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11-22陈文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周边国家国际化

陈文涛 张 芬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技术分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21)

引言

高职院校既要引进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资源,也要积极走出去,推广自己的职业教育模式,开展深层次、多维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增强学院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新疆高职院校2014年以来的国际化交流质量年报数据分析,梳理出新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制约新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对策。

一、新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

通过调研及查阅高职高专网新疆各高职院校质量年报数据得出,新疆目前有30所高职院校,近10年开展实质性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不足10所。交流合作主要形式有:中外合作办学、招收留学生、教师互访、师生海外研修、学生海外实习、国际化课程资源开发、海外员工技能培训等。其中,只有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6所院校自2014年开始连续5年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平均每年每个学校的招生人数不足20人。2015年-2017年招生人数达到顶峰,2018年开始,部分学校开始缩减或停止招收中外合作班学生及留学生。根据质量年报数据粗略统计,自2014年至今,新疆所有高职院校招收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交换生1300人左右,其中接收国外留学生280左右,派出学生140。国外留学生来新疆高职院校留学以语言学习为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涉及会计、酒店管理、物流管理、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机电、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1]。

近年来,新疆高职院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形式多样,合作深度有所突破。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德国、俄罗斯、英国、新加坡等国的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累计选派专业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赴海外研修200余人次。邀请德国和英国职教专家到校举办“胡格模式”“积极教学法”和“行动导向”培训,覆盖200多名专任教师。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引进海外课程资源。依托学院特色专业服装设计优势资源,召开服装专业国际合作座谈交流会,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及意大利等国内外的服装设计师共同签订了《“西域民族服饰设计与工艺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意向书》。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学院汽车专业优势,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专科教育项目3+2模式,由中德两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进了德方先进的教学评估、课程评估和管理体系,互派教师开展教学与交流。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海外技术援助与技能培训方面成绩突出。学院的校办企业新实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以在吉尔吉斯坦成立子公司,建有玉米新品种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专业教师在吉尔吉斯斯坦开展玉米育种项目培训和研发,为企业走向中亚及周边各国提供智力支持;园林科技分院老师赴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斋桑工艺学院进行温室大棚种植项目相关的技术援助;学院牵头成立“丝绸之路亚欧院校(职教)联盟”,开展了综合保税区项目推介暨座谈会、哈萨克斯坦现代农业培训班交流座谈会、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援外培训班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新疆高职院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能力不断提升。

二、新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新疆高职院校能够结合当地的产业优势与学校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合作形式从最初的接待海外院校领导与教师的访问交流、教师海外学习、招收留学生、合作办学,拓展到学生海外实习及短期游学、跟随企业走出去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与企业合作创建实训实习基地;从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教育资源,到积极开发国际化课程标准,跟随走出去企业推广自己的特色课程;开展国际化学术交流论坛,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成立区域职教联盟,打造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但总体上,新疆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职院校数量少,中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及企业之间缺少沟通协调,存在问题较多[2]。

1.合作形式单一,合作深度与广度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形式可以分为学历提升任务的留学和非学历提升任务的短期游学、交换留学、海外短期实习、国际学术交流、课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国际化、教学模式国际化等。新疆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起步晚,总体水平不高,主要以“引进来”为主,对“走出去” 存在一定困难,仅注重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吸收优质职业教育经验,不重视自身的教育输出。师生多为单向赴国(境)外院校进行学习交流,学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大。

新疆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中,留学生及交换生数量少,国际化课程标准输出、学生海外实习、海外实训基地建设及海外办学等项目不足。另外,大部分合作停留在表层。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例,一般由外方提供合作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及专业课课程资料。中方选派老师参加短期培训后,合作班专业课由中方老师采用全英文授课,学生的作业通过网络提交给外方审核,外方专家定期到国内院校参与课堂教学、与专业老师交流、审核教学过程资料。由于学生的外语水平有限,一般采取中英文双语授课,课程的内容也会有相应调整,很难按照外方的课程大纲及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外方教师对合作班的课程参与度不高。还有一些中外合作项目停留在双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等事务性工作和专业老师短期交流观摩等迎来送往的层面,根据质量年报数据分析,各学校实际开展的合作项目不到签订协议的三分之一。

