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及提升策略初探

2022-11-23唐捷宇

山西青年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利用效率图书馆员检索

唐捷宇

湖南省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0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高校图书馆传统的馆藏资源,不仅管理模式出现了较大变化,文献载体也由传统纸质资源向电子资源转变。所谓电子资源,是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等各种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光、磁、电等介质进行贮存、传播,并通过特定电子设备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结合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通过自建、购买、租用等方式建立起来的,能为读者所利用的全部数字信息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多种数据库[1]。这些资源是教学科研、师生学习的得力助手,也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改进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供给的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子资源以其低成本、高效率、方便快捷等特征,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增加电子资源的供给,不仅有利于改善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拓展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也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

(一)电子资源改善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资源越来越丰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高校都把建设和提供电子资源列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形成了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共存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不仅可以按传统方式利用图书馆的纸质文献,更可以远距离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电子资源,因而有利于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电子资源拓展了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已经完成了从馆内搜索服务向网络检索服务的转型,读者可以享受更便捷、多样化的服务,包括:远程访问图书馆网站、网络资源导航、电子邮件服务、网络交流互动等,特别是“远程访问网站”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读者;而“网络资源导航”的服务,把网络文献资源整合到学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中,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集成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三)电子资源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

电子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改变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对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电子资源在图书馆馆藏结构中占比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各高校图书馆从组织结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倒逼图书馆工作人员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拓展信息化服务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电子资源利用效率。

二、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根据笔者的调查,随着电子资源的日趋普及,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经费占比越来越高。各高校图书馆在继续采购纸质文献的同时,不仅加大了电子资源采购力度,也加大了相关的配套投入,包括电子资源的宣传推广、馆员和读者信息素养的提升等。通过前期的一系列努力,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认同度和利用效率都有明显提高,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图书馆电子资源供给质量亟待提高

在影响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电子资源本身的供给质量。有的高校图书馆因资金紧张,不能及时、足量购买多学科电子资源,不能定期更新相关数据库;有的高校图书馆在电子资源采购过程中,没有认真辨别、检查电子资源质量,电子资源来源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有的高校数据库的电子资源检索软件不能及时更新、检索方法相对落后,增加了读者对电子资源的检索、阅读难度,进而影响读者对电子资源的使用意愿和使用效率。

在硬件建设方面,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供给,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设施来完成信息的存储和传递,系统和网络本身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包括服务平台的配置、校园网络环境、网络使用费用等,将直接影响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效率。目前,受资金投入、重视程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硬件投入不足,设备配置低、网速慢,读者在使用电子资源的过程中,大量浪费时间,或者无法查阅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从而严重影响读者阅读和使用电子资源的兴趣,进而降低了电子资源的利用效率[2]。

(二)图书馆队伍信息素养建设亟待加强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和服务质量密不可分。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供给规模不断扩大、种类日趋丰富、结构日趋完善,但整体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文献资源质量不高,这就需要图书馆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电子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以更好地满足读者对电子信息资源的差异化、专业化需求。但从队伍建设来看,一些高校图书馆成为安排教授、博士、教职工家属或其他特殊人群的“后花园”,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化水平较低、业务能力较差等问题。此外,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了解学校科研进展,不深入研究学校科研对电子资源的需求,就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甚至不了解文献检索方法,就不能有效地释疑解惑,必然影响读者的信任度,影响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读者信息素养及检索能力亟待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社会成员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对于读者而言,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检索、利用能力,就很难在汪洋大海般的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首先,不同资源数据库的检索界面、检索方法不同,并非所有读者都能准确地把握各种检索界面、各种软件功能及其使用方法,这是影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首要因素;其次,一些读者不能很好地把握关键词的延伸,对数据库检索语言的理解停留于表层,就可能检索出一大堆无用信息,而遗漏最关键的前沿信息,从而影响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有的读者(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缺乏了解,不熟悉电子资源的检索和使用方法,习惯于依赖传统的纸质文献,降低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读者覆盖范围和利用效率。

(四)图书馆电子资源宣传推广力度不高

思想意识是行为选择的先导。对于广大师生而言,他们学习和科研任务繁重,只有充分认识、了解电子资源,他们才会克服各种障碍去学习使用。因此,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是解决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问题的动力之源和必然选择。目前,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推广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重硬件建设轻宣传推广、重校内宣传而轻校外宣传;其次宣传推广缺乏与网络技术的紧密结合,在宣传推广过程中没有深入研究读者的需求,导致宣传推广的渠道、方式、对象单一,难以保证读者需求与资源宣传的无缝对接,也就难以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效率[3]。

