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资源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以临夏方言为例

2022-11-22马丽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临夏普通话方言

马丽霞

(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 甘肃临夏 731100)

承担普通话推广是学校的教育任务之一,一方面因为教育部门将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教师资格获取、教师录用、职称评定的一项硬性规定,另一方面因为语文教育界对普通话的偏爱,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听说读写环节中普遍用普通话来理解、表达和交流[1]。

但语文教学中能不能使用方言?汉语方言因素真的应该在语文教学的所有环节中被彻底抹去吗?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是否是绝对排斥的对立关系?这些都是应当深思并加以研究的问题。每个地区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对此的讨论也不同。本文以临夏方言为例,从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方言资源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进行分析,希望能更加合理有效地对待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资源使用问题,争取方言能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应用[2]。

一、方言与普通话

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相容共存、内蕴丰富,但内部差异较大的独特文化圈,并进而形成了纷繁复杂、各具特色的地域方言。我国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每一个大方言区根据其内部差异,又可以分为若干个次方言区,甚至还可以分成“方言小片”,直到一个个地点(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地点方言”。

由于不少方言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不同地区人们交流时存在语言隔阂,所以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大力提倡并全力推广普通话。它的推广是建立在对七大方言进行研究整理的基础上的。但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同时消灭各地方言。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国家也将其他方言视为地域独特的文化形态,是组成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话和各种方言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无高低、优劣、雅俗之分,有的只是使用环境和交际功能的不同[3]。

因为普通话在形成过程中要排除不同地区、民族间的差别,形成“统一”,因此,力求简单明确,并对词汇量加以限制。而词汇减少,碰到需要表达独特的地域文化内容时,表达效果有时不如当地的方言好。因此,普通话的推广必须和方言保护相结合,更有利于发扬汉语言文化。

二、临夏方言

临夏方言属于七大方言区的北方方言区的西北方言。临夏方言的特点:(1)语音方面:开口呼的零声母一般都变成了声母n;zh组拼读合口呼韵母时,带有齿唇摩擦成分;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等。(2)词汇方面:普通话的一部分合成词在临夏方言中是单纯词;与普通话相比,有一些不同的构词语素;普通话中一些单纯词,在方言中是合成词;临夏方言合成词存在比较特殊的附加式等。(3)语法方面:语法结构在句法和词法方面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宾语的前置、句中的用词和语序的变化等。临夏方言中是临夏历史和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方言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秉持普通话教学和方言教学不相违背、互补互促的原则,把两者结合起来,高职语文教学才更有可能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4]。

1.方言教学有利于传承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

(1)地方历史

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自秦汉以来,就设立了县、州、郡,古代称为枹罕,后改为河州,中原农耕文化和西北游牧文化在这里深度融合。临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要塞、茶马互市的重镇,是黄河文化早期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较多的地区,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址星罗棋布,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同时,临夏州还拥有诸如莲花山花儿会、临夏砖雕、东乡族擀毡工艺、临夏雕刻葫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临夏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有22个民族成分。多个民族聚居也促进形成了临夏州多元性、包容性的历史、文化特点。

(2)文化习俗

临夏州的多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互相影响融合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活习俗。各个民族有自己的特色饮食和服饰装扮,婚丧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回族葬礼特点是速葬、薄葬,保安人“新婚之夜”亲人聚集院内唱“宴席曲”等。文化艺术也各有其特点,如土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整花能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用生动活泼的歌词传神地表达出来;撒拉族有神话、故事、传说的代表作《阿姑尕拉吉》《阿娜云红姬》等。

临夏州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弘扬,要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高职学校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其中适当采用方言教学不失为传承本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2.方言教学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进入院校后,发现科目跨度比较大,教学内容纷繁复杂,专业名词数目较多,一堂课中涉及的信息含量非常广,学生实际水平跟不上教师正常教学进度。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把专业知识与学生的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从一开始就听不懂,没有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学习兴趣会削弱,久而久之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教师想要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方言无疑是提升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3.方言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环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外地,初来乍到,难免对当地的生活不适应。教师与他们接触交流,了解基本情况和兴趣、爱好等,以及他们家乡的一些风土人情,根据情况来分组学习。在学习中,用方言交流能快速拉近彼此距离,增加好感,形成一个学习交流的小圈子,有效地帮其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愉快友善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4.方言教学有利于营造师生和谐关系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有时在互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师生难以亲近,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的状况,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教师不妨使用亲和力强、通俗易懂的方言,使学生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方言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1.方言资源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就是运用语言工具引导学生与作品进行“对话”,将学生成长经历和生活感悟放到更为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解读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触碰到与自己的地区文化相类似的作品时,会产生情感上的共振,促使其主动去进行认知、体悟和交流。语文教学可以利用这些方言资源去帮助学生与作品进行无障碍对话。通过原汁原味的方言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更能引起读者和作者的共鸣;同时有助于感知人物的形象、传递地方特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解张承志《北庄的雪景》时,因为是描写临夏本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教师可请同学用临夏方言进行朗读,一方面因为大家熟悉临夏方言,课堂气氛会更为活跃;另一方面也更具有亲近感,不再是书本上的一个个没有温度的印刷体,而是我们生活中的触目可及的日常场景,便于学生理解主题和内涵,感知文中马进祥的人物形象。利用方言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展现教材中蕴藏的独特生命力,加深教材的亲和力、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从单一的普通话话语方式中暂时脱离出来,广泛吸取各类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从而变得丰盈并充实。

