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职美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研究*

2022-11-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院校技能

石 光

(牡丹江大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文教职成(2019)13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今后一段时间修订培养方案和实施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就是要让学生在毕业的3-5年能够胜任所学专业领域多个岗位,具备职业发展所需知识、技术、思维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

1.技术与技能的复合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经历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等多个版本的调整,这都符合某一特定时期的产业发展和当地用人企业的岗位需求。近年来,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已经十分普遍,单一的技工类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无法满足职业规划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求学者学习需求。社会整体生产力的进步必然也带动工作所需人才技术水平需求的提高,掌握基本技能和核心技术的岗位差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产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改革培养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能力[1]。

2.专业与产业的复合培养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产业链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相较以往都有了很大延伸,产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紧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造就更加复杂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企业对从业者的技能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的专业职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相较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水平也有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教育与产业相结合来进行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企业不断壮大,对毕业生的复合型人才属性更加看重,并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形式与高职院校开展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合作[2]。

二、高职美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

1.生源数量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不断提高,相关产业发展也相对较快,美术设计类人才在市场上长期供不应求。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美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并不断提高招生配额。但盲目的扩展背景下暴露出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和办学条件并没有达到教学实际需求,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从而导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滞后,这些都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3]。

2.学生美术基础参差不齐

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文化课门槛较低,部分高考成绩不佳的学生报考美术设计类专业,但由于基础和学习兴趣都有较大差异,造成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美术功底或对课程所学内容没有兴趣而逐渐成绩下降甚至退学。这一现象在最近几年较为突出,很多学生带有较明显的功利性心理选择报考美术设计专业,而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进度。

3.师资和办学条件不足

美术设计类课程相较其他专业课程需要更多的展示空间和教学设备,对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也较高。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跟风开办美术设计类专业和课程,盲目扩招导致硬件设备和师资条件没有达到要求,严重影响了授课效果。部分高校当地并没有规模较大的美术设计类企业,缺乏产业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基础就,从而导致培养模式不具备先进性和教学内容滞后,相关行业从业者岗位需求少也会影响就业率[4]。

三、高职美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1.审美观的内在培养

美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高职美术设计类课程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传授符合社会主流认知的通过物体观察和表现形式来达到感官满足感和享受欲望的技巧。正确表达审美观可以让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更加充实,达到更高层次的情感共鸣,这是一个美术设计从业者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美术设计中的艺术创作、图案绘制和形象思维是表达审美的直接手段,只有掌握了审美观才能让学生具备艺术创作技巧和创新思维[5]。

2.个人艺术风格的塑造

美术设计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其技能和内涵受到历史、文化、社会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着更加广泛的拓展,市场对从业者的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职美术设计类课程除了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外,还应通过实践类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通过不断开阔眼界和充实自我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切实提高学生设计水准和创新意识水平。学生在形成个人艺术风格的同时也为职业规划打好了基础,更加有利于开展后续的创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类教学活动。

3.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

美术设计与其他艺术类学科一样,失去了创新就失去了灵魂,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去自我探索和创新才能确保课程教学效果。美术艺术类课程任课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个人风格和兴趣来发掘其内在潜质,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激发其创新意识形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领域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流行风格,让学生的认知与市场保持一致,在不断实践与创新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6]。

四、高职美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1.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开展的前提是教师转变观念和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过程的质量,只有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才能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学生才能接触到最新的行业资讯和接收到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设计教育。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经验交流活动和教学改革培训,确保教师掌握足以满足教学改革所需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信息处理能力;鼓励教师深造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可以提高科研教研能力,打造一支产学研兼顾的教师队伍;聘请行业资深人士来校上课和兼职,将行业最新的发展态势和知识技术带到学校,让教师通过听课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大抓手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强化动手操作才能在毕业后具备满足岗位需求的技术水平。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加强社会与学校的互动交流,通过互派员工、学生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学生实践能力和企业招聘效率,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学校内课程体系和教师教学内容选择也都要向实践教学内容倾斜,提高实践环节学时比例,鼓励学生参加创业项目,让学生提前接触行业规则和岗位需求,做好职业规划。

3.注重价值观引导

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的课程,美术设计课程教学应更加关注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明确艺术的本质和创新的重要性。教师应结合课程思政更多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文化自信的传播和引领,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正确看待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将自己的艺术观念与设计技巧充分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建立双导师工作室制培养模式

双导师制是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的一种培养模式,融入工作室制度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校外导师将行业动态和实际业务带到工作室,由校内导师负责整理和提出需求,学生团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学生不仅在完成作品过程中学会了更多知识,加强了自身动手能力,还在接触实际项目过程中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增长了见识,这有助于职业规划意识的形成和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

五、美术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美术设计类课程教学要突出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创新案例教学法

针对高职院校生源基础层次差异大和学习能力偏弱等问题,美术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案例教学。教师在备课阶段结合真实案例设计教学任务和层次案例,让学生根据自身接受能力自主学者或组队完成美术设计教学任务。为了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布置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自学,设置讨论区师生交流学习心得。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主导工作,让学生讨论和分析案例,完成做平采用互评的方式来集思广益和分享经验。教师可以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表扬,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其他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2.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

实践教学环节的知识和案例要具有时效性,教师要通过学术交流、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反馈等渠道获取行业最新动态,把美学相关的最新理论和流行趋势带到课堂中作为教学内容。每个新的课程周期教师都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设置教学计划,并在开课时将计划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确当前美术设计的研究进度和社会主流流行趋势。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可以自我构建核心美学素养,并在实际操作和互相点评中提高审美能力。美术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课程思政和就业指导相关内容的融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本国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利用节假日带学生去知名企业参观学习,让他们了解到自己之后可能面对的工作环境,培养他们的专业视野,使他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加强校企合作

以往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通过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方式维持的,签订协议后,学生按照教学安排进入企业进行实训实习,企业指派导师在岗位上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这种模式虽然有效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但校企合作缺乏沟通和交流,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安排中,学校也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水平,高职美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大纲编写、计划安排都应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授课过程中也可以邀请企业导师来校讲课和座谈,把行业最新动态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带到课堂,有利于美术设计课程的审美导向和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引。比如,高职院校可以与广告设计公司签订互惠互利的协议,建立挂牌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进入这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也要为学生的实习工作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予以适当指导,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设计方式,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企业可以和高职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把企业的实际业务案例引入课程作为教学资源,让毕业实习阶段的学生参与真正的企业项目或创业活动中,最大限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结语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在教师培养、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职院校美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等改革尝试,尊重美术设计发展的一般规律,注重学生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引领,把行业最新资讯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校内外学习过程中找到职业规划的一般思路和掌握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院校技能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萌鸟呱呱表情包设计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美术设计与现代高职教育研究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