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航空救援力量体系的几点思考

2022-11-20赵杰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昆明航空救援支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直升机救援应急

■ 赵杰 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昆明航空救援支队

作为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组成部分,航空应急救援应“全灾种、大应急”的时代召唤而生,亦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最有效的应急救援手段。航空救援的核心是救援,如果把飞行队伍比作是航空应急救援力量的翅膀,那么建设“轻骑兵”空中突击队就是航空应急救援的一把利剑。因此,必须深入开展任务需求论证,加快构建“直升机+消防员”模块化力量体系,更加高效地为履行职能使命保驾护航。

一、从“战略全局”高度把握任务需求与难点分析

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没有航空救援的应急救援是没有效率的应急救援。航空应急救援任务的展开,亦需要与之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救援力量。

(一)从任务需求分析

灾害事故具有突发性、紧迫性、破坏性等特点,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保到位就是保胜利。只有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救援、第一时间处置才能发挥最大的救援功效。2008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汶川发生了“5·12”8级特大地震,直升机救援几乎是唯一的救援手段,但60余架军用直升机真正实施救援时已超过“黄金72小时”,且没有一线专业人员,这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直升机救援能力的重要性和缺陷性。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入云南省哀牢山腹地,执行森林资源调查专项任务,于11月14日失联,最终不幸因公殉职。23日22时左右,历经38个小时遗体终被转运下山。此次救援任务,预判之艰难、地形之险峻、环境之复杂、气象之极端、救援之艰难,让所有参与救援人员承受了身体与心理、体能与技能等多重考验。反观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在整个“搜、救、运”的过程中,优势异常凸显,既可应对最艰难的过程又可节省时间,更能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置,为实现最为高效的救援提供最为有效的战略保障和战术支撑,具有单纯地面救援队伍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从队伍建设分析

当前,国家应急管理系统内共有4支航空救援力量,分别为南(北)方航空护林站、大庆航空救援支队、昆明航空救援支队。两支航空救援支队“立足东北大庆和西南昆明,逐步辐射全国”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昆明航空救援2020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队伍组建至今先后完成了广西河池驻防、大理宾川、丽江玉龙等多起森林火灾扑救任务,先后参与完成了“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北京东奥张家口片区安保以及“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等重大演训任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面对“组建时间短、骨干力量少、实战经验缺、安全险点多、机型相对单一以及难以在地理位置极其复杂的地方完成全天候救援任务”等客观因素,特别是特勤队员地面训练多空中训练少、本场训练多任务检验少、基础模式训练多研究思考训练少等短板弱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力的生成。南(北)方航空护林站和其他九支国家森林消防队伍受多种因素困扰,虽然在乘机巡护、联合演练、快速投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占比不高,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同时,在高山灭火、地震救灾、水域(山岳)救援等诸多救援方面存在经验盲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从任务难点分析

机动能力强、响应速度快、救援范围广、受地形限制少……这是航空应急救援的独特优势。但从当前情况看,我国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大多停留在航空信息能力、航空运输能力、航空投放能力、航空洒水能力和航空拍摄能力。然而,自然灾害破坏力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灾区任务一线都缺乏专业救援设备,在灾害事故发生后,这些又都限制了救援工作的开展。面对“全灾种、大应急”新的背景条件下,航空应急救援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又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航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础上,围绕“直升机+消防员”模式怎么建、怎么训、怎么战的谋划还不够到位。随着航空救援力量的扩大,飞行机械故障也呈多发频发态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载人救援的广度。战斗队意识、任务队意识和一招制胜意识树得不牢,“直升机+消防员”救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成型的可借鉴的经验,截至目前,航空救援的路径还没有完全打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从“时代召唤”高度探索模块化力量体系建设

模块是系统的构成要素,既可以构成系统又是系统分解的产物,可以组成新系统乃至复杂的大系,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模块既可以是电子元部件又可以是装备物资分类存放,更可以拓展为整体作战单元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聚焦任务模块化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自然灾害日益频发、人为灾害层出不穷、环境灾害不断恶化。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呈现日趋严重的发展态势,作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力量,所担负任务正向“两主+N”转变。任务种类不断扩展、需求不断激增、考验不断提升,如何真正具备应对“全灾种、大应急”的能力素质,要瞄准森林灭火攻坚能力提质增效、综合救援基础能力持续巩固、直升机空中突击队力量体系逐步建立的原则,构建不同任务种类、不同环境要素、不同专业特长的若干任务模块,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要通过开展“实兵、实装、实案”拉动训练演练,锤炼各级指挥、机动、协同、保障各模块要素,探索形成具有直升机支队特色的遂行任务模块化架构。

(二)聚焦编成模块化

在应急救援任务领域,随着职能使命的不断拓展,特别是航空应急救援呈现内容更丰富、力量更多元、关系更紧密、要求更精准等特点,迫切地需要建立与直升机救援相匹配的集成化、模块化、体系化力量构成。力量编组上,要坚持以任务为牵引、以专长为方向、以机组为单元,以模块化为基本力量单元,做到全员纳入,满足独立遂行应急救援任务的能力。人员编成上,以直-8A型直升机为例,每个模块容纳12~15人,涵盖1名指挥员、1名通信员、2名安全员、10名战斗员、1名紧急医疗救护员,每一名成员都要知道自己的编成位置在哪里、需要做什么、遇到各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置,满足独立遂行任务能力。

