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2-11-20福建省惠安科山中学庄丽玲

亚太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利用微知识点微课

福建省惠安科山中学 庄丽玲

当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进一步提高,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再加上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增大,碎片化时间较多,各类时间较短且内容精练的微视频不断涌现,符合人们所需,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始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成果。本校部分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引入微课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本文分析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指出部分教师在应用微课开展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一、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贯彻落实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无论是在知识点上还是内容上,难度均有较大的提升。数学本身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部分学生由于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在学习上会较为轻松,这就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厌倦心理;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会因为难度过大而丧失学习兴趣。将微课引入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知识点和重难点内容制作成语言精练、重点突出的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选择难度较大的内容,基础较弱的学生可选择较为基础的内容,更能将其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反复播放,直到自己完全掌握知识。微课模式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二)全面落实教学中各个环节

将微课引入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可将其利用到课程的导入、重点和难点的讲解、课后复习以及知识的拓展上,可全面落实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降低了数学学习难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仅以“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听”为主,加上数学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很容易使学生由于难度太大而丧失学习兴趣。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其中的音频和视频形式可以有效地将知识点进行简化并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听觉和视觉得到共同调动,来全方位地理解知识点。学生更可利用微课里的知识点内容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和复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更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今后各门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微课,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可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更能带动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需遵循相关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适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微课,需提升其适用性。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多,在应用微课时,需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来应用不同类型的微课,针对不同的类型来做好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等腰三角形”为例,由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等知识点关联性较强,教师在设计教学微课的过程中,可先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制作到视频中,利用问题方式以及情境模式来为学生导入知识点。然后再利用引导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由组内自行操作等腰三角形的各种变形,并在组内开展讨论,来完成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并对证明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

(二)实用性

微课由于其短小精悍、内容概括性较强等特征,在教育领域被广泛运用,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整体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一般利用10分钟以内的时长来对知识点进行精准概括和讲解。因此,在微课的设计以及制作上,需遵循实用性原则,避免内容中包含过多的音乐或者动画等,既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降低了资源利用率。

(三)易用性

微课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辅助工具出现的,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以及降低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难度。因此,在微课的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需保证其易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利用微课开展预习为例,教师可将预习内容制作成微课,利用问题启发的方式,使学生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即可进行观看,并完成预习要求。保证学生方便使用,才能更好地利用微课进行学习。

三、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微课制作不合理

微课的引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且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但部分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和以生为本,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视频。在内容选择上,仅以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作为参考,忽视学生之间数学水平的差异,导致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二)课堂氛围较为枯燥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引入微课时,由于微课中包含教学内容的全部知识点,学生可实现自主学习,这就对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师生加大互动力度,活跃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教师,而教师更能通过学生的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沟通较少,课堂氛围较为枯燥,教师无法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从而无法真实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利于教师完善微课内容。

四、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对策

(一)利用微课营造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数学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遇到问题,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针对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微课来营造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需立足于教学大纲和课本知识,结合初中生身心发育特点,合理制作微课视频,以多种形式来呈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构建出合理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以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一次方程组”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将鸡兔同笼的内容制作到微课视频中,为学生构建出一次方程组的情境,将复杂的解法转变为更容易理解的故事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降低了一次方程组的学习难度,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

教师更可借助微课将抽象的知识点进行直观展现,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教材内容。以初中数学“旋转”为例,由于该知识点涵盖对称以及旋转等内容,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建模能力才能开展学习,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可利用微课将复杂的图形旋转内容进行动态展示,将其具象化,可有效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二)利用微课开展课程导入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课程导入环节极为重要,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课程本身上来。良好的导入环节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课堂参与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微课由于其自身结合视频、音频等特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初中数学“几何图形”为例,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可加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几何图形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可鼓励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物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提升课程导入的有效性。

(三)利用微课进行重难点的讲解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其难点内容和重点内容相较小学数学均有较大的提升,更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相对宽泛,没有针对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理解上出现极大的问题。针对于此,教师在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时,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提炼出来,利用图片或者时长较短的视频制作成微课内容,要求学生进行观看。观看结束之后,教师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合作讨论,来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若学生无法解决,教师可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解决思路,引导学生得出问题答案,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促使学生提升协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延伸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可将知识点以视频和图像的形式更好地呈现出来,教师更可利用微课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入难度较高的内容,来提升教学效果。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学校内部网络建设资源数据库,将微课视频和教学资料放到数据库中,加大共享力度,便于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也可以利用数据库来对知识进行延伸,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更能拓宽学生知识面,促使学生数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以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勾股定理”为例,教师在利用微课讲解勾股定理时,可扩展延伸勾股定理的发展历程,如中国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或者2500多年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利用微课展示勾股定理在我国和世界上的发展历程,在提升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认知程度的同时更提升了其对数学文化的认知程度,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发展历程,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不仅在教材内容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考试内容上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在中考中,数学考试的出题方向也呈现出多样化以及灵活性趋势,来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为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新课改带来的考试内容的变化,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应用微课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方向,更能借助微课来加入多元化的练习习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以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为例,教师在讲解完教材内容之后,可运用微课来增加与之相关的课外练习内容,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教师也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下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布置给学生,促进学生的数学水平全面提升。

(五)利用微课开展复习

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通常将一个知识点制作成一个简短的视频,总结性较强,针对性也极强。学生不仅可利用微课更好地开展知识点的学习,更能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利用相关微课视频来及时定位自己掌握较为薄弱的知识点,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选择复习内容和练习内容,复习效率较高。教师可利用微课内容来开展课后习题的练习,将难度较高的练习题利用微课的方式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解答;还能将解题思路也利用微课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题目内容,提升解题效率。

微课的出现符合当下时代发展对于教育的更高要求,以及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因材施教,落实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微课的积极作用,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微课营造教学情境,进行重难点的讲解,更可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复习,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有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利用微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