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锦优质食味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2-11-21于亚辉李振宇阙补超陈广红

北方水稻 2022年2期
关键词:食味盘锦稻米

于亚辉, 李振宇, 阙补超, 陈广红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 盘锦 124010)

我国北纬40°~45°的狭长地带, 是农业科学界普遍认同的出产优质食味水稻的最佳气候区[1],盘锦(北纬40°29′~41°27′,东经121°25′~122°30′)恰好处于此间,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生产的稻米口感好、食味优良,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 盘锦市一直重视优质水稻生产,其现代化水平、产业化水平逐年提高,处于辽宁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本文分析了盘锦优质食味水稻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促进盘锦水稻科学合理地由“产量型”向“食味型”转变,为提升盘锦水稻产业发展水平及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指导。

1 国内外优质食味水稻的发展现状

在优质食味水稻研究方面,日本、泰国、美国、澳大利亚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日本在优良食味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及贮藏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均居国际领先水平, 其代表品种越光(Koshihikari)虽然易倒伏、不抗稻瘟病,但是食味好,深受市场的欢迎,因此种植面积最大。美国是国际上较早开展优质食味水稻育种研究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大米出口大国之一, 代表品种有Lemomt、Katy、Cypress、Jefferson 等。泰国优质食味香稻以米粒修长、蒸煮后香味扑鼻在世界稻米中独树一帜,出口量巨大。另外,澳大利亚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培育出一批优良食味水稻,如用于出口日本市场的Millin,以及可与泰国香米竞争的Kyeema 等[2-6]。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国对稻米品质有所忽视。直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我国才较为系统地开展稻米品质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科研攻关, 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及食味品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为了应对加入WTO 后面临的国际市场挑战,2000 年我国开始实施国家优质稻谷新标准(简称国标)。该标准与农业部1986 年颁布的优质食用稻米标准(简称部标)相比,对稻米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食味品质指标,更强调其商品性[7]。 现阶段,已有多家育种单位开展了优良食味水稻的研究。其中,黑龙江省五常市中粮美裕长粒香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香稻品种五优稻4 号(稻花香2 号),以食味优良、香气宜人名扬海外。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水稻食味上侧重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代表品种为南粳46[8-10]。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在滨海盐碱地稻区优良食味水稻的研究上成果颇丰,代表品种有盐粳939、盐粳219、盐粳313 等,其中盐粳219 荣获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品鉴金奖。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的优良食味水稻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也处于先进水平,代表品种有辽星1 号、辽粳433、粳优653 等,其中,“辽星”牌稻种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辽粳433的食味媲美日本品种越光[11-13]。

2 盘锦优质水稻的发展历史

盘锦地区种植水稻的历史最早记载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9 月,抚民通判柴朴修撰的《盘山厅乡土志》。 该志书物产·第十四记载:“稻,水旱二种,俗曰粳”[14]。历经百余年,盘锦水稻种植品种多次更新,人们在锲而不舍的探索下,最终找到了适宜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据《满洲开发四十年》记载:1913 年“满铁”农事实验确认,日本内地的早生大野和鱼尾适应南满地区种植, 并依靠纯系分离培育出大原和万年两个品种。 1929 年,经熊岳试验场人工杂交出京租、嘉笠两个品种,盘锦开始按配额使用京租品种。1935 年日本品种信友早生开始在盘锦种植并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 占种植总面积的85%。1953 年引进日本品种陆羽132 和农林1 号,种植面积占16.5%。 1955 年引进日本品种卫国,种植面积占89.4%,取代了信友早生。 1958 年大面积应用农垦19、农垦20、农垦21 等品种。1963 年农垦21 取代了卫国品种。 1972 年引进日本品种丰锦,经3 年试种后推广。 1977 年引进杂交稻品种丰优57 和黎优57,1978 年种植面积占80%。1980 年引进日本品种秋光。1984 年引进沈阳浑河农场品种辽粳5 号。 1989 年后,大面积使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培育出的辽盐2 号、盐丰47、盐粳48 等品种[14]。

新世纪以来, 盘锦水稻开始了全方位的飞速发展。作为我国优质水稻的主产区之一,盘锦地区现有水稻种植面积约10.7 万hm2, 总产量103 万t,平均产量647.4 kg/667 m2,属于水稻超高产地区。盘锦大米首批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在产量水平、机械化程度、产业体系构建上都处于辽宁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 盘锦大米的知名度已享誉海外,品牌价值达529 亿元。

