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

2022-11-22王小玲丁为军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害虫农作物农药

王小玲,丁为军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农业农村局,湖南 常德 415100)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通过降低农药施用量有效防治病虫害,促进农业生产向环保性、资源节约性、安全性与优质性的方向发展,有利于稳固生态农业发展的根基。因而探寻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量技术的有效运用路径,可为农业产业平稳化与绿色化发展产生有益驱动。

1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应用对农业病虫害防治产生的积极影响

1.1 持续防治病虫害,减少环境污染与破坏

农业生产中以喷洒农药为主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与现代化农业发展不再契合,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农药应用过量会污染土壤、破坏土壤结构,导致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不达标。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诞生,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增强农作物长势的基础上降低了农药使用量,极大地减少了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在减少农药用量的同时,通过生物防控等其他技术手段实现病虫害的科学防治,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避免病虫害集中爆发或大面积扩散,促进农作物产量提高,为农业经济发展产生驱动,更加契合国家提出的环境保护要求。

1.2 提高作物产量,驱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新型农药研发及先进的仪器设备与技术措施,是农业发展转向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可减少农药的损耗,提高农药利用率,不会因农药用量降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同时,新型农药的应用也可减少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破坏。在病虫害防治体系不断健全的同时,药物系统也逐步完善,研发出了缓释型、低用量型等多种农业防控技术,可在降低农药用量的同时,依托于生物防控措施的应用,达到农作物产量提高的目的,同时也对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产生了有效驱动。

1.3 提升农药效果,促进农业生态安全体系构建

通过分析农业生产发现,农药用量较大,并未取得十分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并且农药大量应用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损耗,增大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也会因土壤结构破坏而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这与农业生态发展的要求不相契合,也不符合环境保护的理念。应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主要效果是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更加顺应农业生态发展的大趋势,为农业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产生一定的促进。

2 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提高农药应用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由于农药类型不同,对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也有所差异。由于药物中所含化学物质种类不一,因而农药间隔期也各不一致。为此,农药施用时,其用药剂量、用药间隔要清晰明了,并且应对农药施用流程加以规范。要注意控制好农药的浓度,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且不可超过用量上限,既要做到配药的科学性,也要保证用药管理的合理性。如果是病虫害发生前的预防,应在规定时间通过农药喷洒预防病虫害。病虫害幼虫期时治理难度较低,因此,应利用农药喷洒的方式针对性杀灭幼虫,防止成虫期杀灭虫害难度增加而增大农药应用量。规范合理应用农药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降低农药用量,也可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2.2 推广应用新型环保高效农药

以往农业生产中所应用农药含有较高的毒性,并且药效相对较低,因而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污染与破坏较为严重,甚至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为此,传统农药必然会逐步被淘汰。为化解这一问题,农业部门逐步开展了新型农药的研发与试用,开发出了一些毒害性低、环保性强、吸收率好、效果佳的新型农药,此类农药的应用既可有效减少农药用量,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性也相对较小。同时,新型环保高效农药更为契合当前农业环保、安全、持续发展的要求,与现代化农业生态发展方向更为契合。为此,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应加大新型环保高效农药的应用力度,从而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展现。

2.3 辅助性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2.3.1 应用种植诱虫技术

农业生产中,种植诱虫技术属于绿化防控手段之一,通过种植诱虫技术应用对农作物、虫害以及自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协调。如种植香根草,害虫在此植物上产卵后,植物体内产生的活性物质会对害虫体内酶的分解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杀死有害生物的幼虫。在田间播撒芝麻种子,或是种植向日葵等其他植物,能为蜘蛛及赤眼蜂在田间生息繁衍创造良好条件,利用这些昆虫捕杀虫害,有效发挥虫害天敌的作用。

2.3.2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不使用农药,而是以具有保护性的杀菌剂作为替代,如应用铜制剂,或是利用代森猛钾替代传统农药,此种药物应用后可在农作物外表构建一层保护膜,能有效防止高湿度环境下农作物感染病菌,也可通过在田间释放赤眼蜂或蛙类等害虫天敌的方式,改善田间生物结构,实现生物多样性发展,同时具有有效杀灭害虫的作用。

2.3.3 使用物理防治技术

性诱剂诱捕害虫属于一种绿色性且环保性的防控技术手段,可结合害虫特点针对性配制药方,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如可通过成熟信息素释放对害虫交配产生抑制,进而诱杀害虫。性诱剂的应用并不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因而防治过程较为环保与有效。同时,还可根据害虫的避光、趋光或趋湿性特征,采取针对性的诱捕方法,可设置防虫网诱杀害虫,或是将农药拌入害虫食物吸引害虫,也可采用防虫灯、黄板等诱杀害虫。除此之外,还可利用日光杀死技术、筛选技术等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环保性物理防治技术,从而保障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2.4 合理应用生态调控技术

