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父母教养方式 提升孩子心理健康水平
——以贵州省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2022-11-20

江苏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年段过分教养

曹 薇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缺乏家庭温暖与理解、过度的惩罚与严厉、教育态度上的不一致、父母对孩子行为缺乏监督和指导等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现状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1]父母的教养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孩子对待和适应环境的方式。如果家长存在攻击行为倾向,那么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更大。父母采用民主教养方式,可使学习不良孩子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在同伴交往中受到欢迎。[2]

不同学者从依恋理论、社会学习论及家庭系统论等角度阐述了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在早期亲子关系中,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无法对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恋感,就会对周围的人甚至整个世界不信任,容易产生敌意。[3]父母的精力投入、养育方式、情感态度会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贵州省贵阳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市和兴义市部分学校抽取3177 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小学5所,初中7所,高中8所,覆盖了市、县、乡镇各级学校,男生1654 名,女生1523 名。调查共发放问卷3177份,回收有效问卷3021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10%。

2.研究工具。

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两个量表信效度较好。

3.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

1.贵州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44.46%,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占总数的36.68%,中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占总数的7.48%,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者占总数的0.30%。由各因子得分可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学习压力感、情绪波动性、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别是66.30%、62.43%、61.67%、55.58%、46.3% 和49.29%。与国内相关研究对比[4],贵州省中小学生心理状态欠佳或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倾向者所占比例不高,本次调查结果与其他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情况相似。[5]

2.中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特点。

不同性别、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方面,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偏爱被试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在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维度在0.01 水平上显著差异,过分干涉维度在0.05 水平上显著差异。父亲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高中生在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维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年段学生;高中生在父母过分干涉维度显著高于初中生,高中生在母亲过分干涉维度显著高于小学生。

3.中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方面,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维度及母亲教养方式方面,偏爱被试维度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而母亲教养方式方面,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与父亲教养方式方面,偏爱被试维度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调查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似。[6]

三、讨论分析

1.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从数据分析得知,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父母对男孩子表现出更多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而在情感温暖、理解,过度保护维度没有男女区别,这可能与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性别认同有关:男孩子天生调皮好动,女孩子文静听话。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对男孩子更为严厉,倾向于采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而对女孩子则更为宽容。父亲倾向于采用惩罚、严厉,否认、拒绝的教养方式,而母亲教养方式上则更多表现为过分保护。这可能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父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会孩子更多的运动技能、社会技能等。而母亲更关注家庭,不仅需要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温暖与支持。

2.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从数据分析得知,不同年段中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高中生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维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年段学生;高中生在过分干涉维度显著高于初中生,高中生在母亲教养方式方面,过分干涉维度显著高于小学生。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情感表达及社会适应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正呈现心理发展的成人感与生理发展半成熟状态之间的矛盾,其自我成人感意识增强,如果此时父母还对孩子过分保护,倾向于采用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则会显著增加亲子冲突。青春期的孩子兴趣爱好广泛、社会交往增多,接受大量新鲜事物。受升学压力的影响,父母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业表现,亲子之间的冲突与隔阂随之增加。父母更多采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这样的教养方式并不适合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疏远。

3.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从数据分析得知,父母教养方式方面,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维度及母亲偏爱被试维度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孩子在同伴群体中更易被接纳,乐群性较好,会表现出情绪稳定、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父母采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孩子在同伴群体中容易被拒绝且不易被群体所接受,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对人冷漠并且会有逆反心理倾向;父母采用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强、容忍性差,性格孤僻,做事瞻前顾后,害怕与外界接触,从而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父母教养方式会受到原生家庭影响而代际传递,孩子通过察言观色、行为体验会习得这种家庭教养方式,从而影响孩子的人格特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还受到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父母面对各种压力,长期情绪紧张而无法自我调适,容易产生烦躁、愤怒、紧张不安等消极情绪,还有可能会导致他们的社会功能减弱。

四、对策建议

1.重视父亲教养方式,用情感温暖、理解取代惩罚、严厉。

父亲要回归到家庭教育,应多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民主型教养方式,少采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专制型教养方式。同时,还要避免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的权威型教养方式。父母应通过学校家庭课堂、网络家长培训、同伴育儿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提升科学育儿的能力。另外,还应打破社会性别角色观念,尊重孩子性别差异,多给男孩子一些宽容与理解,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的教育思想。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关键在于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合理归因,父亲应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取代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

2.父母要尊重不同年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多理解沟通少隔阂冲突。

父母要了解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小学阶段是引导孩子全面认识自我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特长,培养孩子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中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在面对升学压力时,父母应扭转“唯分数论”的片面观点,立足于孩子的终身发展观,理性看待孩子综合素养与学科成绩,引导孩子对自身能力及努力程度进行合理归因,做好学业目标分解以及时间管理,为孩子营造安全包容的家庭氛围。父母应尽可能做到“三多三少”,即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多倾听孩子的内心诉求,多沟通交流发现孩子的进步;少用停滞不前的眼光看待孩子,少用简单粗暴的体罚解决问题,少用拒绝否定的冷暴力漠视孩子的努力与成长。

3.优化父母教养方式,提升父母育儿水平。

在家庭关系上,树立父母是孩子教育第一责任人,祖辈只是协同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尽量减少隔代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家庭中应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相互尊重,真诚对待彼此;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避免用成人的视角否定孩子。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父母要统一目标认识,相互沟通,共同协商教育策略。同时,还应在情感态度等方面保持一致,共同维护各自的威信。在教养态度上,保持教育观点的统一性,采取非干涉、理解信任、民主宽容、合理的教养态度;在语言沟通上,多使用接纳、同理、温暖、正向积极的语言,用温暖关怀、平等交流的方式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多积极鼓励少拒绝否认,多情感温暖少惩罚严厉,多正向语言少冷漠无视;在行为方式上,父母每周选择固定的一天作为亲子陪伴活动日,小学阶段更多以亲子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中学阶段以亲子互助交流为主要活动形式,增进亲子共融的生活体验。

综上,在新时期家庭教育方式改善过程中,应重视改进父亲的教养方式,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取代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父母要尊重不同年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多理解沟通少隔阂冲突,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关系及教养方式上提升育人水平。

猜你喜欢

年段过分教养
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跟踪导练(三)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怪你过分美丽,让我一见钟情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你是“过分幻想儿童”吗?
一只有教养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