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2022-11-22汤则铭

百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智慧教学模式设计

汤则铭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高等教育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落实智慧教育理念,给高等教育带来深层变革。[1]“互联网+智慧课堂”即是将智慧课堂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在时代发展趋势下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技术时代,对互联网各类新媒体、新技术有着天然的亲近力,也习惯于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和通过互联网技术学习知识。为适应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学习实际,高校应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引入信息技术和智慧课堂,不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课堂获得感。但是,部分高校由于受网络环境、信息技术强度及课堂建设、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开展“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时并不顺利。此外,通过对“互联网+智慧课堂”相关文献的整理和检索发现,现阶段学者对此教学模式的研究多着重其在具体课程中的运用,且着重分析智慧课堂的具体设计,对如何将教学模式及课程设计用到实处、发挥效用,则缺乏深入分析。[2]为此,本文以“互联网+智慧课堂”在高等教育中的设计与运用为主,重点分析教学模式的设计环节和运用策略,以期为高校提供一些参考。

一、“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借助相关信息技术设计并运用“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助力高校教育转变传统单一、扁平化的课堂教学,将师生互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等融入课堂教学,进而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提升学生课堂获得感。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获得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设计和运行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需求为依据,如此便能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既能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又能锻炼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课堂获得感也能获得较大提升。一方面,该教学模式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智慧课堂的充分融合。大学生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也习惯使用信息技术,而智慧课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选择与学生实际充分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也会得到提升,在课堂中的体验、学到的知识都将更为全面、生动,从而学生的课堂获得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该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运用,能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更深入地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体验中进行思考,也能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掌握相关技能,如此学生能获得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全面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技能,进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推动教育模式的有效变革,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多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为教学主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多以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为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和参考占比较少,教学评价也多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期中期末考试是常见的教学评价。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未受到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思想价值观的变化都无法被教师及时感知,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实现进程也受到一定影响。“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则能有效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促进高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育人目标。此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学情,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将课堂教学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场域。[3]同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智慧课堂还可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全方位监管,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进行动态化管理,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也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建立数据库,智能化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过程化教学评价更好地推动高校课堂教学形成智慧化、系统化发展,取得更全面的教学成果。

(三)有利于高校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各类活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亦是如此。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也面临全新的形势,需充分考虑互联网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紧抓教育主阵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和变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多重角度进行智慧化教育转化,从而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满足时代发展要求。一方面,“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运用,能促使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高校从各层面顺应现代化、技术化发展趋势,也能进一步形成信息化教育流程,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4]34-37另一方面,“互联网+智慧课堂”教育模式能更全面地培养学生,全方位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思想观念的培育效果,帮助大学生更快更高效地成长为时代发展所需的新型人才。因此,“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以信息化课堂教学为基础,推动高校教育的整体进步,从课堂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实际及教育整体发展等角度促使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二、“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环节

“互联网+智慧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根据“互联网+”时代及智慧课堂的理论基础及当前高校面临的实际环境、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运用该模式开展教学时,首先应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合理安排并创建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并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科学规划教学各环节,确保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有充分的准备。

(一)课前:充分创设“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环境,把握学生学情

“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充分重视课前设计,注重对教学环境、学生学情的高效创建和有效把握。此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条件及智能化教学环境有较高要求,在教学设计中,高校及教师应共同努力,创设利于该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环境。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引进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教学工具,同时还应在课堂中安装智能教学系统,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智能学习终端,也能为教师自身和学生主体提供和推送学习资源,记录和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及动态监测教学效果。此类教学环境的创设还需与具体课堂教学要求和实际进行有效整合,以课堂教学要求为依据对各类智能化教学设备及教学系统进行调试,从而设计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及能发挥实际效用的智能化教学环境。[5]另一方面,智能化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需要完善的网络条件支撑,高校应为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条件,确保课堂教学中无线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畅通,为教师和学生有效使用各类智能化教学设备提供保障。同时,在课前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课程预设及学情分析也十分重要,这也是此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为此,教师应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三维目标,从三重维度全面展现智慧课堂的育人过程和育人目标;教师还应充分关注学生主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从学生内心思想、日常学习状态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等角度入手,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结合课堂教学具体内容和要求,设计符合学情、目标全面及科学合理的智能化课前安排,为“互联网+智慧课堂”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中: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完成课堂教学

在完成教学环境创设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以智慧化教学环境与学情状况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测评等内容进行设计和完善,从而推进“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该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致力于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过程、创建智慧化课堂,所以高校教师应在课中环节设计出现代化、智能化、能深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6]如针对当代大学生丰富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习惯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特征,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设计虚拟真实情景体验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虚拟教学场景来开展教学。具体来说就是使用笔记本电脑、VR眼镜及相关智能化设备,为学生提供可真实体验的教学场景,同时在情景体验中让学生真实感受相关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在情景体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而达到智慧化教学课堂设计和使用的双重目标,也为学生带来真实参与课堂教学、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针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理论化程度高、学生思考探究不足的现状,教师可设计探究式教学法,在课前提出相关问题,在课中采用团队合作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理论知识,探究过程中可随时采用信息技术,也可随时与教师交流互动,最终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课堂教学。此外,混合式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法也可设计运用到此教学模式中,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在课中环节设计中还需重视对课前学生预习成果的检查及课后作业的预留,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能够使教师依据学生预习结果、具体教学内容等预设可使用的智能化教学方法,同时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而预留课后思考题或作业任务,能促使课堂教学环节更为完整,也能促使学生积极解决课堂遗留问题,提升教学实效。

