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教育背景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2022-11-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者融合

刘 畅 王 帅

(1.沈阳开放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3;2.沈阳市第120中学 辽宁沈阳 110034)

引言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发展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有效地弱化了不同教育类型的界限,促进了各种教育发展形式的有效整合。面对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在终身学习视角下构建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覆盖面的有效管理机制,推进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信息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自己所有专业的优质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全覆盖,促进开放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相融合。

一、研究概述

2020—2021年,全国3500多万人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200多万人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使更多的劳动者具备长期技能,找到好工作,满足了农民到县城就业的需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引领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方面的综合作用,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扩大救济工作规模,支持管理主体适度规模,加强农民社会服务。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不仅是两者机械叠加的简单结合,而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与互联网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迅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领域也催生出了新的教学模式。除了在线开放教育学生通过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独立开展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外,一些职业学院也通过引进开放教育手段、技术实现两种教育的融合,实现职业学校教育信息系统和开放教育系统联合办学、整合资源,实现沟通和优化。然而,无论以何种形式,对我国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比较薄弱的层面。特别是在资源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支持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尚未得到很好的整合。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应是适应市场需求,对传统教育中的“教与学”在教学空间、教学过程、课程内容、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重构。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有效扩展原有的教学的范围、提升了教学工作效率。如何促进终身教育适应新业态的发展已成为最新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之一[1]。

二、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2019年,教育部正式批准首批试点本科职业教育大学更名,正式由“职业学院”更名为“职业大学”,升级为本科大学。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同时,它为高校开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指导意见,鼓励高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发展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知识结构转型必将带来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投放的改变。因此,想要做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加快与世界先进技术的接轨,丰富知识内涵,精炼相关课程,丰富教学资源。这种转变需要职业教育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适应知识的转变,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适应当前的社会价值需求。开放发展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学习方法途径多样、教育文化内涵广泛,为职业教育开创了广阔的空间。职业教育需要新技术的快速运用,开放教育是最好的选择。大多数开放教育的学习者都是在职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的不仅是提高他们的学历,而且是通过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因此,在开放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引入职业教育,可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所以,对两种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势进行分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也是可以实现终身学习教育的需求[2]。

1.开放教育具备职业性诉求

开放教育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更多地被看作是走向功利性社会的垫脚石,而忽视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职业发展的持久影响和价值。

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开放教育的学习者是社会性的、专业性的,因此,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岗位需求,提升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开放教育教学模式面向职业技术岗位教育的特性越来越得到彰显。开放教育与其价值取向和内涵是一致的。

开放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模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观是建立在终身教育观基础上的,它提供帮助人们在短期的一次学历晋升。除了学习能力之外,我们更看重终身教育学习带来的技能提升。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模式,基于其独特的教学技术和形式,可以为各种教学活动的发展提供一个基础平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形式,它利用现代开放教育手段,将面授、函授和自学相结合,有效配置多种媒体,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化共享。远程教育教学的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将多媒体进行信息表现和处理企业技术运用于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各个环节,可以同时满足在校学生和校外学生对于不同工作时间、地点的学习及发展需求。

2.职业教育具备开放性诉求

在“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浪潮中,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Mooc 微课堂、电子书、电子白板等一系列项目层出不穷。但由于种种实际因素,尚未在职业教育全面推广。

近些年,随着“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的提出,我国也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目标迈进,必将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发展教育早不是密不外传“师傅带徒弟”,而是“徒弟”迫切需要学习“高、精、尖”的技术,同时也把我们的先进科学技术带到世界各地。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大批具备较高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人员和中高级技术工人,以及大批业务娴熟和具备社会服务能力的服务人员,“以训稳岗”继续教育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

开放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目标教育系统,它为基于特定教学技术和模式的各种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平台。开放教育是多种教育形态的融合体,能与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有效融合,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形式进行一个有效补充。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专业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技能进行不断更新,与职业发展开放性特征有效对应[3]。

