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宋氏草编”的保护现状与创新开发研究

2022-11-20左艳辉付华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草编文化

左艳辉,付华擎,于 越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政策的引领感召,弘扬传统文化的触动,手工技艺产业化发展乘势而起。“宋氏草编”是吉林省大安市民间传统手工艺,是诸多文化产业中备受关注的生力军。第五代传承人宋文静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一起创收。“宋氏草编”于2018年被列入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保护项目名录。2019年,“宋氏草编”与白城师范学院对接,进行产教研协同发展,快速驶入助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本文重在论述“宋氏草编”如何在取得成绩的过程中确认自身发展优势,在发展机遇中明确面临的挑战,在文化传承中进行创新开发。

一、“宋氏草编”的发展现状

(一)培训学员,迅速壮大人才队伍

“宋氏草编”作为市级非遗项目,其核心文化是技艺传承,培训学员是第一要义。2017 年,在大安市就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传承人宋文静成立了花木兰草编合作社成立,创办鸿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并任校长。在花木兰草编合作社,她整理培训场地400多平方米,开办草编培训班集中授课。同时,为方便学员,培训深入到人员密集的大安月亮泡、大赉、安广等乡镇。培训累计开班70 余场,学员人数达2000 多人。成为非遗项目后,“宋氏草编”不断加快步伐,增强产业化程度,把不被世人所知的家族手工艺,由本地居家制作状态,发展到域外市场。2020 年开始,“宋氏草编”走出大安,到湖北恩施进行交流活动,实现了跨省发展。累计在利川市组织培训26 场,开办5 期培训班,每班学员120 多人,培训学员2815人。在文化执行人的心里,每个学员都是一粒种子,必有秧苗茁壮之时;所有学员都是星星之火,必有星火燎原之势。

(二)赢得利润,及时解除村民忧患

“宋氏草编”由起初不为世人所知的摆摊设点,到口口相传赢得本地用户,由通过手机发图、朋友圈扩散、微商销售,到电商平台扩大影响、进行私人订制,都是立足广种薄收。因为业主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力量不集中,效益不丰,年收入不足万元。管理部门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选择几个有规模、有实力、有市场潜力的业户为基础,成立手工艺品基地。目前,在白城辖区内共有9个草编工艺品基地和3个手工艺品制作协会,运营实施统一培训、统一生产、统一购销。农民最担心的做出来产品没人要的问题解决了,资金流通畅了,收入不断上升。同时,“宋氏草编”不断完善运营机制,从收购玉米叶开始,就让学员“变废为宝”看到钱;在培训期间,全程免费不掏钱;到产品收购时,承诺定点统一进行,学员足不出户就赚钱。每一个环节都给学员吃上定心丸,收到了“人人有货不愁卖,人人能卖有钱赚”的良好局面。2020 年5 月,湖北省利川市创办“农村妇女创业电商平台”,“宋氏草编”推出了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草编产品,产品供不应求,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三)产品研发,恰切丰富文化内涵

原来,“宋氏草编”产品最大的局限是品类单一。传承人宋文静在常见的家居收纳、艺术摆件、私车坐垫、颈椎枕等品类基础上进行创意研发,推出鞋帽、女包、文创草编等多个系列产品,力求满足美化人居环境与生活实用多种需求。“宋氏草编”的产品开发可以概括为两个方向。一是在产品的设计制作中挖掘文化内涵,适当增加文化元素。如巧妙地在草编产品上加入家织布、蜡染、扎染这些富含文化底蕴的元素或工艺,不仅使草创产品在视觉上锦上添花,还在手感上更加柔和服帖。二是充分利用本地原材料资源。原来的草编单纯使用玉米叶,经过创新后,材料以玉米叶为主,辅以乌拉草、蒲棒草、稻麦秸秆,进行混搭设计,融合使用。在帽子和女包的制作中引入拉菲草,不仅拓宽了原材料的供应渠道,也避免了当地草编用料的同质化。

(四)平台展示,有效增强保护力度

“宋氏草编”在市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媒体关注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成为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后起之秀。传承人宋文静2019 年被评为“吉林巧姐”,与“吉林大姐”“吉林网姐”一道成为吉林省女性创业创新创优队伍中的一员。传承人也走上了吉林省妇联“巾帼建新功”系列活动的路演平台,在乡村旅游代言活动中展示风采。“宋氏草编”先后被吉林电视台“视觉吉林”、《白城日报》微信公众号“指尖白城”、《白城师院报》非遗专栏“走进白城非遗”、吉视乡村频道“美丽乡村——吉林省乡村振兴进行时”等报道宣传。