3 盘锦优质食味水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应用问题

提起优质食味水稻品种, 人们一般最先想到的是日本品种越光、黑龙江五常的稻花香等,既有地域品牌,又有品种特色;而与之相比,盘锦大米在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应用上还存在差距[15]。 现阶段盘锦稻区常年种植的品种是盐丰47,其在高肥高药的条件下食味普通,但产量超高,最高产量在900 kg/667 m2以上; 而优质食味水稻盐粳219等,一般产量在650 kg/667 m2左右,如没有良好的市场销售渠道,其单价只比一般水稻略高,难以填补产量的差距。在稻谷利润逐年降低的情况下,大部分稻农、 米业为追求效益不得不连年种植高产品种, 导致产量水平相对一般的优质食味水稻品种难以推广应用。

3.2 优质食味水稻栽培技术普及率问题

目前, 盘锦市围绕盘锦大米已制定了一系列的地方标准, 相关科研单位在优质食味水稻生产过程中的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收获及品质检测等技术研究方面也日趋完善, 为发展优质食味稻米生产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但现阶段盘锦水稻种植仍以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为主, 优质食味水稻生产的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家庭经营的分散性决定其交易成本高、效率低,农户获取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的能力差,先进高效的种植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较低, 农户种植观念和技术水平提高难度较大, 导致在生产过程中过度施用化肥农药,既影响了稻米品质,也污染了环境,逐渐形成了“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局面。

3.3 优质食味稻米产业化经营问题

盘锦市水稻产业化起步较早, 现有米业龙头企业多家。企业通过建立优质食味米生产基地,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总体处于国内先进行列。但产业整体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多数米业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标准化、规模化较差,没有品牌,没有拳头产品,只能“随行就市”,企业可持续发展难以保证; 二是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体量大、投入高,但高端产品、高利润业务占比率较低,整体利润微薄。 总的来看,盘锦水稻产业目前尚不能够很好地与市场对接, 在国内市场销售中仍以“大路货”居多。 虽然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质食味大米品牌,但由于经营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知名度与国外的日本大米、国内的五常大米等相比存在差距,市场竞争力仍需加强[16]。

4 盘锦优质食味水稻发展对策

4.1 加强优质食味品种的培育,促进盘锦水稻品种结构调整

习总书记指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加快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培育是推进盘锦市水稻品种优质化进程及结构化调整的关键。 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盘锦地区科研院所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优质食味种质资源的引进和筛选,促进优质食味品种的选育[17]。 同时,根据市场导向、人们口味及健康需求, 积极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育开发专属专用水稻新品种,构建具有盘锦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的优良食味水稻培育体系, 进而打造盘锦代表性优质食味水稻品种, 为品牌建立和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4.2 强化先进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保证优质食味水稻生产

围绕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以“少打农药、少施化肥、优质高食味”为核心,结合优质食味品种特性及优质稻米形成机理, 逐步开展水稻提质增效绿色栽培技术研究,包括品种布局、肥料运筹、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适时收获、科学烘干贮藏等。 同时,要加强地力保育技术研究,高效结合秸秆资源化以及有机肥、 缓释肥、 微量元素肥、生物肥、化肥增效剂等施用技术,逐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面源污染,改善土壤质量,保证优质食味水稻生产。此外,应加大对稻农、合作社、企业及农技推广人员关于优质食味水稻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以保证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的“最后一公里”。

4.3 提高优质食味水稻生产标准化、 规模化水平,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推进优质食味水稻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分散性农户经营渐渐向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转变, 并在规模化和标准化逐渐成熟的情况下, 逐步培养大型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引导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来, 成立各类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重点发展服务功能齐全、经济实力较强、体系完善、运行规范的具有自主服务品牌的专业化服务组织, 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盘锦水稻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转变。

4.4 推进高影响力品牌建设,让盘锦大米深入人心

针对盘锦大米优质不优价的不利局面, 在相关技术体系和推广经营模式基础上, 加大高影响力品牌打造力度,提升品牌价值。一要重点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 强力塑造地域优势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扩大宣传,依托盘锦地区物流资源优势,做大营销网络,并借助新型营销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大数据、“互联网+”等多元化平台着力加强盘锦稻米文化的打造和宣传推介; 二应侧重建设品牌满意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稻米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18],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体系执行,提高品牌忠诚度,让盘锦大米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食味盘锦稻米
河南黄淮稻区优良食味粳稻研究进展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空中俯瞰辽宁盘锦血色海滩 多彩画卷美得惊艳
下一站,盘锦
打造舰队 共享发展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