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
——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2022-11-23

山西青年 2022年11期
关键词:辅导员回家大学生

李 鸽

遵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一、案例背景

寒暑假来临之际,一些学生会因各种原因申请留校。在A城某所高校,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规定在第一学期寒假时,所有在校学生需要离校,无特殊原因不得留校。遵循这一规定,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确保学生安全离校。当辅导员L检查到最后一间寝室时,发现X班的W同学还未离校回家。L老师询问他为什么不回家,该同学沉默不语。经L辅导员细心观察,辅以共情与自我开放等心理咨询技术,最后使得W同学愿意打开心结,讲述了自己放假不回家的真实原因。L老师通过耐心细致的疏导,W同学慢慢放下心中的包袱,当天下午便买票回家与亲人团聚,L老师还亲自到车站送他,望着学生远去的背影,看着手机上学生平安到家的致谢信息,辅导员L老师心里涌出一股热流。通过后续跟踪了解,W同学情绪稳定,与父母关系日益亲密。

L老师把解答学生心理困惑与学校假期安全教育规定、专业思想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在做到育人为本的同时,实现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案例分析处理

寒假到来,L辅导员按照惯例走访宿舍排查安全问题。当她来到最后一间宿舍时,发现门没有上锁,于是轻敲了几下,里面的同学为她打开了门,原来是X班的W同学。L辅导员问他:“W,你怎么还没有回家呢?”他低头沉默了片刻,慢吞吞地回答道:“我不想回家。”L辅导员好奇地问道:“不想回家,那是为什么呢?”这时候,W沉默不语了。对大一的同学来说,他们渴望早日回家团圆的心情比任何年级的学生都要强烈,因为这是远离家乡后的第一个假期,考试结束,很多同学便回家开启享受大学第一个愉快假日的美好时光。W同学一人独自在宿舍,没有回家,L辅导员觉得其中似乎有着某种难以解开的谜题,或许是经济原因、学习困扰、家庭因素等。带着关怀和种种猜疑,她对W说:“等会儿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吧,我有点事情想请你帮忙。”W立刻就答应了。

L辅导员回到办公室,翻阅了W同学的个人家庭情况调查表,基本了解了他的家庭状况。一会儿W同学来了,辅导员让他坐在对面,给他倒了一杯水,笑着问:“有什么困难吗?或许老师可以帮你,也会为你保守秘密的。”与此前的情形一样,W同学依然不肯说话。此时,辅导员转换了话题,以一个朋友和长辈的身份,准备开启这段尴尬的谈话。她说:“如果你不愿意说,老师也不会勉强你的,我们俩聊聊其他,可以吗?”W同学不吱声,接着辅导员便说:“如果老师没记错,你应该有个姐姐也在读大学,对吗?”W同学回答:“是的。”他终于开口了,辅导员感到十分欣慰,她继续说道:“那我们俩的情况是一样的,我也有一个弟弟,跟你的年龄差不多大,也在大学读书。你姐姐在哪里读书?”W同学慢慢抬起了头,谈话的氛围变得和谐许多。“在湖南。”他回答道。L辅导员便有意把话题引到“寒假回家”。说道:“那还是蛮远的。你姐姐应该要放寒假了吧,或许她们已经放了。她会回家的,对吧?”W同学又低下头,“她已经回家了。”他只说了一句就再次陷入了沉默。“我们关系挺好的。”W同学后来又说道。“那你跟父母的关系呢?来学校这么久没回家,不想念他们吗?”W同学默不作声。L辅导员猜想,W同学是否跟父母的关系不是很和谐。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无论有任何困难,也无法阻挡游子回家的路。“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是最开心、幸福的事情了,同学们都走完了,你一个人留在学校,暂且不说是否安全,你不挂念你的父母吗,他们也一定很期盼你回家团圆,以后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不趁着放假的时候多回家看看父母,将来工作了,就算你心有余也会力不足的,这个老师深有体会。”W同学说道:“老师,并非我不愿意回家,而是回到家总是跟父母闹矛盾,所以不愿意回去。”“为什么呢?”L辅导员追问道。“老师,你看我的左眼,其实我这只眼睛是失明的。”L辅导员仔细看了一下他的左眼,确实跟右眼不太一样,眼珠子有些异常。“平时我都没看出来,怎么会这样呢?”她关切地问道。W同学说道:“小时候,我比较淘气,不小心摔倒后扎伤的,那时爸爸责怪我妈妈没有照顾好我,为此他们总是吵架。我现在学了医学,也很担心眼睛会影响我以后的就业,因此心情总是很压抑,在家里也老想发脾气。”L辅导员安慰道:“这或许会对你将来的就业有些影响,但也只是一种可能,以后考研深造,或者到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后是要分科的,那时你可以选择对视力要求不是很严格的专业方向。事情已经发生了,就不要去追究谁的责任问题。父母吵架无非是基于对你的关心和爱护,你没有理由去埋怨他们,如果能够选择放下,让他们觉得你已经长大,以你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不会因为你的眼睛视力不好而比别人差,相反却是你的优势,因为你会花更多的心思在学业上,而那些看似身体健康的人往往却忽略了这一点。下一学期,老师会就这方面帮你咨询一下相关的专业老师。只要个人有一技之长,就不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听了L辅导员的劝解之后,W同学看似明白了很多,他点点头,对L辅导员承诺,下午就买票回家,后来L辅导员亲自送他上了车,望着学生远去的背影,看着手机上平安到家的致谢语,L辅导员心里顿时暖暖的。

