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策略研究

2022-11-23

山西青年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危机辅导员院校

宋 楠 李 鹏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煤炭与化工产业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校园危机事件对学校的正常教育工作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力,并会引发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状态,危害社会秩序。当前,该类事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若处理不当会导致“放大”与“辐射”效应的发生。该类事件对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辅导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对该类事件发生前的预防工作开展与处理该类事件发生后的善后工作能力,保障学生能正常有序地开展校园内的学习与生活,避免或减少高职院校因该类事件的发生而导致的声誉降低或生源减少等情况。

一、校园危机事件的定义与特点

(一)校园危机事件定义

所谓校园危机,是指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围绕学校发生的,可能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并带来不良后果,而以学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紧急事件,其中主要包含:校园贷、电信诈骗、校园欺凌、自然灾害等。这些事件中的每一项对学校内的学生都会造成严重的身体或心理伤害,具备瞬时性的不可逆伤害。校园危机事件将正常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目标打乱,以各种形式造成学生或教师的人身财产安全损伤,对校园内部稳定的发展造成影响,威胁学校内部的安全,导致社会与家庭方面质疑高职院校,从而影响其形象与地位。因此,学校与辅导员需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加强对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前的辅导工作与发生后的处理能力,让社会各界与学生的家庭内部放心地将学生送入高职院校内开展学习,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

(二)校园危机事件的特点

大多数的校园危机事件存在一定共性,但每一类事件都拥有自身的特点。第一,校园危机事件的主体具有特殊性。当下时代的高职院校中,学校内的学生大多是“00后”的年龄群体,其具有鲜明的个性与自我意识,对于社会各界所发生的热点话题与事件都较关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言论,这些学生的好奇心与不成熟的心理思维之间存在矛盾,在发生一些社会事件时,学生之间会产生强烈的逻辑冲突,进而引发学生之间发生口角与肢体等不理性的冲突。第二,校园危机事件具有辐射效应。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与校园危机事件有关的学生占少数,但学校内部是一个学生非常聚集的场所,若学校与辅导员没有及时处理相关事件的后续或处理不当时,该事件就会出现辐射效应,影响到大部分学生的日常行为,将个别极少数发生的事件演化为群体事件,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第三,校园危机事件具有持续的影响性[1]。若学校与辅导员在发生相关事件后没有及时的处理后续问题,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中,将会快速进入到社会各界的视野中,产生一些连锁反应,对于当事人和学校都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并且这样的影响具有持续性,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

二、校园危机事件的处理方式现状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辅导员都比较年轻,其在解决相关事件时没有充足的经验,在处理问题时的方式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在实际的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只有极少数的辅导员能以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且做好后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由此可得出,高职院校中对于校园危机事件的重视程度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也不顺利等,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危机意识不足,对校园危机事件的重视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中的辅导员工作负担本就较大,比起初高中的班主任,辅导员除了需要完成校内布置的任务,还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付出时间与精力,再加之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数量较多,这样就导致了辅导员的工作量过大,无法均衡各个工作之间时间与精力分配,在校园危机事件的工作环节中投入的精力较少,相关的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不仅如此,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拥有较强的自尊心,在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会第一时间寻找辅导员吐露内心深处的疑惑,这一问题对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阻力,其无法认识到学生内心出现的问题与学生的疑惑,导致辅导员无法及时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不仅如此,有些辅导员对该事件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学生对此不够重视,造成辅导员再三强调该问题的重要性,甚至多次开展年级或班级的会议,但依旧出现该类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例如,校园贷与电信诈骗等,对于这些事件的发生,辅导员只能对学生开展引导工作,尽量的提高学生的警惕性来避免或减少该类问题的发生,但大多数学生不重视该事件,认为与自身不会产生关联,学生的警惕性较低,最后无法避免危害事件的发生。

(二)应对能力较差,善后处理工作不到位

许多校园危机事件具有瞬发性这一特点,导致高职院校辅导员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面临巨大考验,需要辅导员时刻保持警惕与冷静。在发生该类问题后,其需快速到达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来进行处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与过程,其次控制现场学生的情绪,安抚当事人与目击者的心理波动,最后根据事件的严重性来判断需不需要校外处理人员介入,做好善后工作。但现实生活中的辅导员,在遇到校园危机事件时,大多手忙脚乱无法有效处理该问题的后续工作,无法采用有效的手段来解决混乱的场面,应对能力较差。据相关调查显示,高职院校辅导员对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的调查问卷结果为,将近一半的辅导员认为自己不能快速有效处理该类问题的后续工作,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较慌乱甚至恐惧。还有一些辅导员在处理善后工作时的方式不够完善,没有对当事人或目击学生开展后续的心理疏导工作,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发展造成影响。

