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列宁的“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022-11-21刘子锃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列宁俄国分配

刘 昱,刘子锃

(大连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列宁的“按劳分配”理论,是在充分分析俄国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现实特点基础上,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在理论上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按劳分配的分析和认识,而且提出了按照资本生产方式的要求解决社会的生产和分配的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开拓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的“按劳分配”理论,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列宁“按劳分配”理论的生成逻辑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列宁所经历的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与马克思所描述的西欧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事实上并不是同一个历史层面的过渡。马克思所说的,是资本已经过了充分发展基础上的过渡,而列宁所面临的,则是从小生产向资本的过渡。资本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这两种过渡是发生在这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前后两头的——它们一个是要离开资本,一个是要进入和发展资本,因此它们必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质的过渡。

1.马克思面对的西欧实际情况与过渡时期的按劳分配

身处西欧的马克思,根据其面对的实际情况认为,资本的历史使命是由资产阶级来完成的,当社会生产力在资产阶级手中还在高速发展因而社会经济繁荣的时候,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会也不应当发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资本充分发展之后才能出现的事情。所以马克思所说的过渡,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按马克思的说法是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在这个过渡过程中即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按劳分配作为旧社会的残余物仍然存在于社会中。因此,这种存在于过渡时期的按劳分配,第一,它是一个具有“暂时和辅助性”特点的并且正处在消亡过程中的东西,第二,作为生产关系本身,这时的它仅仅存在于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领域,不存在于社会生产领域,是一个具有“不完全性”特点的东西。

2.列宁面对的俄国实际情况与资本的历史使命

身处俄国的列宁,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看着自己面前的实际情况,指出了下面这个别人没有注意甚至根本没有看到的事实,即“在资产阶级革命时已经存在资本主义关系的现成形式,而苏维埃政权,即无产阶级政权,却没有这样现成的关系”[1]437。西欧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比俄国高得多,在资产阶级开始革命的时候,资本主义关系的形式就已经存在了,这个事实正是马克思认为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社会进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根据。毫无疑问,这个事实造成了俄国已经发生的社会主义革命与西欧可能发生的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

列宁所说的“资本主义关系”,就是生产力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而造就出来的、在“劳动的客观条件”与“活劳动能力”在相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的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他之所以指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所面临的这个具有俄国特色的问题,是在提醒俄国无产阶级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因为资本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点。他在《资本论》问世之时就宣告了下面这个真理: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跳过,也不可能用法令去取消其自然的发展阶段,它只可以通过掌握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来缩短和减轻其在新的社会产生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

在俄国,资本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掌握了政权的工人阶级就必然要承担起让俄国经济完成从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过渡的任务。既然这个任务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是通过普通的国家资本主义完成的,那么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俄国就应该通过十分特别的国家资本主义来完成。这是俄国社会主义的特色。

3.列宁的俄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

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前阶”,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能够让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从中脱胎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既然现实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之后,俄国不仅没有进入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甚至都“还没有走上”它的“前阶”之路,距离进入社会主义的大门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那么,马克思关于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只是在分配上仍然存在等价交换这个资产阶级权利的论述,就不适用于当时的俄国了。

作为社会主义的“前阶”,生产力是在资本所要求的生产方式中发展的,所以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领域里都发挥着根本的作用。他说如果不在生产和分配领域严格地实行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便不能由社会主义的第一步(即工人监督)进到社会主义的第二步,即转到工人调节生产”[1]488。所谓“社会主义的第一步”,就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所处的“前阶”阶段,即俄国无产阶级建立的非常特别的国家资本主义。所谓“工人监督”就是“资本主义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既在生产领域实行等价交换,也在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所谓“工人调节生产”,就是生产领域不再实行等价交换,只在消费领域实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在这两个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质,是区别这两个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前阶”中实行的按劳分配的特质是:第一,严格实行按劳分配是整个历史阶段自始至终面临的根本问题,因此它是一个具有“持久和主体性”特质的东西;第二,按劳分配与等价交换作为同一个生产关系的两个表现形式在生产和分配两个领域中同时全面存在,而且更为突出地表现为在生产领域里的等价交换关系,因此它是一个具有“完全性”特质的东西。