2020 年,白城师范学院师生组队以“响售非遗志在兴农”为作品名称,以“宋氏草编”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为“三创”内容,以传承人宋文静为企业导师,报名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与创业”挑战赛,获三等奖。近年来,“宋氏草编”传承人针对不同群体,创办多种形式培训班,积极参加农艺会、博览会、文化节,使传统手工艺在时代大潮中不断增强冲击力、焕发新活力,守护了文化经济的主阵地。

二、“宋氏草编”的发展优势

(一)有审时度势的敏感度

全面落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宋史草编”应时而起,合世而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宋史草编”主动寻找出路,及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打破了不为人知的局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二)有寄寓情怀的厚重感

非遗产品在历代传承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工艺和审美,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底蕴,是一方水土的自然造化,是一方人智慧的结晶。一座城市的文化气息熏陶渐染着祖祖辈辈人的家国情怀。对市级非遗产品精心培育,让人心存对一座城市的念想,认读文化符号,打造文化名片,为城市文化赋予活力,成为文化执行者的当务之急。2021年8月,在当地庆祝建党百年暨农民丰收节上,“宋氏草编”拿出作品“党旗”和“红船”,草编文化寄寓大安人的深情,给予大安市声望,代言大安的文化繁荣。

(三)有文化叠加的感受力

草编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编织工艺品之一,如果为草编技术正本清源,至少有近万年的历史。传说有巢氏受到鸟巢的启示,以树枝草藤编筑草棚,是人们早期房屋的一种形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见证。“宋氏草编”技艺,纯手工制作,历经五代传承,有上百年历史。繁复的工序,精巧的手法,环保的取材,居家制作的自由,田闲手不闲的安定,不仅能填补生活的经济缺口,还能让执业者静下心来,养成淳朴民风。存续文化基因、贯通中华文脉,是“宋氏草编”的使命担当。“宋氏草编”不仅让村民掌握了赖以谋生的本领,增加了收入,还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方面大力投入,实施培训内容多元文化建构,目的是让更多群众参与,从中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获得多个层面的满足感与幸福感。事实上,人类生活实践正在走向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祸福与共的时代。创始人依托鸿图职业技术学校,将草编技艺、厨艺、旗袍裁剪与制作、常用缝纫技术培训交叉进行。有的村民实现了一专多能,有的村民学到一技之长并找到用武之地。培训中融入的素食文化与健康绿色有机理念,传统服饰与时尚设计创意,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项培训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培养了一批技精业进的人才队伍。

(四)有合作创新的亲和力

受日渐发达的规模化机械生产和高科技产品的冲击,传统手工艺大部分濒危,有产业化潜质的项目少之又少。由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振兴传统工艺的相关政策,要求以传承历史文化为依托,生产性保护优秀文化,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特色,赋予其新的活力。有政策保驾,时代大潮的推动,草编作为特色产业、文化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宋氏草编”突破了“同行莫入”的局限,坚持合作共赢。传承人及管理人员均认识到汇聚人才、扩大规模、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积极探讨“以人为本”的活态传承特质,探究“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的问题,形成大格局大情怀,先知先觉与同类技艺交融合作、资源共享。2019 年开始,传承人宋文静先后到附近乡镇多个柳编、草编公司及合作社进行走访交谈,切磋经营,谋求合作。如,与本地岳新草编合作社协议结盟,双方实现了在材质、技法、品类等方面各自独树一帜,自主生产,在管理、营销、培训等方面又融合共建,携手同行。

三、“宋氏草编”的创新路径

我国草编非遗项目除了山东莱州、江苏徐行、河北大名草编等一些规模较大外,普遍存在着制作规模小、传承机制不完善、缺少消费者体验、贸易平台支撑不力、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对于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大胆创新,开拓思路,“宋氏草编”的实践和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深化高校合作

