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少年抗压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

2022-11-23刘晓霖刁佳玺

山西青年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抗压挫折青少年

刘晓霖 刁佳玺 刘 杨 黄 瑞 王 倩

1.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2.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业园艺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一、关于抗压能力的概述

压力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的stringere,原意是“扩张、延伸、抽取”等。最初是应用于工程学和建筑学,从14世纪开始被用来表示苦难、窘迫、逆境或痛苦。从19世纪初开始,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医生借用这个词来描述动物和人类在紧张状态下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Selye则认为压力是对任何形式的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即“一般适应综合征”包括警戒反应期、抗拒期和衰竭期。学者韦春北认为抗压能力也是挫折耐受力,是指个体在外界压力下处理事务的能力,或者说是人们受到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所以从挫折的角度来论述抗压能力。[1]朱智贤认为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导致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体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2]学者闫淑楠、边和平认为挫折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以激励、陶冶、指导、磨炼人生为目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挫折意识,激发自身潜力,改变认知和行为模式,增强心理免疫力和抗挫折能力,从而提高对于生活的适应力。[3]

二、国内外现状研究

(一)国外研究

国外对于压力及抗压能力的研究已有较长时间,已形成了相应的研究体系,国外的研究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思路。但这些研究成果局限于压力理论或者心理学相关的理论,侧重于压力产生的原因,对于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特殊群体研究抗压能力却是很少的。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曾经提出过关于压力的理论:当人面对压力时,人本能地向后退缩,并随之产生恐惧心理。西方心理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个体微观压力行为及其理论,将压力产生的来源分为:外在情境压力、情境的评价压力、情境的反应压力、需求与个人能力之间的关系压力。

(二)国内研究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对青少年提出新的要求,以学业为主的青少年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竞争压力和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青少年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抗压能力较弱。部分家长在生活中会对青少年进行挫折式教育,美其名曰打击会促进孩子的进一步成长。科学的挫折教育是能够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支持、鼓励和安慰,帮助孩子建立信心,积极应对困难和失败。但是遭遇过多的挫折和开展多次挫折式教育可能会打击青少年的自信心,影响青少年对自己的认知,从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长此以往,不利于青少年的抗压能力的建设甚至心理健康发展。挫折与压力是成双成对出现的,青少年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他们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有良好的心态,就能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战胜挫折,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更加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

在社会大背景下人们更多的关注应试教育,忽略了对青少年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那么提高抗压能力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在学业、生活甚至是抗挫折方面都有重大作用。对于还是学生的青少年来说,学业的压力是最主要的压力,源于学业环境中的、超出学习者应对能力范围的任何物理刺激和心理需求,就称为学业压力源。在现在的应试教育系统下,家长和学生过度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唯成绩论对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还有平时繁重的学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压力。这时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强调教师和学校二者的作用,学校应该关注心理健康的发展并对此有所作为。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时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完善性格,逐步建立起抗压能力。教育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还包括了对体格、思想、心理、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家庭在对青少年的抗压能力的培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虽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课堂,家庭才是教育的主阵地。良好的家庭氛围,健康的家庭关系更能够帮助青少年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良好家庭氛围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对来说会更强,可以积极看待生活的挫折,那么抗压能力会更好。除此之外,青少年本身也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要积极面对困难,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在自己无法正确处理的情况下要学会向外界求助。

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就目前国内形势看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作用,并在社会中和学校中积极开展相关的活动,以此来提高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建设。但就目前国内的研究报告看来,极少将心理抗压能力和新时代下的青少年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也极少着重将抗压能力和大学生相联系并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理所当然地认为抗压耐挫能力作为大学生适应复杂环境、应对复杂社会挑战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当代大学生人才能力培养中的基础内容。受成长经历、社会环境,毕业就业等因素综合影响,大学生抗压耐挫能力普遍偏弱,所以培养大学生抗压耐挫能力是必然趋势。新时代大学生抗压能力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大学生的逆商即抗压耐挫能力并不理想,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相吻合。新时代的青少年和大学生虽然处于同一时代,但是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不同的群体所处的阶段任务是不同的,压力源的某些方面等等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这一研究的突破口。我们在关注新时代青少年的同时也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为青少年建立更好的抗压能力,让他们乐观面对生活。

三、青少年抗压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发展心理学认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尚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中,这也就导致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巨大的矛盾。此外,青少年逐渐成熟的生理也会对心理活动形成冲击,青少年由于外形的变化让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日渐渴求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随之而来他们在这个阶段会对父母产生一定的反抗,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中。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思想方法、人格特点和社会经验都不太成熟,这些也导致他们心理依旧存在幼稚性,所以当他们遇到挫折、感到压力时又会依赖父母,再一次彰显了他们矛盾的心理。这就说明中学生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抗压能力和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这也是本研究重要的内因。