3.学习型社会的推动

学习社会是通过个人终身学习来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放教育因其办学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层次的多样性已经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但由于实际问题,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在短期内得到良好的教育。此外,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在现有条件下寻找新思路。

继续教育是建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承载体,没有满足人民大众学习需求的继续教育制度,缺少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将无从谈起。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冲撞交织,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以及老龄化社会的迅猛到来,不仅给社会的职业结构、工作形态带来了猝不及防的变化,也使得劳动技能折旧率飞速加快,知识更新周期逐渐缩短,同时也使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建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急迫需要解决的社会和民生焦点问题。

三、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1.融合性

开放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实质上为一体,不必硬性地划分开放教育与职业学校教育两者的界限,而在线教学部分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实践证明,开放教育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职业教育的不足,但不能完全取代它们,两者的实施不能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完全分离。因此,当职业教育为主导作用时,开放教育部分的教学设计应以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为基础,不应强制分离。开放发展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达到一个完美状态,二者在融合教学过程中必将退让妥协,需要通过我们更深入地进行研究探索。

2.协作性

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必然反映出两者的合作。

(1)学习者视角。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希望将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能够达到最佳的和学习效果。

在当今社会,学习者选取的学习生活方式已经开始趋于多样化经济发展,学习者进行学习教育方式方法也有了更多的选择。面授课程在开放教育发展中效果不佳,网络学习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缺乏资源和平台。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效地弥补了各种学习方式的不足。在二者之间相互融合中,可以对彼此教学管理方式进行必要更新。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方法和学习需求的全面探索,建立一种以学习者学习需求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全面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在职业发展教育发展中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建立学生学习平台,推动各类教学资源管理有效融合。

(2)管理者视角。在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管理体系的合理运作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在管理体系层面不能达成一致,教学和操作就会出现问题。因此,需要将合作模式升级为顶层设计,确保培训机制、考核体系和制度框架的一致性。

(3)教师视角。在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资源开发建设、课堂与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环节中起着非常重要影响作用,所以,强化师资队伍力量意味着教师在融合发展中将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因此,教师应在教授课程前先学习进修,以便教师能够达到融合教育的要求。

四、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实现路径

1.加强资源整合,推进资源共享

有共同的培训方向和发展目标,不仅是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此外,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必须建立相同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制度,完善资源联合建设与共享的模式,使两者在资源联合建设与共享中实现自然融合。

课程教学资源共建的前提是专业相同,课程设置相同(相近),建立最优的课程文化建设管理团队,根据学生学习的要求,实现国家课程研究内容及其发展呈现方式的相容,保持纸质文本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弱化开放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课程标准体系的差别,进而能够实现技术课程资源的融合。

2.以学习者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建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建立不同教育类型之间和不同教育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课程证书和学分互认的课程体系,促进学习模式的转变。分区域建立开放教育实训中心,开发一系列虚拟实验实训软件,重构适应企业需要的虚实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体系。其次,建立网络学习的课程资源、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促进网络资源、数字资源和传统教学资源的整合。这样可以整合开放教育资源的传播优势和职业教育的实践培训优势,弱化两者的边界,促进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3.建立的开放的管理体系

在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之前,两者都有自己的管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因此,要促进二者相互之间的融合,依托开放教育平台优势,建构开放式的教学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因此,在整合之前,有必要做好顶层设计,保持两者在制度框架、培训机制、评价体系等重要环节的一致性。此外,应保持内部政策稳定,消除一体化进程中实施的障碍。在这点上,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在必要时给予经费扶持,鼓励开放教育和职业道德教学融合过程中多使用各类信息技术,通过技术的运用来促进制度的变革。

在产业发展需求的刺激下,职业教育面临升级,开放教育面临转型。因此,职业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专业设置突出职业导向性,使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程度越来越高,不断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

将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通过特定程序互认和转化,使参与终身学习的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得到重视和认可,避免重复学习,有效激发了人们参与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学习者融合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融合》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破次元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