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专业“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研究

2022-11-21高婷婷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高婷婷

关键词:“岗课赛证一体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1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双证书制度得到不断发展。因此,“岗课赛证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也逐渐走人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专业课堂。基于此,高职院校以岗位需求作为出发点,并以岗位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术作为课程重点,确保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能够完全胜任岗位工作。各高职院校进行大数据技术专业“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应该是顺水推舟,具有一定阶梯可行性。虽然,基于“岗课赛证一体化”的综合育人科学体系尚未形成,但将其引人大数据技术专业课堂,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有效缓解人才供求矛盾。

2“岗课赛证一体化”的内涵

“岗课赛证一体化”是指以培养复合型创新技术人才为目标,对教学模式和重点教学内容做出改变的教育制度。其目的是促进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相互融合,提高人才输出质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接受教育的学生,通常只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在他们开始工作后,就可能出现无法胜任工作的现象。而“岗课赛证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职业资格证、技能大赛与岗位需求和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对工作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进行拆解划分,并保证课程内容能和相应工作所需的知识紧密连接起来,从根本上保证培养出的人才拥有岗位需求的技能,从而提高的学生综合能力[1]。

3“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特点

3.1对以知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实施改革

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纯理论课时数要尽量减少,并与实际岗位相结合,设置多元化的理论课程模块和实训课程模块。另外,以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为目标,用技能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管理,进而实现课程体系与证书互通互融的局面。通过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的设置,一个课程模块涉及多个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让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联的岗位,拓宽学生选择岗位的范围。学生通过课程模块的学习方式来掌握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以此获得技能证书,从而加快“X”的实现,即培养岗位技能[2]。

3.2将技能大赛引入课程中

建立五层级竞赛机制,即“国家一省一校一专业群一专業”,切入点主要是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课教学实施、专业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方式、激励机制等。课程教学中融入技能大赛竞赛制度、竞赛内容等,在设计课程教学时加强“三考核”机制的构建,换言之,就是校内课程考核、校外“1+X”考核、校外技能比赛,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出来,促进课程的教学成果向竞赛成果转化[3]。

4大数据技术专业“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临的困境

4.1区域发展不平衡

虽然国家对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开设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院校也在逐渐增多,但该情况主要体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这也体现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有必然联系。因此,大数据技术专业“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4.2大数据人才数量不足

大数据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部分学生的技术水平尚未达到要求,而且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学生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较弱,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大数据技术专业的相关知识比较难懂,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大数据技术专业虽然采取了“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模式,但由于上述原因,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4]。

4.3实训教学条件有待完善

从教学资源设施角度而言,部分高职院校还需要围绕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完善大数据、云计算专业方面的实训教学条件。开展大数据技术专业“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要依赖各类拥有较强性能的后台系统及硬件设备,如果学生不能充分实践,就可能导致理论和实践不能真正融合,短时间内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5大数据技术专业“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策略

5.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相关政策措施要深入人心

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专业需要加大“岗课赛证一体化”综合育人方式的宣传教育力度,使相关政策制度深入人心。结合相关内容的宣教情况,要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岗课赛证一体化”综合育人制度的设计意图,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参加“赛”“证”的目标及意义,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参赛、考证的自主性。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国家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学分银行、“1+X”证书制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真正掌握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总体轮廓,才能保证宣教工作的近景目标和学生职业发展远景目标同步进行。

在宣教渠道和方法方面,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例如,在“就业创业服务与指导”或“法律基础”等课程中,可以单辟章节,安排教师开展专题讲解,还可以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融人国家“岗课赛证”相关政策,将其当作拓展知识和延伸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可以依托入学教育、职业思想教育等多种形式,推进宣教工作,使之与课程改革、文化校园建设相辅相成,为加快形成“岗课赛证一体化”融通发展的育人环境氛围创造有利条件,培育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发展观。

5.2以就业岗位为导向

向社会不断输出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任务,但部分教材中偏理论的内容较多。虽然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有实践课,但是实践的项目都是课本中长期不变的例子,虽然学生掌握了练习项目中的所有技能,但是在就业时仍旧难以胜任工作。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要对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查,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做出针对性调整。

大量事实表明,只有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精准培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毕业后快速上岗,企业的培养步骤也可以被过滤掉,减轻企业负担。高职院校在应用“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既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做出改变,也要着重培养教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思想,让学生全面掌握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掌握工作技能,并有先进的社会理念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就要结合各种岗位需要的技能,细分知识体系,讲授不同技术时应该将该技术与适合的岗位相匹配,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变化来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5.3校企联合培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因办学经费的影响,高职院校在建设实验室方面要明显落后于技术发展的节奏,而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能够弥补学校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在校企深度融合、紧密合作的形势下,将校企的各自优势充分发挥,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将相应的前沿科技和特色人才岗位需求植入课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促使学生构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的目的。

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增进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发挥现有专业群资源优势,按年级渐进式推进案例任务、虚拟项目和实项目,可以将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校企共建课程,培养对相关技术熟练的岗位人才,使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对口率。

以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和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性质为基础,打造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相融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内容融合“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素质拓展”为一体,培养途径则是融合三个培养平台(课堂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为一体[5]。教学模式应采取“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利用“工学结合”模式使学校和企业之间更好的结合,使校企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就能“零距离”对接企业,提前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职业身份。

5.4健全融通课程保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

一方面,高职院校既要坚持育训结合、质量为上的原则,也要引导师生自觉处理好“立德”与“树人”的同向同行关系以及“一专”与“多能”的相生相长关系,切实增强育训课程的兼容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就业创业口径得到横向拓宽和纵向拉伸。所以,高职院校须加强推进学分制改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优化“岗课赛证一体化”融通的生态系统,持续推进“岗课赛证一体化”综合育人模式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要明确各院系的主体责任,高效构建过程化、多层次的育人工作格局,做到院校统筹、院系负责、部门协调、全员参与。

6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大数据技术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技术型专业,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日渐趋于全面化和立体化。因此,在数字化建设的背景下,作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必须抓住机遇,有效利用数字化发展,辅助构建“岗课赛证一体化”融通模式,利用“岗课赛证一体化”的方式加强培养数字化建設发展所需的人才。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