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2022-11-19李双羊

读与写 2022年2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效率教学方式

李双羊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盐井中学 西藏 昌都 854500)

就我国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效率较低,造成整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低下,而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实行减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基础,而教师需要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行减负增效来进行思考,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增加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减负增效的基础上,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此来改变整体的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结构,通过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展开个性化教学,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展开相关的研究与讨论。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意义

减负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增效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当前我国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这不仅体现于学生的课后作业当中,而且还体现在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当中。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进程当中国民素质有了很好的提升,对于教育事业越加重视,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学生报了许多的课外班与辅导班等,再加上初中教学本身就内容繁多,而在长此以往的压力下很有可能就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相关政策的不断深化,减负成为了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决策。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将一节课的时间设计的满满当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分不清教学重点,只能靠硬背的方式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并且教师在布置学习作业是要求比较严格,必须要求学生按时按量的完成作业,否则将会得到严厉的惩罚,例如增加作业数量或者展开教育批评之类,造成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重,而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中长久以往的就会造成一定心理上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而通过实现减负增效,在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生压力的同时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且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保持积极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从而更好的保障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2.1 转变教学观念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想有效的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实现减负增效,首先就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驱动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以此来达到减负增效的语文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开的长久以来,都是采用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而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无法对学习问题展开自主思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并不能很好的分清教师教学的主次,导致学生只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部背诵,依靠死记硬背来达到学习效果,尤其是对语文课堂教学这一门课程来说,本身就包含着较多的背诵内容,而且一字之差就可以影响全文的含义,使得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当中较为严格,并强制学生进行记忆,通过罚写、罚抄等形式让学生加强记忆,而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整体的学习压力有所提升。

而如何才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教学责任从以往的主体转化为主导,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并非掌控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语文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次,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分清教学主次,并在展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例如,语文教材《孙权劝学》这一节课选自《资治通鉴》,孙权来劝诫吕蒙进行学习的故事,在这篇课文当中着重地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而且本篇课文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进行叙述,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下面的注解来简单的对文章进行翻译,并尝试概括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能够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对课文进行熟悉了解当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1]。

2.2 营造和谐融洽的语文课堂氛围。在上述文段当中也曾简单地叙述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教师要想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有效的降低学生对学习压力,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还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氛围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第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于两种关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而学生之间由于年龄较为接近,且有着很多共同话题,使得学生之间的友谊关系异常强烈。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本身就存在着年龄界限与身份地位之间的误差,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学生对教师有着本能的畏惧与恐惧心理,教师要想营造和谐融洽的语言课堂氛围,首先就需要打破师生之间这种紧张的关系。例如,在语文教学《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一节课当中,通过文章题目就可以很好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说和做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在这一节课的展开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互动的形式来融入学生集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游戏,等多样化教学活动,来打破学生的心理界限,让学生能够接纳教师,树立学生师生平等的观念。第二,加强教学评价与总结,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导承担着极其重要的教学责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要吝啬夸奖,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与认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展开语文课堂教学,有策略性的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的思考,在营造和谐融洽的语文课堂氛围的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

2.3 减轻学生课后作业 保障作业少而精。课后作业是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压力的源泉,就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来看,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从诸多的课后作业,诸多的试卷当中来总结学习经验,其实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展开课后作业的主观意义是为了学生能够通过在课后作业的过程当中,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巩固与复习,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并非以课后作业为突破点,让学生无限的压榨自身的休息时间来达到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数量,并且保证课后作业要做到少而精,从而更好的落实减负。例如,在《邓稼先》这节课当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两个方向来布置学习作业,使课后作业能够达到多样化,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兴趣来自主选择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在课后作业当中的主动性,而另一方面则可以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基于兴趣的前提下展开自主学习。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搜索邓稼先先生的故事背景,了解邓稼先先生的伟大之处,并在下节课学习之前以教师的身份来向其他学生进行讲述。或者可以让学生来绘制李邓稼先为主题的英雄画报,在画报当中讲述邓稼先先生的英雄事迹。而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教师则需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并设置相应的学习问题以及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能力来完成课后作业,既能保证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效率又能使学生在课后作业当中能够有所提升,在减负的同时达到提升效率的作用。

