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荃9优063在建阳区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22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建阳中稻秧田

魏 华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福建南平 354200)

水吉镇位于南平市建阳区东北部,南浦溪中游,集镇距城区33 km;土地面积27 830 hm2,耕地面积2 834 hm2,交通便利,205国道穿过其境,平均海拔142 m,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年平均降雨量1 700 mm,年平均气温15~19℃,气候春季暖夏秋爽,热盛于寒,适宜双季稻或单季稻种植。

荃9优063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荃香9A×苏恢063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76043)[1]。2019年建阳区种子站引进荃9优063在水吉镇郑墩村粮食产能区作一季中稻试种,2020年在建阳区水吉镇郑墩村、玉瑶村、池中村进行大面积示范种植,经过2 a的大面积试验示范种植,荃9优063表现生育期适中,长势繁茂,剑叶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米质优,高产稳产,作中稻栽培丰产性好,适宜在建阳区作中稻栽培。现将荃9优063在建阳区种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表现

2019年荃9优063在建阳区水吉镇郑墩村粮食产能区作一季中稻,示范种植3.2 hm2,平均每667m2产量650.4 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5%。2020年荃9优063在水吉镇郑墩村粮食产能区示范种植6.2 hm2,平均每667m2产量653.5 kg;在水吉镇玉瑶村、池中村分别示范种植5.5 hm2、7.2 hm2,平均每667m2产量分别为660.7 kg、656.2 kg;全镇平均每667m2产量657.4 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1%,达到显著水平。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荃9优063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19年引进在建阳区水吉镇作一季中稻栽培,播种期5月15日,插秧期6月17日,始穗期8月18日,成熟期9月28日,全生育期135 d;2020年播种期5月20日,插秧期6月20日,始穗期8月22日,成熟期10月3日,全生育期133 d;2 a平均生育期134 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1.5 d。

2.2 农艺性状

荃9优063在建阳区作一季中稻种植,表现长势繁茂,茎秆较粗壮,剑叶挺直,着粒密,穗大、转色好。平均每667m2有效穗数14.2万,株高116.7 cm,每穗总粒数206.3粒,实粒数177.6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6.7 g。

2.3 抗逆性

荃9优063参加国家区试抗性表现:2 a区试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4.0、4.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较强,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1]。在建阳区作中稻栽培,表现耐肥抗倒,长势良好,示范片种植未发现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轻度发生,稻飞虱发生较重。

2.4 稻米品质

荃9优063稻米品质较优,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3%,长宽比3.2,垩白粒率17.5%,垩白度1.6%,胶稠度62 mm,直链淀粉含量21.5%,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米质外观好,食口性好[1]。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择秧地,适期播种

荃9优063在建阳区作中稻栽培,播种期5月中下旬为宜。播种秧地选择交通便利,水源方便,肥力较好的田块;秧田选好后灌水溶田,先进行第1次粗耕,将杂草压入土里,7~10 d后再进行第2次细耕并整畦耙平施基肥,每667m2施钙镁磷肥50 kg,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翻晒1~2 d,减少病菌菌源并激发酶的活性,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翻晒后用药剂浸种,可选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浸种,浸泡8~10 h,捞出用清水漂洗干净并晾干,按每667m2秧田15 kg的种子量播种,均匀播种后用育秧基质盖种,基质盖种厚度0.5~1.0 cm,插竹拱盖上防虫网,防止虫害危害秧苗。

3.2 培育壮秧,适时移栽

秧苗期秧田畦面保持薄水,促进种子发芽出苗。秧苗出苗后1叶1心时施断奶肥,断奶肥施用能有效防止氮素的亏缺,增加秧苗的光合作用,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进而增强秧苗的抗逆能力,每667m2用尿素4 kg,施肥后用软扫帚拨扫秧苗叶片,防止尿素颗粒夹在心叶上,造成烧苗。移栽前5 d施送嫁肥,送嫁肥的作用有利于移栽大田后的新根发生,使秧苗反青快、分蘖早,少于3 d,秧苗吃不到肥料难拔秧,拔断和损伤的苗多;超过7 d,秧苗吃肥较多,秧苗转嫩,插后易“败苗”,影响成活。送嫁肥通常施速效氮肥,每667m2施5~6 kg尿素为好,不能用碳酸氢铵作送嫁肥,以防烧苗。移栽前3 d揭去防虫网,喷施送嫁药,秧田用药具有面积集中、省工省药、效果好的优点,是有效预防稻瘟病、稻飞虱和螟虫等病虫害的关键一环。在拔秧前2~3 d,每667m2秧田用20%三环唑100 g+20%三唑磷200 mL+25%吡蚜酮20 g加水30 kg均匀喷雾,秧苗带药移栽。移栽秧龄一般在30 d左右,每667m2大田用种量0.7~0.9 kg,每丛插秧1~2本,每667m2插秧1.2万丛以上。

3.3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荃9优063作中稻栽培,插秧前要重视基肥施用,每667m2用三元复合肥(N-P2O5-K2O=13-5-7)30~40 kg,另外每667m2增施硅肥6~8 kg、硫酸锌1~1.5 kg。插秧后保持浅水,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一般每667m2施尿素5 kg即可。巧施穗肥,水稻倒2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 cm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此时每667m2可追施磷钾肥10~15 kg(过磷酸钙8 kg+氯化钾4 kg),能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时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补施粒肥,粒肥可以有效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加快灌浆,促进成熟和籽粒饱满,改善稻米品质。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对抽穗前叶片有褪绿发黄的地块,每667m2施钾肥4~5 kg;前期肥足、中期分蘖过多过旺、叶色浓绿、群体间受光态势差、有贪青晚熟趋势的田块,可不追施粒肥;根外追肥,灌浆期和乳熟期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能有效促进籽粒饱满,提高产量。

当每667m2分蘖数达到15万左右时要适时排水烤田,终止分蘖,提高成穗率,孕穗至抽穗期薄水养胎,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收获前7 d断水烤田便于收割。

3.4 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水稻病虫草害防控,坚持“以预防为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利用天敌”为原则。荃9优063作中稻栽培,插秧后7 d施稻田除草剂,可选用75%二氯喹啉酸(每667m2用30~45 g),用水不低于30 kg,或拌分蘖肥撒施,可防除水稻田稗草及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与10%吡嘧磺隆混合使用防除阔叶杂草,用药前先排干水,24~48 h后灌水,但水不可淹没苗芯,保水5~7 d效果最好。病害防治上注意苗期和破口期稻瘟病的防控,重点要做好破口期穗颈瘟的防治,每667m2用40%稻瘟灵乳油70 g+0.5%磷酸二氢钾或者用46.1%可杀得3 000水分散粒剂30 g喷雾防治;抽穗后用30%爱苗15 mL防治1~2次稻曲病。虫害防治要推广绿色防控,减少虫源。药剂防治要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结合田间观察,确定用药适期,可选用20%康宽、25%吡蚜酮等高效低毒对口农药,及时防治稻飞虱,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

猜你喜欢

建阳中稻秧田
电场作用下微细通道内纳米流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明末清初建阳刻书家余应虬生平述略
感怀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建阳水仙茶 天然兰花香
我的“七岁妈妈”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