三、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策略

加快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提高电子资源利用效率,是新经济时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电子资源供给质量不高、图书馆队伍建设滞后、宣传推广力度不大、读者信息素养和检索能力不强,是影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在加强思想认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高校图书馆经费投入

首先,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电子资源的存储和传播,需要相应的设施设备、网络环境和技术支持,初始投入的经费很大,后期还需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和设备维护费用。要加大硬件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主要是加大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力度,改善图书馆电子资源供给的设施设备和环境条件,这是提高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加大电子资源购买的经费投入:增加电子资源和数据库种类,丰富电子资源的有效供给,是提高其利用效率的重要条件。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电子资源服务时,不仅初次购买价格昂贵,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续费,以保持资源供给的延续性;最后,加大配套服务的经费投入: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读者需求拓展服务内容,主要是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改善电子资源使用环境。特别是要在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在自习室、阅览室等场所增加电脑设施,为读者提供扫描、刻录、打印、复印、检索等综合化、多样化服务[4]。

(二)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制度

制度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条件。完善图书馆电子资源制度体系,首先,建立健全图书馆经费管理制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推进,电子资源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满足电子资源建设的初始投入,更要从制度上保证经费投入的刚性增长,切实保障图书馆电子资源稳定、有效供给的资金需求;其次,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也就是要以服务师生、服务读者为中心思想和核心理念,健全服务管理制度,特别要做好电子资源的选择与信息测评、电子资源使用与跟踪服务、电子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权利保障与技术维护等,从制度建设层面强化馆藏电子资源的整合管理;最后,要建立健全图书馆员制度:主要从制度建设层面,要求图书馆员定期走进院系、融入学科,调查、了解读者阅读兴趣和文献需求,针对读者在文献检索、资料查阅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答疑解惑,据此形成考核、评价机制,作为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员是为读者提供电子资源和信息服务的重要主体。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员不再是单纯的文献资料管理者,更是学科数据管理者、科研活动的支持者、信息素养的教育者和图书资源的推广者。图书馆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不同数据库的检索、使用方法,还要充分了解不同数据库的资源构成和使用特性,要深入研究读者的文献、信息、数据需求。加强高校图书馆员队伍建设,首先,要强化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培养,主要是结合读者需求和电子资源的使用特征,强化对图书馆员的服务考核,帮助他们树立耐心服务读者的工作理念和行为习惯;其次,要强化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主要是结合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定期组织图书馆员进行学习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与电子资源的管理、使用、维护等密切相关的网络知识和信息技术,从而提升图书馆员的整体信息素养;最后,要强化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主要是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特征,加大对图书馆继续教育的投入,着力打造一支熟悉文献资源管理系统、了解电子资源学科内容、掌握电子资源检索技术的综合性、专业化、可持续的读者服务专业队伍和阅读推广人才队伍。

(四)提升读者电子资源使用意愿和能力

读者是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主体,读者信息素养的高低,是影响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升读者电子资源使用意愿和能力,关键要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讲,首先要在常规服务中,通过文献导读、数据库检索、文献资源检索、咨询服务等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其次,要多途径、多形式地强化读者信息教育,包括举办读者信息知识讲座、编写电子资源使用手册、举办新生入馆教育会等;再次,要结合现代微媒体发展,提升读者信息素养,主要是针对读者“(手)机不离手”的特征,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微媒体途径,强化对读者电子资源使用意愿和能力培养;最后,还要通过加强图书馆网站信息导航系统建设、优化网页界面、简化检索程序等手段,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简单的系统服务,达到提升读者电子资源使用意愿和能力、提升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此外,加大图书馆电子资源宣传推广力度,也是提升读者电子资源使用意愿、提升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对电子资源构成缺乏了解,就会缺乏利用电子资源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主动出击,及时宣传电子资源供给情况及数据库更新情况,主动帮助读者熟悉不同数据库的特征和使用方法,培养他们使用电子资源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高校图书馆要在充分利用学校OA办公系统、图书馆主页、学校报刊、学校广播、文化专栏、图书馆幕墙等加强电子资源宣传的同时,深入研究学校科研动态和读者需求,并主动走出校门,与科研院所、研发部门等建立联系,在设置校外合法用户访问权限的基础上,有条件地扩大读者范围,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经济效益和利用效率。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电子资源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改善。如何提高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率,是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推动高校教学和科研质量全面提升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利用效率图书馆员检索
土壤水氮调控对盐碱地棉花生长发育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员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中国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