2.4 主导学生合作学习 发挥学生集体智慧。教师在展开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指导学生展开合作,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以此来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在展开合作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同时还能学会欣赏他人,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来弥补自身的缺点,而且集体的智慧要远远大于个人,通过对学习问题展开合作讨论,可以有效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效率,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问题的精髓所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另一方面,通过落实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对学生之间的关系加以磨合,避免学生会跟发生矛盾,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策略。例如,《木兰诗》这一篇课文属于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个女英雄的诞生,并且全篇以文言文的形式进行叙述,相对来说,整体篇幅较长,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内容进行翻译并进行简单的阅读。而且在这一节课程当中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全文背诵,需要学生能够彻底的了解文章的含义,熟悉掌握每一个字词的注解,而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分工合作,能够最快的速度掌握对文章的注解释义,提高文章整体的学习效率,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利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花木兰的视频故事,来进一步辅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除此之外,教学还可以针对课文当中存在的一些尖锐问题来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展开思考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充分的抒发学生对花木兰的见解,以此来提升整体教学内容的深度,充分落实减负增效。

2.5 营造趣味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营造趣味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策略之一,这种减负增效方法与上述当中的营造教学氛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同时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通过营造趣味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来展开学习,实现玩与学个有效融合,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关系,还可以创建一个全新的语文教学课堂,而这正是当今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充分落实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指导方针,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爱上语文,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展开语文教学。例如,在语文教材《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节课当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内容。首先向学生解释阿长的意思,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篇课文当中的阿长指的就是长妈妈,在《三味书屋与百草园》这一节课当中,我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阿长的魅力,在鲁迅的笔下阿长这一角色反复出现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深意,而山海经是一本志怪古籍,充斥着大量的神话传说,在《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节课当中,阿长与山海经又会存在着怎样的故事?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山海经,了解山海经当中的神话传说,通过教学问题设置教学悬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当中寻找故事的答案。再其次,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对阿长这一角色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通过以阿长为主题,让学生以写作的形式来描述阿长的印象,或者通过文章中对阿长形象的描述来绘制阿长的画像,做到从课前到课后都要落实趣味化的语文课堂教学[2]。

2.6 强化课前导入 提升学生积极性。没有处理好课前时间也是导致学生整体学习效率较慢的主要原因,而这一原因追溯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普遍爱玩,正处于疯狂社交的年纪,而且学生之间的个性鲜明,具有极其强烈的个人特点,学生在课后活动时都会形成一个个的小集体,来互相追逐打闹,学生在课下时间的性格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导致学生在上课铃响的时候不能快速的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前期学习效率较慢,而教师在展开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对教学重点直接展开教学,学生还没有吸收好课前教学内容,就已经到了课中甚至是课后的教学阶段,导致学生的整体教学效率就较为缓慢,所以教师在展开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强化课前导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学习状态,从课后休息时间当中脱离出来。例如,《黄河颂》这一节课当中,主要讲述了作者光未然对家国山河的喜爱之情,充分的抒发了作者光未然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引导学生学习并演唱《黄河大合唱》,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中正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黄河颂》,在黄河大合唱这一首合唱歌曲当中节奏慷慨激昂,再加上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歌曲学习演唱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在互动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关注歌词作者光未然,并以此来导入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正式的展开教学之前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光未然作词背景,了解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作者光未然站在高山之巅向我国母亲之河黄河唱出颂歌的豪情壮志,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调整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积极性,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3]。

2.7 优化课堂结构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对教学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并在减负增效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对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喜欢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在当今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学结构过于紧密,缺乏学生单独思考学习的时间,导致学生的思维只能紧跟着学习进度来进行学习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要想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并处理与好各项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并在其中留有一定时间余地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展开自主学习。例如,在《台阶》这一节课程当中,整体的篇幅较长,用一节课的时间很难完成整篇阅读内容的教学,所以教师需要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来合理的处理好每节课教学之间的关系,就像在这节课当中,教师需要区分教学主次,不能将教学重点集中于一堂教学课堂之中,要把握好一个适中的教学节奏,让学生能够实现减负的同时,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达成高效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这节课阅读内容当中,主要以第一人称描述了我父亲与台阶之间的故事,对于父亲来说,台阶既是父亲的物质期待更是父亲的精神追求,可是,当父亲通过辛苦的劳动付出获取到了台阶之后,却又感觉到处处的不自在,却能够通过父亲的一言一行当中感受到父亲的落寞与空虚,教师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长篇的阅读教学内容中就是不能对阅读当中的每一处细节进行着重,教师通过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即可以减轻了学生在课上学习的压力,又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得到有效的实现[4]。

2.8 科学实施分众化、层次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化差异,而这种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有所不同,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通过实现科学实施分众化、层次化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展开个性化的教学,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当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是在实施分众化、层次化的教学方式的过程当中,需要从教学内容、习题训练、课后作业等多方面教学环节进行实施,保障分众化、层次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得到有效落实,进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能够推动语文教育的快速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其中之一,本身就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教学责任,需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落实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教师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融洽的语文课堂氛围,减轻学生课后作业保障作业少而精,主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营造趣味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强化课前导入提升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结构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加强学习方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科学实施分众化、层次化的教学方式等策略来落实减负增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效率教学方式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