(二)外部因素

有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猝死的人中40%是由于压力。研究表明,压力本身不会导致猝死,压力环境下的猝死是源自对压力的错误认知。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在中国,15~19岁青少年自杀率为十万之四,其中超过90%都患有至少一种精神疾病,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比例高达49%~6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题调查中发现,近三成的青少年有抑郁风险,过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他们的压力源排行第一的是学业压力。这就决定了中学阶段往往是认知发展的危险期,当不正确的认知与主流观点产生摩擦时,就会导致个体心理上的挫败感,这是提高青少年对压力的认知,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压力,是本研究必要性的另一原因。

(三)社会因素

根据近年对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学校对处于危机中的当事人进行干预时,出面者往往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很少能看到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身影,他们基本被排除在危机干预这一过程之外。在这个层面上来讲,青少年在提高抗压能力方面缺乏专业的指导,进而导致他们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压力排解,导致他们的心理危机进一步加深。本研究通过对新时代青少年抗压能力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当前青少年抗压能力现状,从而为社会提供借鉴,这是研究青少年抗压能力的另一原因。

四、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抗压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改变家庭教育观念,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

根据发展心理学中所说的内容,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心理对于父母既存在着反抗又存在着依赖,所以父母要学会去平衡其中的关系,学着去尊重自己的孩子。传统家庭中父母在整个家庭中总是居于主导地位,有些父母向孩子灌输必须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才能出人头地的片面思想,而在给孩子注入极大期望值的同时如果他们不能达到其既定目标,父母冷漠的责备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甚至可能导致他们自卑感的产生和增长。而此时青少年正值一个情感非常敏感的时期,往往面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和解决能力不足。所以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应该注重方法,让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大于反抗。并且父母应摒弃上述那些固有思想,做好正确的带头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去倾听并且尊重他们的真实想法,也要仔细关注他们的心理情绪状态,在其消极时给予相应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加强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这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亲密的家庭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又能更好地提升青少年处理压力的能力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父母们也要知道,不能过于把孩子捧成温室里花朵,在适当的时间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认识“失败”,逐渐学会怎样去接受失败,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

(二)着力改善学校气氛,构建良好的交往关系

学校气氛是国内外都比较注重的一个研究课题,根据大量的资料可以总结出学校气氛是指能被所有师生感知到的一所学校特有的属性和发展趋势,且人能被此种氛围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学校气氛中所包含的学校组织行为特征以及学校组织行为和关系,对师生们的影响极大。好的学校气氛表现在校风优良,师生关系融洽、同学间的良性竞争和友好交往等方面,所以从相关调查研究中可以明确得知长期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青少年的压力将极大减少,抗压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升。由此可知一个好的学校在青少年抗压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校内部不仅要紧抓教育,注重教师能力培养,使其明确自身教书育人的责任,也要了解好的学校气氛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师生、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同时关注学生心理状态,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做好正向引导,如采取加入心理课程、适当减少作业、开展课外放松活动等措施来缓解青少年压力,让他们能在一个有活力、健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和交往。

(三)个人树立正确心态,积极面对压力挫折

青少年正值青春期,其中叛逆期是大部分人会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独立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并迫切希望成长和摆脱父母的束缚,以成人自居,叛逆心理由此产生。他们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向外界强调自己的存在,而期望值过大与个人能力不足的不平衡情境,以及来自外部的阻挠和失败则会增大他们的失望和叛逆心理,这种反常心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会使他们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此时的青少年心理发展尚不完全,这种不成熟的状态会很轻易地促使压力的产生。在此阶段来自外部如父母、学校老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转变也占据着极为主要的部分。一方面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少年主要的生活场景,极大程度会产生各种或好或坏的影响,所以父母和学校要努力构建积极健康的环境为青少年解压;另一方面青少年个人也要清晰地认识自己找准定位,平衡自身能力与外界的关系,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向外界合理表达自身的想法和倾诉心中的烦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生活和学习中不过分注重成功与失败,不为失败灰心丧气,勇敢面对压力和挫折,在自己不能解决时主动寻求帮助,如此树立起正确认知,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发展,提升抗压能力。

猜你喜欢

抗压挫折青少年
基于PACTE翻译能力模型的 “元宇宙+口译抗压训练”教学设计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Holism in Education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挫折
抗压能力不是举重表演,而是抗洪工程,要疏导
终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