2.国际化师资力量不足,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首先要求教师团队的国际化,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国际化教师团队,是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保障。以我院国际会计班为例,其目标是面向小微企业、事业和涉外单位,培养掌握现代会计准则、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和一定国际商务及管理知识,熟练应用英语,熟悉国家财经法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会计、审计、金融、税务、商务和管理咨询工作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知识技能型人才。其教学模式在借鉴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融合我方教学模式。双方规定的合作课程采用英方提供的教学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同时选派外籍教师进行定期教学支持,而课程授课由我院选派合格的双语专业教师担任。为了提升教师的英语水平、国际化视野及专业能力,学院选派15位专业老师和英语老师,赴英国参加过专门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基本达到了双语授课要求。但一部分专业课是由英语老师来授课的,存在专业教师专业性较高、外语水平较低,而英语教师外语水平高、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最后造成国际班的专业能力与语言能力均不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局面。

3.中外合作班招生数量与质量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数量减少,主动参与国际与合作项目院校减少,招生数量减少。从新疆各高职院校质量年报数据分析,2019年以后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外合作班停止招生,留学生、交换生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证中外合作班的招生数量,有的学校降低了招生标准,不再限定学生的英语单科成绩,录取的学生普遍存在外语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差不强、学习目不明确等问题,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全英文授课难以实施。学生要想到合作院校深造,必须通过托福或雅思考试,实际上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过获得出国深造的资格。

4.外事组织机构及体制机制建设不足

新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体制机制建设不齐全的问题。有的院校未设置国际交流或外事处等专门部门,有的院校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数量及专业性不足,兼职、混岗情况较多,对政策性、业务及办事流程不熟悉,人员变动比较大,致使国际交流和合作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不明确、不具体。

5.与政府、行业、企业联系不紧密,缺乏总体协调。“一带一路”战略开通了贯穿亚非欧的合作路线,沿线国家多为不发达国家,而新疆周边国家经济教育欠发达,与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项目少,政府未能提供相关的合作交流平台,学校缺乏走出去的可靠渠道,不了解周边国家的人才需求及新疆涉外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合作专业与课程不能满足跨国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致使一些学校舍近求远,与东南亚国家的学校开展合作。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加强新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1.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创新合作办学形式与内容。高职院校要为教师提供到境外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了解职业教育最新理念与教学模式,掌握专业在国际上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外语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国际化教学团队。拓展中外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创新合作模式、拓展交流项目。在开展师资培训、合作办学、招收留学生、交换生的基础上,在学习发达国家优质教育模式的同时,积极与周边国家院校合作开展境外办学、境外实习就业、员工技能培训、企业技术援助等深度合作项目,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3]。

2.跟随企业走出,主动尝试教育输出。新疆地处西北边陲,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并与周边国家在产业上具有互补性。新疆上市公司在西北五省中数量最多,新疆高职院校可以能源、化工、纺织等区域特色产业为依托,借助特变电工、中泰化学、金风科技等大型企业的海外公司,开展中文+技能培训,承接“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为海外企业培养急需的本土化人才。充分调研分析周边国家及企业人才需求,调整自身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在不断学习和借鉴中实现自我创新,开展国际化课程认证工作,积极向周边国家输出我们的职教体系和优质课程标准,提升新疆职业院校在周边国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寻求地方政府支持,发挥职教联盟优势,提高国际交流合作的统筹协调能力与效率。通过政府部门牵头成立教育联盟或召开国际性职业教育论坛,实施区域性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整体规划,整合区域高职教育资源,为高职院校承接合作项目搭建平台,提供资源支持,提升合作效率与质量;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鼓励高职院校开展教师外派留学、海外办学、招收留学生、开发中英双语教材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借助地方政府扩大与周边国家相互间留学生规模,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校开展合作,新疆高职院校可借助自身专业优势,重点开展与中亚国家相适应的专业合作。

结语

新疆地处“一带一路”核心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新疆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新疆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根据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依据新疆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加快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整体规划;以区域特色专业为依托,吸引海外留学生;借助走出去企业开展境外办学与海外实训基地建设;拓展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对周边发展中国家开展语言与专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尝试优秀职业教育资源输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新疆职业院校在周边国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国家“一带一路” 的发展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周边国家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活动预告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
2001年—2009年中国及周边国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