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俗演唱融入中职院校美育实践的路径探究

2022-11-19

读与写 2022年8期
关键词:通俗美育中职

杨 庆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 贵州 遵义 563000)

前言

2020年颁布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学校在坚持正确育人的理念上,还需做到专业课程与艺术课程结合,在此提升了美育实践的重要性。在此从通俗演唱的角度,讨论如何有效开展中职美育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1.通俗演唱融入中职院校美育实践的路径分析

1.1 以音乐美育概念凸显通俗演唱价值。在中职美育实践中运用通俗演唱法,需要教师先了解美育概念,知道音乐美育与通俗演唱的微妙关系。第一,通俗演唱也是一门艺术与语言艺术,歌词通俗易懂,但却包含很多文学内容,以中职音乐教材中的曲目为例,都是饱含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内涵的曲目,单从歌词角度分析,其中可以体现独具精神内涵的美。第二,通俗演唱为声音艺术,其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有一定区别,即在声音的运用上,自由性更强,可以说每一名歌手,都有自己的声音特点,即使是相同的歌曲,不同歌手的演唱风格上也有不同[1]。所以中职音乐通俗演唱的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声音特点,不在某种唱法中拘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演唱歌曲,可以此帮助中职生突破学生歌唱的心理障碍。第三,通俗演唱比较抒情,学生可在歌唱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此起到丰富情感与体验的作用。在上述几方面论述中,可总结出中职院校美育教学中运用通俗演唱的意义重大,需要教师在实践之前,确定美育中的通俗演唱目的,以此才可发挥美育实践的价值。

通俗演唱价值的呈现要在完全掌握通俗演唱要领基础上,探究深层次文化价值、思想价值与素养价值。在文化价值上,中职美育实践的目的,是在歌唱中达成以文化人、以美华人的目的,让中职生提升文化知识水平,继而能够灵活运用。通俗演唱中的技巧多是在人们的长期生活实践中,智慧的结晶与文化的积累,人文性比工具性作用更明显。如我国八十年代兴起的西北风歌曲,就体现了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与通俗演唱的结合,此形式为本土通俗演唱的创新性实践提供基础,让人们在欣赏与演唱传播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中国民间音乐的文化魅力。所以在中职院校美育实践中,融合通俗演唱可以传播民间音乐文化;思想价值,即以通俗歌曲为载体的演唱中,体现作者的思想。如谭维维演唱的《墨梅》,歌词为元代诗人王冕的同名诗词,歌颂的是梅花在世间傲视风霜的坚韧品质。对于此歌曲的教学可先从诗词背景讲述做起,让学生以类比的形式,从梅花联想到人,进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素养价值上,发挥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即无论通俗演唱使用的是什么形式与方法,都是以提升中职生音乐素养为根本,如课中对通俗歌曲的解读,从演唱背景,主题思想等角度进行,可让学生更深入感受歌曲包含的思想与文化,进而在掌握演唱激发后,提升演唱实践能力。

1.2 以欣赏与演唱结合实现感受与体验。音乐美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音乐学习中感受其魅力。在此,通俗演唱教学也需遵循美育的教学规律,实现欣赏、演唱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并举。音乐欣赏,本质就是对美感受的过程,也就是音乐审美。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先掌握基础方法与途径。如以讲解的手法引导学生学习歌曲有关的文化知识[2]。以《送别》为例,此歌曲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学堂曲目,经过今人的改编,融入乡村民谣元素,饱含现代流行音乐因素。基于此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此曲目的时候,先介绍背景,让学生在了解歌曲产生的背景后,再进行欣赏,在歌词的左右下,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曲目的情感基调,理解基本情绪之后,就可进一步感受曲调情绪与歌词意境。在教授通俗歌曲的演唱时,可使用一般方法引导学生逐一突破重难点。加强对咬字吐字的处理,引导学生对呼吸技巧进行掌握。教师在进行演唱教学的时候,要先让学生吐字清晰,将演唱先作为语言技术,在此一定要从语言规范的角度,让学生进行技巧的学。很多中职生在平时演唱时,比较随意,缺少对语言要素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歌曲的曲调与歌词之间的关系讲解,即字音关系的讲解。

欣赏与演唱结合,就是感受与体验的结合,在中职音乐教育中,需要学生实现听觉与唱觉的结合,在此只有对曲目有充分的掌握,才能建立听觉记忆,进而在训练练习过程中,能够结合这些记忆,运用演唱技巧。在此在感受与体验融合中,教师要重视下面两方面:第一,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与体验美。曲目的美感,不只是歌词的美与旋律的美,还有十分重要的情感之美,任何一种优秀的通俗曲目,都有确定的情感主题,而这种情感主题则内化在旋律与歌词中,需要演唱者以确定的演技术呈现。由此,演唱为一种体验美的过程。第二,在欣赏与演唱中,还要掌握曲目中的音乐形象。艺术形象中音乐形象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客观与主观赏也要做到统一。以《如梦令》为例,此曲目的歌词为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同名诗作,其中有对欧鹭、冷亭和溪水等事物的刻画,体现世外桃源、潭烟缥缈的意境,在此之上可感受作者孤独、无助的心境。将歌词的文学形象转为音乐形象,让李清照的同名诗作更具生命趣味。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演唱的时候先讲授音乐形象,然后连接歌曲的背景,从宏观角度把握曲目的情感,为自己的演唱中融入情感而奠定基础。

