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2022-11-22杜红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设置数学知识知识点

杜红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2)

引言

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上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日常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知识的复习。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成为很好的学习方式。进行作业设计的初衷就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能通过作业的练习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更好地进行课堂知识的教学。但是结合当前作业设计的情况而言,教师设置的作业难度比较大,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不高,同时学生还会认为作业成了学习的负担。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存在的误区

1.作业数量过多

从当前阶段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作业的数量过多,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很多教师为了提前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会挤占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这导致学生的心理负担开始加重,学生不喜欢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外,部分学生为了应对教师检查作业,还会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最终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低下。

2.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很少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为学生设置合理化的作业,这样就会出现作业设计作业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层次性的特点,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厌烦作业。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在面对教师讲解的数学问题时,就会存在不同的想法,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作业的解答,学生的独特思路就无法得到发挥,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就开始下降。

3.作业缺乏生活气息

数学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为学生设置大量的练习题,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针对性的数学练习,在作业内容上出现重复性的特点,脱离了实际生活的需求。要知道,数学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不管是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是思维能力的提升,如果只是重复性地进行习题的完成,学生就无法了解数学作业存在的价值,也不能真正的掌握解题的方式。有的学生就会出现抄袭的情况,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出现消极的态度。

4.作业评价缺乏人文气息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完成作业的效果进行评价,当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比较好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而对于班级中作业完成不认真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辅导和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作业批改的时候,不能单纯依靠对错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过于单一。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任务也相对繁重,不能单纯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作业的设计和完成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作业的互评、自我评价等,吸引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热情。

二、双减形势下设计作业的原则

1.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作业效果并重

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企图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但是这样的作业只会浪费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并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心思都花费在如何快速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上,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理解。长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消磨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对于作业出现排斥心理。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负担,避免学生完成不必要的作业。此外,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典型类题型,让学生高效率地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学生感觉教师设计的作业简单容易完成,就会主动的进行问题的思考,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深度。

2.坚持授课内容和作业题目相一致原则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明白作业,不仅学生是对于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而且是进行重难点知识的再次攻克。教师为学生设置的作业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尽可能做到不跑题,不超出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范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做好难度的把控,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先完成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对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有清晰的回顾,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然后将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放在后面,在基础知识把握的前提之下,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学习的规律,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

三、科学设置练习作业的策略

1.精心挑选练习,减轻学生负担

教师要充分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巩固。教师需要保证每道例题中涵盖的知识点,使用的计算技巧和思维方式具有代表性,避免学生反复做同一类型的知识点,因为重复练习会让课堂变得死板低效。教师设置的练习题要尽可能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灵活的调整,让练习变得高效化。在每次完成教学之后,教师需要把相应的知识点和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内容记录下来,从阶段性的复习到整体性的复习,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今后有针对性的练习打下基础,进而减轻学生完成作业的负担。

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本节课涉及的概念性知识点相对较多,教师要想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就需要对概念进行梳理和区分。本单元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借助概念进行问题的解答。掌握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学生接下来进行除法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在为学生设置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典型的数据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重难点。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2.设计生活作业,提高学生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化的阶段,但是越到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越抽象,很多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感觉困难,教师如果无法帮助学生摆脱数学知识理解的困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作业的设计,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引入生活化的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作业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习题。将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的方法,还能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特征,在生活中搜集相关的图形,教师还可以让有能力的同学根据其特征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制作,帮助学生深入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在生活中类似的图形有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将与图形相关的物品带到学校和同学之间互相分享,这样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图形,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作业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保证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和已有的经验相符合,避免为学生布置高难度的问题,打击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3.设计少而精作业,针对性训练

教师为学生设置作业的总时长不能超过固定的时间,也就是说,学生完成单科作业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就会给学生带来负担,教师为学生设置少而精的作业,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完成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需要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尽可能以最小的训练量达到最优的教学目标,节省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严格按照作业设计的标准,为学生选择针对性的练习题。“精”主要是教师设置的作业应该尽可能呈现出难点,真正地将双减理念落实到每一次的作业设计中,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针对性的练习题:“一间房屋,长是12米,宽比长短5米,请问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在一个正方形的花园中,面积是25平方米,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简单的两个问题涵盖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必须要进行精心的计算,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结果的计算,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完成作业,然后将精力运用到解答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经过专门的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得到明显的提升,而且学生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问题的探索。

4.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注重层次作业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存在差异,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基础状况各有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催促学生,过于注重解题的数量,要选择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中,学生完成的作业内容都是统一的,导致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认为教师设计的作业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不愿意耗费精力完成作业。但是数学能力弱的学生就会感觉教师布置的作业过难,学生无法通过完成作业获得成就感,并逐步失去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

例如,当学生学习“长方体的体积”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三个层次的作业。对于基础型的学生,教师可以依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套用公式进行问题的解答,这一问题的设置就是考查学生细心计算的能力。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长方体的体积,然后告诉学生其对应的高,让学生进行长方体底面积的计算,这样练习的设计重在让学生进行公式的逆运用,考查学生对于公式的灵活掌握程度。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并且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创新作业形式,凸显作业趣味

学生只有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感兴趣,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完成作业,学生作业的质量才会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小学阶段学生喜欢多元化和具备挑战性的作业,运用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能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在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要针对性地研究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学生创新作业设计的方式、通过多元趣味化的作业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在学习计算公式,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如果只是进行知识的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理解,对于学生系统化的理解知识并不理想。教师只有要让学生动手实践才能提高其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角的模型,可以是用生活中常见的木棒等材料,让学生认识角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进行演示。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这样学生对于新学习的知识会有更加理想的效果。

6.构建评价机制,赋予人文特点

开展数学知识的教学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学生会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赏析学习,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重复性练习,而是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主动探索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进行知识巩固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简单地通过对错进行评价,过多的错误会让学生丧失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表情的方式或者是动画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而对于错误率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画出表情来安抚学生。这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为多元,通过多样的评价方式能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结语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要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设计创新和新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要多研究和融合新的作业设计方式,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的方法完成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创新学习意识。

猜你喜欢

设置数学知识知识点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第十页 知识点 教-8教练机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栏目设置一览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