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2022-11-20宋美霞

江苏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胜任心理健康心理

宋美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职责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心理能力辅导与教育[1],主要途径之一是由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帮助、互助、自助为机制,探讨学生成长中的共性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健康的情绪情感,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潜能、建立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2]。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力直接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指担任心理健康教师这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必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邓林园等人对任教年限在5 年以上的中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认为教学能力是心理健康教师的核心胜任力特征。[3]朱仲敏从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态度(attitude)三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同样认为教学能力是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核心技能。[4]

一、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屈晓兰等人对39 名从教年限为3~5 年的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各维度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其中“有效教学能力”发展相对缓慢。[5]陈虹和叶一舵以福建省为例探析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情况,发现心理健康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亟待提升,具体表现为仅有13.4%的心理健康教师表示能够在心理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点评和反馈;10.7%的心理健康教师认为自己具备驾驭心理课堂的能力;40.9%的心理健康教师认为学生在心理课堂上收获不是很大。[6]

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可能源于以下原因。客观上,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缺少统一教材,教师在确定课程内容时面临挑战;编制和岗位设置等原因使得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通常孤身一人,缺少校内教学研讨机会,从而难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主观上,心理健康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理解不够深刻,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把握不够扎实,缺乏灵活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落差。

二、提升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课前做好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了解学生、建立关系、确定内容等方面,是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础。[7]

1.了解学生。

心理健康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准备课程内容。具体来说,不仅要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容易产生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需求,还要了解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容易引发学生关注的代表性问题和热点话题。这是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2.建立关系。

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效开展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分享内心感受。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3.确定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在选择课堂内容时应注意不以传授心理学概念和理论为目的,而应在相关心理学理论支撑下,通过创设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唤醒学生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从而达到健全人格、开发潜能的目的。

(二)课上提高成效

提前预设课堂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断修炼课堂语言、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师提高心理课堂成效的关键。

1.事先预设。

备课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预设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思考调控课堂的策略,从而确保教学环节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同时,心理健康教师也需要做好“百密一疏”的准备,允许超出预设的“意外”发生,不能因学生未达到预设而生硬灌输。

2.修炼语言。

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灵活性。规范性指向教学目标,意味着教师在传达指向教学目标的关键理念时、在教学活动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语言应该简练、精准、到位。灵活性指向现场应对,意味着心理健康教师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超出预设的“课堂生成”时,语言应该灵活、适度、得当。

3.巧妙设计。

从内容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涵盖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生涯辅导四大主题。在相对固定的主题框架下,心理健康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就要不断创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设计。当然,活动设计并不是要花哨离奇,而是要在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下,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和形式达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融合。例如,以认知行为治疗为理论支撑,以心理剧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比较不同认知方式带来的不同情绪感受和行为后果。

(三)课后及时总结

有关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发现,能够主动总结教学经验并使之形成体系是鉴别优秀心理健康教师和普通心理健康教师的一项胜任特征。[8]心理健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及时反思总结。

1.互听互评。

听评课是心理健康教师实现自我发展、促进专业化提升的必经之路。不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既能解决校内缺少教学研讨机会的问题,又能促进心理健康教师合作学习,即新教师可以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成功之处,有经验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和新教师的交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讨论、分析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头脑风暴式”地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从而群策群力改进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2.学生反馈。

教学经验反馈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他们的课堂感受和体验是教师教学经验积累的直接来源。一位心理健康教师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总结:“每上完一节课,我就发给学生一张反馈单,请学生写下对这节课的评价和感受。日积月累,学生的反馈资料已经能够装订成册。”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反馈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教师对学生的需求更加了解了,对日后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更加细致了。

3.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反思和课堂教学结束后的整体性反思。课堂上的阶段性反思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灵活地处理突发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容应对课堂的生成性问题。课后的整体性反思是指通过思考“教学效果如何”“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课堂中是否有处理不当的地方”“是否需要跟进处理某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特殊情况(如情绪过度激动)”“如何进一步完善教案”等问题,帮助教师全面总结教学经验。随着教师对课堂细节的深入思考,这些经验总结将不仅是个人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成果,更是体现心理健康教师价值感和意义感的源泉。

猜你喜欢

胜任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