从上述论述中可知,感受与体验的结合,要在从音响层次上实践基础上,以立体、系统为特点,让学生在感受中,体会歌词的音乐与文学之美,达成音乐美育要求。

1.3 以多元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实践。在中职院校美育教学中,融入通俗演唱,以课堂为主要途径,使用多元教学模式也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第一,优效性原则[3]。结合通俗唱法进行的音乐美育,是中职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劳动品质,在此要想达到此教学目标,就要融合美育。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的时候需思考其是否符合职业院校的美育要求。第二,直观性原则,通俗演唱教学中,教师可使用精炼的语言,为学生形象化介绍歌曲产生时的背景与演唱技巧。以此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形成美育理想。第三,操作性原则。学生美育能力的提升,不能只依靠单纯的理论教学,需要在多种形式的美育实践中进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实践的时候,要多思考,如此教学模式是否适合音乐美育,并依据教学意境,规划适合的步骤,按部就班实施通俗演唱教学,达成美育目的。

在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也应受到重视。结合新时期通俗演唱在中职院校美育工作中融入可知,要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另外中国现在进入后疫情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对学校中学生培养价值观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时,也要融合价值观认知,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为重点进行通俗演唱教学。如开展线上教学时,教师可运用欣赏+演唱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从不同风格,进行通俗演唱表现形式的学习,能够在曲目的欣赏中,获得乐理知识,为后期曲目的歌唱奠定基础。然后进行的歌唱教学,主要以演唱开展技术训练,如视唱练耳、舞台表现、咬字吐字等。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中,开发资源的时候要加强引入歌曲的甄别,以积极向上与正能量的歌曲为主,如以疫情为主题的通俗歌曲为教学内容。在此可以以疫情期间的优秀人物与事迹做导入,以视频或者音频的形式为学生呈现,教师的角色为“讲解员”,以此无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另外在科学技术下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还要突出人文关怀。同样以疫情时期为例,学生不能入校学习,教师不能与学生见面,让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学习都产生压力,并产生焦虑感。特别是在疫情时代中的通俗演唱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中职生实施人文关怀。在此,中职音乐美育中,教学资源的运用,可设置为操作资源与心智资源两种,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最终目标。以微课的设计为例,在其中多增加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时候,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所以,在后疫情时代的通俗演唱教学中,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运用,促使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变为一种主要趋势。

1.4 科学选用教学内容,提升中职生文化认同。通俗演唱教学中,需有效选择曲目内容,因为通俗歌曲作为一种大众艺术,音乐风格更加多元化,并在思想境界上,与其他类型歌曲有很大的差异[4]。在此作为音乐教师,在进行美育实践的时候,要对教学内容有效甄别,有目的的选择。如现在社会上流传的通俗歌曲,有一部分不适合在学校内教学,也不能达到美育的培养。自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围绕美育角度进行,可选择《经典咏流传》中的曲目,因为《经典咏流传》为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综艺节目,并从开播以来到现在,已经播出多季,其内容的选择从国家角度进行。即我国现在正处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亟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诗乐文化。举办《经典咏流传》的目的是增强观众的民族文化自信,体会音乐艺术多元化的风格,呈现现代诗乐创作的语境。并希望通过此传播传统诗乐文化、构建人文关怀。并且《经典咏流传》节目在结构上分析,包括诗词鉴赏、主持人朗诵、歌曲背景介绍、演唱四个版块,其整合后为观众呈现,让观众了解诗词,并在互动中能够感受曲目的音响之美。基于此作者认为《经典咏流传》中选择的曲目,具备的特点有:艺术程度高。节目中的曲目虽然歌词是古诗词,但是却使用的通俗唱法,思想主题的呈现上,涉及内容交广。例如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赞美等。思想性较强。另外,演唱的风格上,要多元化,从多角度呈现音乐之美。《经典咏流传》中的曲目,在演唱时虽然以通俗唱法为主,但是风格却不局限于一种,很多歌曲结合了时尚与古典元素,如《咏梅》中的歌词是毛泽东创作的词作《卜算子 咏梅》,以梅派旦角为主要风格,却在伴奏器乐上增加了小提琴、大提琴与电子琴合成的背景音乐,在音乐风格上实现了民族与西方乐曲结合。在音乐与文化审美上,落实了中西文化的中西融合。以此作为中职通俗演唱教学的内容,可让学生更好获得文化认同,感受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通俗演唱融入中职院校美育实践的案例分析

以《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美育教学为例,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着重考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把握好歌曲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曲目的情感,为后期唱歌管理表情做铺垫。《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歌曲在被田震演唱后,快速在大江南北传唱,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所以此歌曲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在欣赏歌曲中,感受旋律,体会抒情特点,然后在聆听中增强对母爱情感的感悟。

教学模式的选择,可使用示范、模仿;行为、辅助两种形式。前者是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其中表达的情绪特点,把握对女性赞美的情感后,教师做好示范,并对每一乐句都进行讲解。学生在教师示范后进行模仿,更好的表达曲目的情绪;而行为、辅助教学模式的运用,则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两个版本的歌曲演唱视频,以类比的形式体会曲目的情感。在此歌曲的教授过程中,学生结合欣赏过程中感受到的音响效果,尝试歌唱,以此增强学生歌唱的欲望[5]。

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可从歌唱技术的角度,使用示范、讲解法进行说明,教师注重语言的讲解要通俗化,以口语的形式为学生传授歌唱技术中的专业术语。以《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第二部分教学为例,借助呼吸与气息掌握乐句为教学难点,所以为学生讲授腹式呼吸的方法,结合示范说明,以此助学生加强对呼吸技术的理解。然后在曲目的歌唱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对高音把握不准的问题,需要教师先找出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结论

综上,中职院校美育实践中运用通俗演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中国未来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另外还通过美育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抒情、语言、表现艺术的通俗演唱中助学生“顿悟”,进而达到能力的提升,发挥美育价值。

猜你喜欢

通俗美育中职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论公民美育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小说的通俗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