二、列宁“按劳分配”理论对马克思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是依据西欧国家尤其是英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资本生产方式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成了社会中不可动摇的生产方式,同时也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社会精神和道德——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如果说马克思是第一个在理论上分析了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性质问题的话,那么列宁就是第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结合俄国具体的国情——资本生产方式已经在某些领域有了一些发展,但小生产生产方式在俄国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小生产者的精神和道德仍然充斥社会——提出了俄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列宁在俄国如何实现按劳分配原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首先,列宁在理论上不仅完全继承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按劳分配的分析和认识,而且提出保留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这是列宁对马克思理论的发展。其中包含着这样的理论观点:其一,由资产阶级发明和制造出来的“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不仅是资产阶级手中的武器,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手中的武器;其二,无产阶级应该向资产阶级学习使用这些武器的本领;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列宁用这样一种完全出乎常理的、因而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话,强调指出了,在资本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必须承担起保证和促进资本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责任。

其次,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在一个应该为建立完善的资本生产方式而努力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开拓出了一个新的领域。

第一,列宁指出了国家所有制形式的公有制和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在社会分配中的意义和作用。

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土地和其他大的生产资料已经掌握在苏维埃政权手里,国家政权也掌握在工人的手中,由此他认为可以在法律的层面上充分做到,把所有的金钱都花在社会主义的用途上,这种由于政权已经实际转到工人的手中而进一步产生的法律上的可能性,就是所谓的社会主义的因素[1]524。

第二,列宁认为,公有制并不是产生和废除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

他在检讨了俄国无产阶级政权所犯错误的经验教训后提出:在农业生产上,“必须以同农民个人利益相结合为基础”[2]581;在工业生产上,“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2]582。他具体地分析了俄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所说的西欧在已经得到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可能开始的社会主义之间的不同之处,指出在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得到发展的情况下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就必须和资本主义一样在生产和分配中严格实行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的原则。按劳分配的消亡不取决于所有制,而是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的精神和道德水平[3]。在这个时候,尽管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已经建立,但是社会的生产活动仍然只能在资本的生产方式(即生产条件和劳动者通过先分离[4],然后再在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中完成生产)中实现,因而存在按劳分配这个不公平的资产阶级权利就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第三,列宁指出,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的俄国工人阶级不仅要在理论上清楚地认识到按劳分配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权利,而且更要在实践中始终自觉地把实行按劳分配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一丝不苟地履行这个职责。

他要求共产党员要向资本家学习管理生产的本领,然后要比资本家更严格地对生产进行管理,这是共产党员能够最终打败资本家的唯一保证。他用一个公式来表达自己的这个理论——“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5]。

第四,他提出了实施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要把社会主义的俄国实际地变成一个“辛迪加”,把全体公民统统放在这个辛迪加雇用的雇员的位置上,国家以资本家的经济身份,一丝不苟地对自己的所有雇员(职员和工人)实施最严格的计算和监督。

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资本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开始的,实践中的失败经历证明了,工人阶级不仅要向资本家学习计算和监督的本领,而且还要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比以前的资本家计算得更精,监督得更严。他还清醒地看到,由于战争,俄国已有的那一点点大工业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俄国工人阶级已经失去了它的经济根基,有时他们在形式上仍算作无产阶级,但是已经丧失了阶级特性。在西欧,差不多每一个应聘进工厂的工人都是另一个工厂的失业者,他们是世世代代的工人,而在俄国,他们往往是一个刚刚放下农具的小生产者。在资本生产方式中进行生产劳动是一种“能把人锻炼成钢铁的教育”[6],只有经过这种教育的培养,工人阶级才能锻炼成长起来。这种“教育”功能是“资本的伟大的历史方面”中的第一个方面。这种教育,一方面能够让“需要发展到这种程度,以致超过必要劳动的剩余劳动本身成了从个人需要本身产生的普遍需要,另一方面,普遍的勤劳,由于世世代代所经历的资本的严格纪律,发展成为新的一代的普遍财产”[7]。这个财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备条件。