三、工作思考及建议

曾经在管理学的课堂上,L辅导员记得任课老师说过:“最难的管理,是对于人的管理。”高校辅导员管理的群体主要是青年大学生,跟“80后”的大学生相比,“90后”“00后”大学生普遍有着独特的个性,乐于表现,但是有一些大学生人际关系较为薄弱。“人际关系是指非因利害、从属、血缘等任何因素,人与人之间所建立起的关系。”[1]作为一名青年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对他们,L辅导员有过彷徨,有过困惑,也有过收获的时候。

在处理W同学的案例过程中,L辅导员基于以下处理方式:

做足准备工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与问题。“原生家庭功能通过安全感负向预测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能力更强。”[2]因此针对新生,这方面主要通过学生入校时填写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辅导员在与学生摄入性会谈过程中收集的资料来实现。

充分运用心理咨询技巧,找到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关系的突破口。一是在整个谈话过程中,L辅导员运用心理咨询中经常用到的“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理念,与W同学建立良好的交谈关系,赢得他的信任,使得谈话得以进行。二是在谈话之始,L辅导员做出让对方可以相信的承诺。例如表明“如果属于隐私,老师肯定会为你保守秘密的”,通过强调保密原则,让W同学面对老师有一种安全感,敢于讲出自己的问题。

要从最能找到共鸣的亲情入手,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辅导员谈及自身的姐弟关系,通过共情与自我开放的技术,在谈话遇到阻抗时缓和谈话氛围,逐渐引导、鼓励W同学讲出自己的问题。“良好的心理韧性能够有助于应对、化解和转化各种生活压力。”[3]辅导员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韧性化解心理矛盾和压力。

疏导“潜意识里的疼痛”,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新信念。面对W同学讲出的问题,L辅导员通过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W同学找出诱发事件(A),即“父母因为W同学一只眼睛失明互相埋怨,造成家庭氛围紧张”;不合理信念(B),即“W同学认为现在糟糕的家庭关系都是父母造成的,进而导致自己心情压抑,只要不回家就可以逃避这种局面”;W同学现在所面临的局面(C),即“如果春节W同学不回家,会使得他的父母伤心,W的一只眼睛失明已成事实,通过其他途径弥补自身的缺憾,照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通过寻找ABC,调整W同学的不合理观念,疏导他的负面情绪,从而试图影响他的行为。

学生管理工作始于细心,终于真心,建之信任,动之以情。同时,它还需要辅导员具备很强的专业背景知识,包括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原理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的内容与范围,把认识自我、处理各类人际冲突、调控负面情绪等学生的深层次发展问题,纳入学校德育与思想教育工作。”[4]如案例中至少需要掌握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咨询技术等,但更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业精神。人是最难管理也最易于管理的高级情感动物,正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管理,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管理。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蔺桂瑞老师主讲的《“和谐:从心理沟通开始”》,在介绍“和谐”这一因素在心理沟通过程中所占据的作用时,她说“所有的心理咨询的奥秘在于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此次处理W同学的心理困惑时,如果L辅导员没有和W同学建立一个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平台,而是直接要求他回家不能留校,那么结局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现代教育理念就是“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权利和责任”,引导学生要靠人文关怀、道德情感、人性管理,要依靠平等的态度、和谐的关系、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把引导成长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同尊重个性结合起来,把精神传承与环境管理结合起来,把人格发展与心理解困结合起来,在引导中融入要求,在活动中蕴含教育,在管理中体现引导,在服务中潜移默化,这是每位学生工作者需要追求的目标。在W同学的案例中,L辅导员把解答学生心理困惑与学校要求学生不能寒假留校的规定、专业思想教育以及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做到育人为本,实现德育与专业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这种教育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原理作为支撑,长期坚持直至同学自己完全放下心里的包袱。

高校辅导员身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互联网+”及自媒体时代,师生面临着各种新事物的诱惑和影响,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和腐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日益复杂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生命是其核心,关怀生命是其价值取向。”[5]这就要求我们在心中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媒介的力量传播正能量,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与开展学生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定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等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形成公民道德修养,使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懂得感恩报恩,成为我国高素质的管理型或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辅导员是高校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工作琐碎繁杂,始于细心,终于真心。对于一个看似普通的情境,辅导员L没有放过心中的一丝疑惑,通过详实地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和娴熟的心理咨询工作技巧,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打开心结。过程看似平淡,却蕴含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高校辅导员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他们肩负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规定了辅导员应当具备九个方面的工作能力,是新时代辅导员能力建设的指南。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以此为标准,自觉加强能力修炼,在小事中历练,在危机中成长,逐步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

猜你喜欢

辅导员回家大学生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回家的路(外一则)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1670天后,回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过年回家,他们在路上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