三、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原则

辅导员在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应沉着冷静主次分明,主要需注重以下三点原则:第一,将人身健康安全放到第一位。无论发生任何危害事件,校内所有人员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要平衡见义勇为与见义智为之间的关系,首先需保护自身安全,其次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其他人进行帮助。辅导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解决问题基本理念,这样的理念不仅是对校园内的学生进行保护,更是保障社会稳定安全发展的措施。第二,要做到先应对,后追责的处理方式。辅导员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应先将事件的损失与舆论控制到最低,保护好相关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其次,辅导员再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在开展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辅导员要做到主次分明,不能本末倒置而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将更多的时间放到追责问题中,任由危害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散。第三,在处理危机事件时要以大局为重[2]。辅导员在开展校园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不能以个人情感来倾向某一方,要做到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以大局为重,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处理相关问题,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人情感或他人蛊惑来包庇其中出现问题的一方,这样会进一步导致校内外舆论影响进一步扩大,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发生。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策略

(一)前期预防阶段,开展的危机预警与教育引导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 里杰斯这样说道。由此可以得出,高职院校辅导员在面临校园危机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首先积极开展学生的危机预警与教育引导工作,加强学生对校园危机事件的认知,消除相关事件发生的萌芽。众所周知,校园危机事件大多都是长时间的积累,存在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之后才具备瞬发性。因此,辅导员要做好校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预防阶段给学生开展充足的预警工作。例如,有许多家境较差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容易与班级内的其他学生产生隔阂,无法融入班级学生群体中,长此以往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引发同学之间的口角与肢体矛盾,对这些学生来说,辅导员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需要辅导员对其更多专注与帮助[3]。不仅如此,辅导员还应关注该学生的社交媒体账号,以多种角度分析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对其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思想政治辅导工作,若该学生出现某些心理问题,辅导员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果断处理,将危机化于无形。最后,辅导员要做到居安思危,深入研究相关危机事件的处理方法,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此以更充足的准备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辅导员还应对校园内的危机动态进行分析,规划出本校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危害事件的种类,掌握不稳定的因素,以此为基础来开展辅导员对相关事件发生时的快速及冷静处理。

(二)中期处置阶段,开展调查分析与合理处置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辅导员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做到快速调查和分析,得出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与原因结果等,这样科学合理的处置才能尽量的降低事件发生的后期影响,将校园危机事件影响掌控在可控范围内,协助校园内的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危机处置。根据上文所述,校园危机事件在量变产生质变后具备瞬发性,因此,许多相关事件的发生没有预兆,危机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且事态逐渐不可控,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介入该事件的时间越早,对于事件所酝酿出的结果与负面影响越小[4]。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时快速做出判断,需不需要联络校外相关救援部门?若事发严重须第一时间向消防部门或公安部门发出求救信息,并保持联络通畅,将第一时间调查得出的事件前后因果与事情经过反馈给学校与相关工作人员,并开展紧急预案的处理工作。其次,因为事件发生具有突发性,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赶到,所以辅导员还需具备独自处理校园危机事件的能力,其需发挥自身的领导与组织能力,稳定事发现场人员的情绪,调动一些情绪稳定的学生与其他工作人员来开展现场的处置工作,让无关人员请离事发现场,帮助辅导员迅速降低事发现场的危机程度,防止进一步扩大校园危机事件的影响。

(三)后期处置阶段,及时开展沟通与协调

在中期处置阶段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危机事件的处理已经完全结束,其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这个阶段中也需要辅导员积极参与,消除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的不利影响。辅导员在大多数时间中,担任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在该类事件发生后,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校园内的师生与相关人员产生阴影,并无法独自从阴影中走出来,这时需要辅导员对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相关人员进行心理辅导,避免这些人在未来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疾病[5]。所以,在危机事件处置结束后,辅导员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更多的心理动态关注,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教师,在辅导员与其沟通交流后能很快地走出阴影,取得良好的沟通成效,但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辅导员必须帮助其提升抗击打能力,树立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尽快引导其进入正常的集体生活中。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针对该事件进行心理辅导老师的布置,将更多的师资力量投入到该事件所影响到的师生中,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与单独的心理咨询等,从多方面来调整师生的心理情绪,矫正部分心灵脆弱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对此投入更多的精力,时刻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预防其出现过激行为,才能够真正避免或降低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目击人员的负面影响,让其能再次开展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

综上所述,校园危机事件虽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但对于学生的人身健康与财产安全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秩序等。作为站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一线工作人员,辅导员应做好该类事件发生前的危机预警工作、发生时的调查分析与处置、发生后的沟通与协调等工作,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保障校园内部正常开展教学与生活的秩序。

猜你喜欢

危机辅导员院校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