三、列宁“按劳分配”理论的当代价值

列宁的“按劳分配”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开拓出了一个新的领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于俄国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实践也具有重要价值。

第一,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劳分配”原则。

列宁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俄国无产阶级不可以立即用共产主义的方式方法进行生产和分配,原因是,虽然国家政权已经掌握在工人手里,并且把土地和大的生产资料也都收归国家所有,但是并没有实行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条件。因为在一个资本生产方式还没有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国家里,根本不具备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进行分配的经济条件,而分配问题本身具有经济的性质。

现阶段的中国,与苏联和当时西欧具体的国情和历史环境都是不同的,在理解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时,不能简单地完全照搬马克思或列宁对它的分析和结论,必须看到它所具有的特殊性。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时代背景、具体的社会条件和具体的发展阶段中进行理解和运用。

第二,社会主义的国家必须在生产和分配领域建立和完善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制度。

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必须立即建立起国家对经济的集中管理,社会主义的国家必须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责任,在生产和分配领域建立和完善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制度,对生产和分配进行计算和监督,通过严格进行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的资本生产方式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的方法发展生产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

夺取政权的工人阶级必须要尽快向被打倒的资本家学习和掌握“正确计算和正确分配的才能”,学会“盘算一下应该把哪些怠工者安插到哪些地方去,怎么样组织自身的力量去施行监督,譬如说,派一个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或监督者去监督一百个到我们这里来上班的怠工者”[1]520的本领,因为“进行计算”正是夺取政权的工人阶级所缺乏的东西。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发达的阶级关系”,就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关系,就是资本生产方式本身所产生出来的资本生产关系。现代无产阶级只能从资本生产方式中培养出来,在小生产生产方式中生活的劳动阶级,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和现代无产阶级一样,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他们身无分文,一无所有。但是,只能在资本生产方式中产生、发展和成熟的并且在现代无产阶级手中可以成为强大理论武器的共产主义思想,在这些“封建时期无产阶级”手中,只会被弄得扭曲和变形,完全失去原有的力量。

第三,必须依照资本生产方式的要求解决社会的生产和分配。

马克思提出了在资本生产方式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的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即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内,社会在个人生活资料的分配上应该遵循的原则。他从理论上分析认为,无产阶级在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由于这是一个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包含着它刚刚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的社会,因此,在劳动者获取个人生活消费品的时候,还应该继续采用按劳分配这个体现着资产阶级权利的原则。

列宁赞成和承继了马克思的对于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实行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的理论。但是他同时也认为,俄国是一个资本生产方式刚刚起步的小生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目标,是建成了国家资本主义,实现一个相对俄国目前状况的进步。由于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革命胜利后的俄国社会并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而是一个在生产力和劳动者素质两个方面还很落后的、小生产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因此,列宁在按劳分配问题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在资本生产方式刚刚开始履行其历史使命、小生产者还是社会中的主要成分的国家里,当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建立起了人民的政权和公有制之后,应该依照资本生产方式的要求解决社会的生产和分配的理论。这不仅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而且在实践中开拓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资本继续存在的社会主义。资本本身就是劳动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之间的分离,所以由其本性所决定,资本就必定要按照价值规律严格遵循等价交换的规则与劳动力之间进行商品交换,以实现其将劳动并入自身进行生产从而增值自身的目的。生产资料与劳动的结合过程,就是“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是按照市场的原则进行的,所以是资本的原则和要求。

猜你喜欢

列宁俄国分配
七颗钻石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拉美有多少“列宁”?
阅读理解Ⅳ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
纪念列宁
请求列宁帮助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