近年,高校发展重视为地方服务,实践校企合作、产教研协同发展,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展实践教学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缓解传统文化产业面临技术人才短缺,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的窘迫,高校的人才科研优势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短板对接互补是有效路径。2020 年,白城师范学院组织申报的“大安市级非遗‘宋氏草编’的保护与开发研究”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1 年,“宋氏草编”参与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该课程共100学时,实践部分包含40学时,与通识课程“传统文化概论”双管齐下,打开了课内外教学有机结合的又一条通道。接下来,双方还将陆续推进“非遗进入文化产业园”项目、文化创意工作室、传统工艺体验坊的规划建设。同时,与高校的合作不单能给平实朴素的传统草编技艺注入鲜活的思想,为草编事业增添活力,还能让大学生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树立自信、自强的信念。

(二)调整经营策略

“宋氏草编”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求新,探索推行了“一村一品”经营策略。这样避免了因品类空间不足造成的供求失衡,避免了因村村竞争激烈导致的矛盾重重,保证了“品品有产出,货货有需求”,也保证了“供者有收入,求者有满足,生意无漏单”。但从长远发展看,倡导“一村一品”的经营策略有局限,“一村”毋庸置疑,而“一品”长时间循环往复就会出现重复性操作带来的故步自封,还会固化“一村”之内求同思维带来的古板与僵化。如果适时调整为“一村一品一绝活”,激发村民的求异思维与非凡的创造力,会出现“鲶鱼效应”,有“绝活”这个“入侵者”,村民的潜在能力会迅速得到挖掘。

(三)制定研发计划

“宋氏草编”的长久常新必须走社会化、生活化、市场化道路。

第一,白城辖区湿地自然保护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可在景区创建传统手工艺体验坊,打造人文景观。游客不仅能够获得体验,也能够获得自己制作的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手工制品。第二,着力观赏性、艺术性、特色鲜明的设计制作。现在,材质混搭、图案拼接、绣片使用、立体嵌花等多种手法的使用,创新设计的空间较大。个性化制作服务也有待开发。第三,提升产品内涵。受“轻装修,重装饰”的现代人居环境设计理念影响,受众对所居环境的装饰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于草编产品,人们除了有外观造型、使用性能的需求,更注重对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的追求。草编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本身就带着一种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体现出浓重的自然而淳朴的生活氛围,特别是对人文情怀的崇尚[3],其他材质无法替代。第四,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民文明素养提升相结合,从而既增强农民物质获得感,又提升精神幸福感,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想目标。草编技艺易在农村传承,能够通过“非遗+乡村旅游”“非遗+乡村振兴”“非遗+绿色产业”等模式助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草编使用玉米叶、秸秆等农副产品,可以直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农村焚烧秸秆的焦虑与困惑。在乡村发展绿色产业,进行草编衍生品开发,对乡村文化进行区域特色布置,与空间装饰艺术等融合发展,将会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力量。

(四)打出原创手工招牌

产品的生命力在于销路,有市场需求才有前途。无论是传统制作、实体经商,还是电商时代、线上营销,原创手工还是深受消费群体青睐的。随着销售方式的更新迭代,“电商+实体店”营销模式是草编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主要路径。各平台直播带货、第一书记代言等新手段和快捷模式不断出现。对需求日益高涨的草编手工艺品来说,经营者还要有品牌意识,看到草编市场品牌的优势。品牌首先要在文化产品领域获得声誉,进而才能在诸多原创品牌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吉林巧姐”品牌,由吉林省妇联精心培育创立,于2013 年进行商标注册,其经营采取省、市、县同步推进和项目化运作方式。“吉林巧姐”品牌的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策略就是统一实施依托基地推广。借助《中国妇运》“传承品牌,激发活力‘吉林巧姐’助推乡村振兴”专题报道,传承人宋文静推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花木兰草编”。目前,“花木兰草编”订单量与日俱增。未来,“宋氏草编”应着力打造“花木兰草编”,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品牌价值。

四、结语

事实证明“宋氏草编”的文化传承、生产性保护与创新开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内涵更加丰厚,乡村振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潮中底蕴更加坚实。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开发,主要靠文化认知、传承悟性和开发潜力,内驱力起决定作用。新时代赋予它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是外在条件,内因与外因有机结合才能有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草编文化
临汾草编吉祥物入驻北京冬奥村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大名草编的工艺风格及出路探索
闻喜草编:曼妙于指尖的技艺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编织草编 助民增收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