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课能听懂 一考就出错

2022-11-20

江苏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蓉蓉案例题目

施 英

一、案例重现

案例一:学得快,考不好

蓉蓉上课听讲认真,接受知识快,做作业也快,每天的家庭作业基本能在学校完成,放学回到家后甚至连书包都不需要打开。从小到大,蓉蓉的成绩都还算过得去,处于班级中上游水平。对于考试成绩,父母并不在意,因为根据蓉蓉每次的考后分析来看,她在考试中做错的题,不是没弄懂、不会做,而是因为粗心。而且任课老师都说蓉蓉很聪明,还有很大的潜力。

但是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蓉蓉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从中游跌到下游。她不再把原因归结为粗心了,同时也弄不明白:明明上课听懂了,做作业也没有问题,为何一到考试就做不出来,时间上还来不及。这下父母也慌了神:考试时掉链子,不是粗心,也不是上课听不懂,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案例二:强科不强,弱科更弱

高中分班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小毅格外上心。他分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劣势后,制订了一份“扬长稳短”的复习计划——对于并不擅长的语文、英语学科,无法短时间内突击提升,那就少花时间,求稳就好;对于物理、化学这样的优势学科,多做难题,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胜出。于是,他铆足了劲地复习,但考试结果并不理想。自认为有把握的优势学科成绩平平,排名中等,其他学科因为复习不充分,考出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分。

这次考试给小毅造成很大的打击,他开始嘲笑曾经盲目自信的自己,希望通过加倍的努力来提高成绩,他上课更认真地听讲、做笔记,课后争分夺秒,大量刷题。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小毅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紧张,一些平时会做的题目,考试中也出现卡壳、答不出来的情况,但是出了考场,他又全都想起来了,为此他遗憾不已。

二、听懂和考好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听得懂,说明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模仿和执行基本的指令。听懂是考好的基础,但听懂不一定能考好。听得懂却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不少人会把“粗心大意”“心理素质差”当作主要的影响因素。家长要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才能帮助孩子在考试中突破困境。

1.“粗心大意”背后是学得不扎实。

接受知识快的孩子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聪明,只是粗心罢了。但事实上,“粗心”是学得并不扎实的一个借口。很多父母都有考驾照的经历,在初学阶段,听懂并牢记教练的指令遵照执行,好像是学会了,但是正式上路时,一旦遇到红灯、陡坡或突发事件,还是会慌了神,手忙脚乱,操作错误。这是粗心吗?显然并不是。这是练习不够导致的必然结果。

案例一中的蓉蓉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她确实学懂了、会做了,但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停留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上。心理学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其规律是先快后慢。第一天学习的内容如果没有及时复习,第二天就只能记住25%左右。蓉蓉每天放学回家后书包都不打开,没有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学得快,忘得也快。小学时因为课程内容简单,第二天通过听讲尚能跟上,考八九十分不成问题。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仅依靠课堂上被动听讲,而在课后不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和查漏补缺的复习,考试时就会出现似懂非懂、头脑混沌的情况。

2.“心理素质差”背后是考试心态偏差。

有些孩子平时学习认真,基础牢固,作业、测验情况都非常好,但在期中、期末等重要考试中就是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案例二中的小毅太想在考试中取胜,从制订的复习计划中就可以看出他求胜心切。然而,考试结果却是“强科不强、弱科更弱”,这样的结果更是让他丢失了自信,之后引起连锁反应:一些平时很简单、很熟悉的知识点在考试中无法记起,考试过后又突然想起来。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舌尖现象”,意思是感觉答案就在嘴边,但就是说不出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时,大脑控制兴奋与抑制的神经系统失调,对提取大脑中储存的原有信息造成障碍,思维和记忆都受到影响,所以在考试中做不出题。在走出考场之后,紧张情绪消除了,大脑的功能恢复了,于是,绞尽脑汁解不出的题目可能瞬间就会做了。

三、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听得懂且答得对

研究表明,造成孩子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可控因素的差异。因此,课上听得懂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改进学习方法来巩固知识和技能。

1.深度学习,他讲你听。

听老师讲课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当时听懂了,当堂作业会做了,是短时记忆在起作用。家长可以做一回“学生”,让孩子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自己讲明白了,让家长听明白了,说明孩子真的掌握了。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愿意当“老师”,教单词、讲课文、讲例题、出题给家长做等,都能调动孩子梳理知识、巩固技能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被动听讲到主动理解并阐述,这样的学习方式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是一种深度学习,是帮助孩子从混乱、生疏走向有序、熟练的学习过程。

案例一中的蓉蓉写作业迅速高效,说明她的理解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都不错,但是即使在学校已经完成作业,父母也要督促她每天回顾所学内容,把前一天的家庭作业或当天课堂作业的错题讲给父母听,从而把上课听懂、当堂记住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案例二中的小毅有着较好的理科基础,与其大量刷题,不如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弄懂错题上,研究题目在考什么知识点,需要理解什么概念,然后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概念,并结合例题或错题的讲解再次强化知识点。一道题真正弄明白了,可以举一反三,用类似的题目加以巩固。

2.勤于复习,“过度”学习。

学完知识后必然会遗忘,但遗忘有规律可循。针对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父母可以督促孩子尽早复习学习内容,学完当天一定要复习,第二天再次复习,之后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可以把周期拉长,如第四天进行第三遍复习,第七天进行第四遍复习……那么,复习到什么程度能够牢固掌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示,在复习时,150%的“过度”学习效果最佳。例如,如果孩子读了6遍把一篇课文背下来了,那么读9遍就能取得更好的背诵效果。

案例二中的小毅对文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在复习中的态度是消极的,认为反正学不好,无法提高,就不愿意努力了。父母可以与小毅一起分析他文科弱势的原因,引导小毅把对待理科学习时积极主动的态度迁移到文科学习上来,遵循遗忘规律,制订并严格执行复习计划,花的功夫到位了,会做的题多了,自然就不会畏惧了。

需要强调的是,“过度”学习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超负荷地学习,而是借助理解记忆、多感官记忆等方法,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以便在考试时能将知识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

3.调整心态,考在每天。

作业和考试都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但有不少家长和孩子只看重考试而轻视作业。由于考试的次数较少,就更突显了考试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容易在考试中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正确看待作业和考试的作用和关系、调整好心态尤为重要。蓉蓉的父母要引导她把每一天的作业都当作考试,认真对待,在作业中及时弥补知识的漏洞。而小毅则需要调整心态,把考试当成作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如“理科是我的强项,平时怎么练我就怎么做,没什么好怕的。”“我虽然文科成绩暂时落后,但我能尽力把会做的题做对,在考试中寻找差距,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如果在考试中出现“舌尖现象”,要保持冷静,可以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尝试回忆与题目相关的课程内容和笔记,从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线索。如果一下子想不起来,可以暂时把注意力从这道题目上移开,以免耽误过多的时间,影响全局。也许会在做其他题目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而茅塞顿开,也许在做完所有题目再来回看时突然有了思路。即使真的做不出,能通过考试找到自己没有熟练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一种收获。

总之,家长要重视孩子平时的学习状态和心态,让孩子在听懂的基础上深度学习、有效复习,在每一次作业中训练考试技巧,让考试成为一种常态,不畏惧考场,实现由“听懂”到“答对”的跨越。

猜你喜欢

蓉蓉案例题目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蓉蓉& 渝渝
样板案例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追根求源
A Report on Observ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es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世态百象7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