,本次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学生对于柔性学习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表示认可的比例达到90%以上,基于柔性学习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在商务英语专业理论课程中加以应用。

猜你喜欢

柔性研讨商务英语
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在建筑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一种柔性复合高导热索制备及应用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中小企业柔性体系的协同与共治机理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加强理论研讨 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