2.方言资源与口语交际教学

现代社会中,如果能做到针对不同的交际环境、交际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达到相处甚欢的交际效果,是交际的更高境界。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交际场合是多样的,用普通话来交际,虽然也可以实现基本目的,但实际的交际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方言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极强的表现力、对特定人群的亲和力,具有巨大的交际能量。随着推普工作的深入,很多富有生命力的方言词语慢慢消失了。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主动积极地搜集并汲取方言中富有强大表现力的生活用语、情感用语,对表达细腻情感和细微事物很有帮助。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些真实具体的方言交际场景,开展有实际意义的交际活动。例如,交谈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家里来了老家亲戚的接待情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口语交际中使用方言的便利性,加深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演讲教学中,适当设置专题,介绍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手抓羊肉,旅游景点如临夏八坊十三巷,让学生了解临夏地区文化的多元文化。

3.方言资源与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等,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写作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和他们的个体感受联系不大,往往是空话、套话、模式化。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教学双方长期使用普通话一种语言,形成了“正统”却单一的话语体制,约束了学生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能力。而教师选用方言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相较而言,方言在交代事情经过时更流畅、描摹事物情状时更形象,刻画人物形象时更生动,表达内心情感时更真挚。语文授课中会经常出现这么一幕:教师请学生用普通话作自我介绍,有些学生表述中思维不连贯、缺乏条理性、语言贫乏无味。如改换成方言介绍,则显得语言更有活力,更贴近实际生活。相应的,教师如果提倡用方言写作,不一味拘泥于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言,灵活加以方言词汇,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更容易表达情感。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语言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自由地表达他们认识的真实世界。

4.方言资源与普通话教学

(1)利用方言语音材料讲清语音概念

在高职普通话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语音相关的概念时,学生理解难度较大,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总是有所差距的。假设能结合学生的方言材料来讲语音部分,原本深奥难懂的理论就变得触手可及,由此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调值和调类的概念时,对学生来说很难分清,对教师来说也不大好讲。结合学生方言中“调类”和“调值”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理解调值在各地方言中的差别。比如,可以“千、锤、百、炼”四字为例,来说明相同的调类在不同方言中调值可以不同。相较于普通话,临夏方言少一个调类,调值也有所变化。临夏方言调类是平声、上声和去声,对应的调值是13、443、53。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调类和调值的不同。

(2)利用方言语音材料进行语音辨正

普通话教学中,在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正问题时,可结合当地方言进行对比,记住普通话语音正确发音。临夏方言中习惯将部分舌尖中音发成舌面音,如“电”dian,临夏方言发音为jian。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 d 的发音部位是舌尖中音,而非舌面前音;发音方法是塞音而非塞擦音。比较困难的是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相似,或者是学生方言中没有而普通话语音中又必须掌握的语音成分。如发“wai”音时,普通话中是零声母,临夏方言习惯读成唇齿音,讲解时一定要对比分析。同时还要注意,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音教学,而忽略了词汇、语法的问题。学好普通话的目的不仅是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更应是提高普通话的运用能力,不仅发音要标准,而且所用词汇、语法都要合乎规范。例如,临夏方言中句法上习惯将部分宾语前置,“你吃饭了吗?”说成“你饭吃了吗?”针对此类语法现象,教师也要辨正分析,全面提升学生的普通话运用能力。

结语

方言与普通话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语文教学中如使用得当,可以让二者珠联璧合,既能规范使用普通话,又能根据具体的情境恰当选择方言词汇,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要注意,普通话是法律规定的民族共同语,一定要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方言是辅助性语言,课堂教学中适当。使用方言教学,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课文的亲密度,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深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味不同文化的魅力。这种方言与普通话结合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尝试。

猜你喜欢

临夏普通话方言
《临夏日山居》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浅议少数民族地区各类学校增设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临夏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我”探究
临夏花椒飘香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