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觉下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2-11-22李建华郭一磊张锦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后勤工作高校后勤后勤

李建华 郭一磊 张锦文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昆明 651700)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大家对于后勤服务的需求,因此,高校应该在后勤管理工作上结合互联网信息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1]。在“互联网+”跨界融合理念的指引下,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快速进步与发展,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如何继续沿用传统的服务体系、资源配置模式及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那么,积极开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后勤管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表现出一体化的趋势且信息共享速度也非常快,我们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已经充斥着互联网技术,这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也应该顺应这种时代的变化[2]。如今的高效后勤管理朝着企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随着互联网+深度渗透,在网络媒体瓶体的促进之下,很多行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对于传统的高效后勤服务有一个明显的竞争与挤压作用。在这种冲击之下,对于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后勤能够给出更加全面、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因此,高校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改革,才能使后勤工作得到更好发展。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的机遇

1.拉近后勤工作人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随着师生对后勤工作的需求不断提高,虽然许多后勤工作人员为了学生和老师提供更多的服务而努力认真工作,但还是有许多学生因不了解后勤工作的繁杂而因此产生了许多的意见。但在互联网背景下,后勤人员可以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并且可以在用餐和其它问题上给予及时的答复,让他们既能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又能很好地接受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的需要。

2.借助“互联网+”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也越来越普及,所以学生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学校的后勤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学生们如果有什么需求和意见,都可以在平台上发表,从而可以了解学生们真正的需求。

三、当前高校后勤服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1.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尽管如今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很多地区的大学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仍然有存在不足的地方。而在后勤管理方面,目前的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另外,一些大学由于其他工作原因,对网络建设的关注不够,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网络平台,并且高校后勤部门存在分割严重的情况,无法及时进行信息交流,难以形成有效的关联性,导致后勤工作质量不断下降[3]。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利用网络,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及时和同学们进行广泛的沟通。这样,我们就可以真正了解他们的思想,并根据他们的建议,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2.后勤管理与服务观念落后

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后勤管理部门作为高校发展中的核心部门,在后勤服务方面应当也要改革创新。但是由于一些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的理念比较落后,无法将互联网与管理工作相结合,以及部分的高校领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后勤工作只是负责高校的安全,而忽略了后勤的人力、物力方面的建设[4]。因此,对于存在的后勤管理服务观念落后这一问题,作为高校的领导人员必须改变这一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并且正确认识到后勤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其次,工作人员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互联网技术,导致不能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当中,以及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也没有真正去了解,而没有有效地利用信息管理平台,从而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相应的解决。最后,有部分高校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互联网技术培训,因此,在管理方式和服务观念上比较传统,没有得到有效转变,从而导致后勤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创新。

3.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全部都是由人工操作进行的,但存在服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配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大多数服务人员以及高校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技术水平低、缺乏良好的互联网思维,所以难以将工作与时代发展创新服务进行相结合,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管理工作,从而降低了后勤管理的综合效率。其次,部分学校对后勤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5]。由于大多数后勤管理人员是教职工的家属,而且工作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较低、缺乏业务素养,,所以,导致高校难以将互联网技术结合时代发展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创新。因此,高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结合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技术有效地利用在后勤管理工作之中,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改革创新。

4.青年学生主体意识增强

随着网络技术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接受了网络技术的熏陶,提高了自己的主体性,提高了对后勤管理的需求,使传统的后勤服务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学生们希望在互联网上享有更多的平等沟通机会,通过利用互联网与学校的后勤主管部门进行平等的沟通,并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6]。另外,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在以往的高校中,都是由行政机关来管理的,如管理学生的宿舍,就是由管理者来制定,而学生则是比较被动的。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日益提高,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各种规则,而是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学校的管理能力,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5.后勤体制不完善

首先,后勤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有一些高校并没有完善的后勤体制,不能将管理模式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全面创新和发展,而一直运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以至于传统的后勤体制不是很完善。其次,无法将后勤管理制度落实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以至于没有较好的后勤管理的服务质量。虽然有大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是采用的企业模式,但是还是有些人员不清楚自己的管理职责,从而无法很好地处理管理工作,以及无法追究问题的责任人,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四、高校后勤服务服务管理工作应对挑战的对策

1.运用新媒体推广后勤服务平台

做好高校的推广工作就需要建立后勤服务平台,就要结合时代发展,运用新媒体技术对高校进行推广。首先,微信、微博这类的新媒体平台在学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可以将后勤工作信息,以及住宿费餐食费等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让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后勤工作信息。并且将高校的后勤服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广,师生可以通过后勤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快速了解后勤动态,还能提高他们的体验感。其次,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开发一些新的功能,如对于毕业生可以提供离校服务。毕业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办理离校,这样更加便捷了办理离校的手续。高校还可以增加图书馆借阅缴费、党团关系转移等功能,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查询学校部门的发展情况。再次,在新生报到时,可以增加迎新系统。利用新媒体平台,新生可以快速便捷地在系统上进行信息上注册、报到登记,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体验感,还能够让后勤管理工作更加便捷。

2.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服务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在开展后勤服务工作时,应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将互联网与管理模式相互融合。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把学生为主体作为管理原则,并且学生的提出的需求也要尽量满足。此外,工作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严格贯彻落实管理制度,保证每项工作的质量都有所保障,避免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导致高校后勤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3.加强职工培训,注重人才培养

“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在后勤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高校缺乏这类的专业性人才。所以高校应该对后勤服务管理的专业性有更高的要求,着重培养专业人才,另外,将“互联网+”模式应用到后勤工作中,在招聘人才方面进行优化创新,在选人用人方面应该着重引进在软件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7]。这样能有效地实现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员工素质较低的现象应该加强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应用互联网技术在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而可以有效推进后勤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后勤管理工作中

首先,高校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后勤管理工作当中去,因为学生只有在亲自体验了后勤工作后,能深刻理解后勤工作的不易与艰辛,能站在后勤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后勤工作能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现很多后勤人员没有发现的问题。其次,在引导学生参加后勤工作的同时,与互联网技术特点相结合,从而使工作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快速得到解决。所以,让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工作,既可以发现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又能将问题的解决效率提高,而且让后勤服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密,很好地化解了学生与后勤管理之间的矛盾。

5.细化高校后勤管理成本

在高校管理中,后勤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后勤服务关系着学生的衣食住行,高校的后勤管理水平与高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不断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并且对其进行创新改革,还要加强人才引进和职工素质培养,满足师生的多方需求,让师生有更好的体验。

6.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在“互联网+”视觉下,构建相应的高校后勤管理平台,应重视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以便于所有在高校中工作的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教育发展实际需求,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想做到这一点,后勤管理人员应及时在平台中公示相关教育政策、新的教学理念等,敦促所有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开展学习。实际上,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是非常广泛的,那么就需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融合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共享,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的全面管理。

7.实现高效数字化管理

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都是采用人工管理的模式,因管理内容众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难度大,那么在“互联网+”视觉下,应注重构建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通过构建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管理,通过网络化办公提升管理效率,且通过对各类信息技术分析及时解决后勤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以便于教师与学生都能够透明化地了解后勤管理工作情况,既减少了后勤管理工作难度,又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结语

总体来说,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积极创新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针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实际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后勤工作高校后勤后勤
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发挥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当前形势下做好基层人民银行后勤工作几点思考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后勤科学发展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浅析微信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应用
关于学校后勤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