通过分析以往的农作物种植经验发现,若是于同一田地持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不断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土壤环境,虫害发生率也更高。为此,可通过耕种技术调整,利用生态调控技术达到降低农药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预防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如可在同一种植年内于同一地块中栽种多种不同类型的农作物,或是每年栽种不同的农作物,避免同一地块仅栽种一种植物导致部分营养持续被汲取,从而可使土壤营养结构得到改善,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如可在棉花田中同时栽种大豆,这是由于大豆栽种时其根部会产生氮元素,利于促进棉花生长。与此同时,也可使土地营养结构发生变化,使土地基本营养成分得以保留,使第二年其他农作物栽种时具备良好的营养基础,并且能够调节棉花田周边环境质量,促进农业生态体系构建,并可达到有效防控病虫害的目的。

3 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的阻碍

3.1 农业生产过于依赖农药

农药一直以来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要素,农民普遍认为不施用农药则难以提高农业生产产量,会影响农民的农业种植收益。为此,农药成为了农业生产中每年必用的生产材料,即便是大棚中的农作物栽培,农民也未停止农药施用,这说明,农业生产中对农药依赖性过高,这会对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限制。如农业生产中持续应用农药,会导致农作物抗病性能下降,而农作物生长至抽穗期时易发生病虫害,农户为防止病虫害影响农作物生长而不得不加大农药用量,这便会导致农药施用难以走出恶性循环。同时,我国一些地区会栽种反季植物,高温季节栽种叶菜作物时,会产生较高的病虫害风险发生率,再加上作物自身不具备良好的病虫害抵抗力,因而不得不施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控。

3.2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短期推行缓慢

由于受到传统农业生产理念的影响,农民以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做法已持续多年,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一些地区目前已在大力推广应用低毒性、环保性农药,也推出了一些毒害性较小的生长调节剂,但实践生产中应用时,所产生的效果相对较慢,因而农民担忧此类新型低毒农药所产生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会影响农作物收成而不愿应用。因此,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面临短期推行缓慢的问题。

4 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减量增效技术应用问题化解的可行性对策

4.1 加强宣传推广,引导农民接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国家应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并引入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方式,引导农民逐步接纳与应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从而对以往农业生产中过于依赖农药的现状进行改善。同时,还应加大科学用药知识的宣传力度,针对农药经销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基层农技人员展开全面培训,引导其了解农药安全与科学应用相关的知识,使之安全用药能力得到提升。此外,还应依托于互联网及传统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通过新旧媒体宣传方式的结合应用,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引导农民了解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优越性,帮助农民树立绿化可持续发展理念,营造利于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应用的社会舆论氛围。

4.2 推行高效植保机械,驱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落地

为化解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落地困难问题,农业部门应大力推行机械化作业,利用机械化设备便捷化与科学化完成农药喷洒,尽量选择在15℃~27℃温度条件下喷施农药。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响应国家号召,在传统防治及绿化防控手段结合应用的基础上,引入了农药减量增效技术,2021年农药施用中取得了比上一年度减量6.6 t的成绩,提高了农药应用过程的安全性与科学性,加快了鼎城区农业产业的绿色化发展进程,促进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绿色化与高效发展。

5 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有效应用的保障措施

5.1 加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

各县(市、区)植保植检站应把当地主要农作物作为重点测报对象,在乡镇设立多个病虫监测点,安排3~5名技术人员专门从事测报工作。坚持系统调查和大面积普查相结合,及时掌握全县(市、区)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为病虫防控提供精准情报信息,从源头上减少农药使用。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会商,形成病虫发生趋势长期预警信息,指导科学防控。

5.2 加强组织领导与经费保障

为确保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顺利推行,各县(市、区)应组建专门的农药减量工作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县(市、区)长任组长,由政府办、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县(市、区)植保植检站负责具体工作。着力构建“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多方参与、多元投入”的农药减量长效工作机制,积极争取本地财政支持,统筹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农药减量技术措施的落实落地。

5.3 严格开展技术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农药减量增效任务落实过程中,各县(市、区)应加强工作督导,定期通报有关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各项措施到位。要求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制定防治方案,规范农药使用,建立服务档案。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多发时节,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作业开展工作督查,一旦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整改,确保农药使用安全。

6 结束语

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有效应用,要注重于提高农药应用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推广应用新型环保高效农药、辅助性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合理应用生态调控技术。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宣传推广、引导农民接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行高效植保机械、驱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落地,有效化解当前农业病虫害防治中面临的农业生产过于依赖农药、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短期推行缓慢的问题,并应从监测预警、组织领导与经费保障、监督检查三个方面为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支持,从而通过农药的合理施用增强农作物抗病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驱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与生态化发展。

猜你喜欢

害虫农作物农药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近期农药登记概况
近期农药登记概况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趣味象声词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