(三)课后:设计多元化教学评价,师生及时交流课堂所得

在“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后环节也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教师需依据课中的智能化教学过程检测及学生的表现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和课后辅导,为师生交流课堂教学所得、分析解决尚存问题,以及为教师全面掌握教学模式提供便利。一方面,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构成智慧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双方共同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学生表现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全面化分析结果,同时教师还可与学生通过线上沟通及时交流课堂内容,以及学生参加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感受和意见,以促进教师更好地设计及运用该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课后环节,智慧课堂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能够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设计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结果对不同学习效果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辅导策略,并借助多种沟通途径的支撑开展课后辅导,同时也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为学生提供答疑,为学生提供课后思想的指导和课后作业的批改,也要求学生完成教学平台上设计的课后任务,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进而完成完整的智慧课堂环节。[7]

(四)课外:依照教学主体设计课外活动,发布课余任务

在智慧课堂教学理念下,学生的课外时间也很重要,尤其是对高校教育来说,大学生的课外时间在学生在校期间占比较多,教师应依照智慧课堂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个性化拓展,使学生能够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在互相促进中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教学知识、锻炼实践技能,也进一步拓展知识面,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为此,高校教师应将课堂中尚未深入的内容和资源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传递给学生,并对课外教学资源的展现形式进行创新,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知识内容的外延来拓展学生知识面,也将智慧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8]同时,教师还可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活动,将课堂知识内容转化为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活动主题的形式向大学生发布,吸引大学生自己设计实践形式或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更好地教会学生使用知识、锻炼技能,如此才能达到智慧化教学模式的最终要求,也帮助高校教育更好地培养综合素质强大的时代新人。

三、“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设计好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高校及教师应共同努力,从教师素质、学生主体及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的整合角度入手,为有效运用落实“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助力。

(一)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有效引领教学模式的落实

教师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引领者,其自身具备的综合素质对教学效果及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达到“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设计的有效运用,应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提升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理念的掌握及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技能。一方面,高校教师应树立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自觉性。教师应意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转变自身教学理念,自觉了解“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并认真学习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养成在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靠近的习惯。同时,教师还应提升自身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技能,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之余,自觉学习信息技术和智慧课堂教学方法,引领课堂教学顺应“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高校应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从多角度提升教师设计运用此教学模式的综合素质。在培训中,高校应纳入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技能、智慧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及教学模式设计运用的实训内容,确保教师掌握该模式的运用方法,提升教师将具体课堂教学内容与该模式有机融合的技能,并在培训锻炼中得到提升。[9]此外,高校还可组织教师学习参观同类高校的智慧课堂示范教学,或邀请相关专家到校开展讲座讲解,为教师提供多种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也从多种角度强化教师对该模式教学的运用能力。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展现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要求,学生能否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也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天然的亲近,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也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因此设计运用“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便需要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教学任务。首先,高校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正确分析教育理论,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趋势和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同时还应有目的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其次,高校教师应在设计教学模式各环节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有效落实学习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应充分把握“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要求和实践重点,在融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设计能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的能动性朝着探究问题、学会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向使用,进而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最后,学生应把握自身主体地位,正确看待“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自身的作用和责任。学生应提升自己积极参与教学模式的自觉,课前主动在信息化教学平台预习教学内容,观看微课视频预习知识,课中充分参与教学情境体验,积极与同学、教师进行讨论,课后主动参与自我评价,继续深究相关理论知识,完成思考。[10]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立体化展现,学生学习效果也将随之得到充分提升。

(三)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支撑教学模式各环节设计的有效运用

“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支撑,也只有具备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教学模式设计环节的各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才可能得到完整的展现且发挥教学效用,但在当前环境下,多数高校尚不具备完善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这为智慧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所以,高校应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在合理范围内逐步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有效支撑。一方面,高校可学习信息化平台建设较为先进且成果丰富的高校的经验,在加大资金技术投入的基础上建设本校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这就需要高校加强与其他院校合作,积极寻求帮助,找到发展方向,再基于本校办学实际和基础力量,探寻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路径和方法。同时高校还应建设专业的平台建设队伍,为平台建设建言献策并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此促进教学平台建设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高校可借助现有的共享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将雨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平台及学习强国等信息化平台运用到教学实践,发挥其支撑作用。同时高校还可选择在智慧课堂中采用上述平台中的资源和技术,为创新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提供支撑,从而实现本校具体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共同进步。在此背景下,高校不仅可实现更高程度的智慧化教学,还能节约成本,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得信息化、智能化进步。

(四)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有效运用智慧课堂

在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要真正落实“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还需对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成果,也更好地推动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首先,教师应开展集体备课,对教学目标进行充分探究,确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和全面性。虽在教学模式设计中提到设置教学目标,在具体运用教学模式时,高校教师还应深化对教学目标设置的要求,也需采用集体备课、深入研讨的形式对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设置,确保教学目标既能体现课程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又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发展趋势,如此教学目标才能发挥正确的指引作用。其次,教师应对运用此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所涉及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确保使用过程的有效和安全。这就需要教师不仅重视教学理论知识内容和实践案例的探究,还需对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所需的各类设备、信息技术进行流程化演练,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也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体验。此外,高校还应为教师提供帮助和保障,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也为教师提供锻炼机会,为其运用此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也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智慧教学模式设计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BUBA台灯设计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有种设计叫而专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