(三)聚焦装备模块化

应急救援最为核心的就是迅速、高效,要积极探索救援能力最大化,细化乘机编组和装备携(运)行标准,根据处置对象的类型和特点,区分现场指挥模块、森林防灭火模块、山岳救援模块、地质灾害救援模块、水域救援模块等,探索建立自装卸式集装箱、小型标准化模块运输箱、标准化航空运输箱等多种装卸方式和运输手段,要逐步形成配备、储备、运输和投送“全链条”的保障模式。同时,在救援装备的全寿命管理上,要合理区分救援装备与训练装备,达到使用时限或出现安全隐患的要坚决剔除救援装备序列,坚决防止“带病”救援。在救援装备的种类上,要突出指挥器材、通信器材、卫星地面站、无人机和华为云视频等“高、精、尖”装备在救援一线的实战运用,确保“动中通、火场通、全时通”,为实现“千里眼”“顺风耳”保驾护航。

三、从“人机结合”高度夯实“轻骑兵”空中突击分队最大效能

(一)注重人机协同

构建以“直升机+特勤队员”为主体的“轻骑兵”空中突击队力量体系,是提升航空应急救援发展的主要方向,需做到“三个结合”。即地面训练与机上训练相结合,地面训练要重点突出设备穿戴、防眩晕、索(滑)降等;机上训练要重点突出乘机安全规定、安全检查流程、空中环境适应、滞空上升下降训练。战斗员培训与教练员培训相结合,索(滑)降队员要熟知人机结合的注意事项、严格遵守乘机安全规定、熟练掌握索(滑)降和灭火技战术动作。教练员训练重点在理论讲解、教学示范、跟踪问效和督导检查上,使其具备独立组训和配合指挥的能力。日常训练与实战训练相结合,日常训练方面,注重地面训练开展、伴随飞行、人机协同,加强理论研究、任务研究和战法研讨,不断查找不足、梳理问题、总结经验。实战训练方面,要结合靠前驻防、大项演习、任务实战等时机,不断检验实战经验、探索实战模式,在“打一仗、进一步”中实现救援能力的提升。

(二)探索训法战法

要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绝对有优势,重点突出空地一体特战特训。针对森林草原防(灭)火任务特点,进一步完善地面指挥精准洒水压火势、特战队员跟进打火头、索(滑)降队员扑打高山火和悬崖火战法;针对地震、山岳和地质灾害救援特点,要聚焦直升机投送至灾害现场后第一时间通信组网、搜寻标记、伤员救治和空中运送等协同训练;针对水域(洪涝)灾害救援任务特点,要积极探索一线救援人员精准投放、直升机空中悬停、悬停营救、伤员转运等,不断提升现代化科学高效救援能力。

(三)强化任务检验

航空应急救援具备“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救援、第一时间处置”的最大的救援优势,以及一招制胜的能力,需要我们在实战中去检验。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任务研判和战法研讨,不断查找不足、梳理问题、总结经验。要在最复杂情况下历练,充分发掘在深山密林、没有卫星信号或者强磁干扰情况的通信保障能力和院前紧急救援能力。要通过参与实战救援任务,为实战能力找准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磨合指挥协调机制,增强抢险救援能力。

四、从“使命必达”高度锻造航空救援突击队

要以“精锐”为目标,聚焦“轻骑兵”空中突击分队建队使命,选精兵、配精装、抓精训,努力建设应急救援的尖刀目标。

(一)聚焦指挥精准

没有打仗的“合格证”,就没有领导的“资格证”,作为航空救援力量的每一名指挥员,都要把能力素质的提升点放在遂行任务能力上,把任务当平台、把训练当磨砺,以过硬的素质胜任本职岗位。要结合遂行任务和战例剖析,深入剖析反思、查找薄弱环节、拟制对策措施、开展针对性训练,重点解决“不会判断形势、不会把握上级意图、不会定下决心、不会排兵布阵、不会处置突发情况以及不知道该如何召开作战会议”等重难点问题,既要坚决防止因对救援形势预判不足、响应较慢,从而错失了最佳救援时机,又要杜绝盲目、无畏的英雄主义,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救援任务。

(二)聚焦力量精干

为实现科学救援要加强人才培养,围绕“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积极依托凤凰岭国家地震救援培训基地、国际搜救联盟(ISARA)昭通水域救援培训基地等,采取普遍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具备“全域、全灾种”救援能力的骨干队伍,聚焦新标准、实现新跨越,扎实打牢救援能力基础。要定期与国家应急救援力量联战联训,推进航空应急救援与地面救援力量技术交流、能力融合与战法协同。要聚焦直升机搭载特勤队员专业训练模式,要科学制定符合航空救援实际的教学、教案、教具,在实战实训中提升教学相长的能力。

(三)聚焦装备精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按照“立足实战、注重质量、提高效能”的原则,扎实开展救援装备科学论证,依托科研院所,加强机械外骨骼、无人机、消防机器人、声呐探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红外夜视仪等高、精、尖装备配备使用,推动救援装备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结合人机协同训练模式,积极购置符合直升机搭载、运行和自身特点优势的救援装备,满足航空救援装备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以及科技含量高等特点需求。

航空应急救援力量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响应速度快、适用性强等特点,在抢险救灾、森林防灭火、医疗救护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逐步成为救援的主体和人民的期待,必将为打通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直升机救援应急
直升机?
准备好应急包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应急预案的编制
紧急救援
直升机很热等5则
幸福途中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