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援疆:类型、效应与建议

2022-11-18景慧霞明庆忠石晓华

旅游纵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喀什援疆

景慧霞 明庆忠 石晓华

(1.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2.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21)

引言

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发展旅游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随后,原国家旅游局和各援疆省市旅游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从政策倾斜、项目引进、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新疆旅游事业给予全方位支持。在众多旅游援疆形式中,“送客入疆”成为援疆工作的一大亮点。自2015年全国旅游援疆工作会议结束以后,旅游援疆专列更是越来越活跃、数量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双向旅游专列。旅游援疆专列的开启,不仅给新疆带来了大量的游客,还带来更多的专业技术,使各援疆省市对对口援疆地区的感情进一步升华,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使得民族大团结“落地生根”。

目前,对旅游援疆的研究较少,且主要从援疆模式[1]、旅游产业发展[2]、政策建议[3]、旅游客源市场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对旅游援疆新闻报道较多[4-12]。本文梳理旅游援疆的基本类型,“送客入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以喀什地区为例,分析旅游援疆带来的促进效应等,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推动旅游援疆进一步的发展。

一、旅游援疆的类型与现状

(一)旅游援疆的类型

2015年7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了《进一步推进旅游援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旅游援疆工作将围绕加强旅游规划援疆、支持新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打造精品旅游区、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实施“游客送疆”工程、实施旅游企业“双百结对”支援计划、支持发展特色旅游购物、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新疆旅游宣传推介、支持兵团旅游提升发展等十大援疆任务推进。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各援疆省市响应《意见》号召,开启了全方位援疆计划。

1.统筹规划

各援疆省市坚持整体理念、发展全域旅游,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引领,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为新疆各地旅游规划建言献策,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例如,独库公路充分挖掘沿途的旅游资源,整合规划,成功打造了一条自驾游旅游线路,突出了新疆地域特点。

2.景区援造

新疆地理位置特殊,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缺乏统筹、开发,各景区特色不明显。自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各援疆省市积极响应旅游援疆号召,对各大景区进行重新规划和定位,打造出了一批高质量的5A级景区,部分景区已成为当地的重要名片。例如,深圳援疆改造的喀什噶尔古城、河北邯郸援建打造的巴音布鲁克景区等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标志性景点。

3.基础设施提升

基础设施是旅游接待的基础。自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中央和各援疆省市重视基础提升,主要从道路、加油站、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标识牌、景区栈道等方面入手,大大提升了新疆整体承载力。

4.人才支援

人才引进和培养是旅游援疆的又一重要举措,援疆省市通过人才引进、集中培训、专家座谈、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为受援地输送和培养了一大批旅游人才。自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各援疆省市累计输出文化和旅游干部2100余人,培养旅游人才8.6万余名。

5.宣传促疆

各援疆省市依托自身发展优势,借助网络及新媒体平台,积极推动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活动,大力宣传新疆旅游。各援疆省市与受援地共同策划了多次旅游宣传活动,以“油画塔城、文化净土、康养天堂”“丝路援疆情 沪喀一家亲”等为主题的新疆旅游推介会相继在深圳、浙江、辽宁、上海等援疆省市举行,充分展现了新疆旅游的区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

6.智慧旅游

各援疆省市大力实施旅游数字赋能工程,打造“一部手机游新疆”项目,通过建设“智慧旅游”平台,使新疆旅游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

7.文旅融合

“文化润疆”和“旅游兴疆”战略是新疆发展的重要举措,各援疆省市将文化润疆工程和旅游兴疆战略深度融合,推动了新疆旅游高质量发展。例如,上海市结合喀什地区特殊风土人情,制作了《喀什传说》《阿凡提新传》等文艺精品;援疆省市与受援地开展“非遗”展示周活动,实现“非遗+旅游”双重发展模式。

8.产品策划

以喀什为例,春秋集团结合喀什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推出的2020秋冬游八条优惠政策,推出一系列旅游产品。例如,“喀什胡杨季”摄影、徒步、观光等主题旅游产品;“沿着明星足迹,打卡喀什网红点”精品线路;喀什古城、巴楚县的红海景区、夏马勒林场奇特村、白沙山、叶城锡提亚迷城、七仙女核桃园、红石榴风情园等网红景点的精品定制线路;泽普金胡杨、巴楚野胡杨、叶城新藏公路、塔县盘龙古道、红其拉甫、慕士塔格峰冰川等特色旅游景点。

9.送客入疆

为推动新疆旅游业发展,各援疆省市纷纷开展“送客入疆”活动,除了点对点的援疆旅游专列以外,甚至还出台赴新疆奖励政策,包括交通补助、旅游补贴等。据统计,自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送客入疆”项目累计为新疆输送游客609.5万人次。

(二)“送客入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送客入疆”的发展历程

1999年,由广州开往新疆的“南方快车”开启了国内旅游专列、包车旅游的先河,为后来援疆专列提供了参考。2010年9月,为了落实中央新疆座谈会的相关精神,广东省旅游局和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共同策划了“百万广东人游新疆”活动,2010年9月2日由广东发往新疆的“活力广东号”承载着1000多名广东游客开启了为期16天的“丝路之旅”,本趟专列开启了旅游客源援疆专列的先河。

2015年,各援疆省市积极响应《意见》号召,先后开通了“京和号”“苏伊号”等旅游专列,旅游援疆专列模式迅速发展。据铁路局统计,2016年各援疆省市共组织“游客送疆”旅游专列153列,为新疆输送游客10.7万人次。

2018年,全国援疆旅游专列(高铁)联盟成立,各援疆省市纷纷开展了“万人游疆”活动,“坐着高铁游新疆”迅速在国内旅游市场掀起了新热潮。仅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就向新疆输送游客2925万人次,年增长率高达31%。

2021年,新疆铁路主打“坐着火车游新疆”品牌,全年抢开60列旅游专列,输送游客15 098人次畅游新疆。

自2022年3月起,乌鲁木齐铁路局根据党史教育和季节特点,推出“环游北疆”“畅览南疆”“南北疆大环游”以及红色旅游等主题旅游专列121趟,预计运送游客3.5万人次。

2.旅游援疆专列的现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显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19个援疆省市通过专列、包机、自驾游等形式向新疆输送游客690.5万 人次,而援疆旅游专列已经成为“送客入疆”的主要形式,“粤新号”“鄂博号”“鲁疆号”“龙泰号”“吉泰号”等旅游专列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喀什地区旅游援疆现状

根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要求,上海、深圳、山东和广东四省市援建喀什(见表1)。

表1 喀什地区对口支援一览表

1.上海旅游援疆

上海援疆注重整体规划、景区建设和人才培训。例如,上海帮助泽普县编制旅游规划,并帮助打造了国家级5A级景区——金胡杨景区。

2017年9月,上海援疆包机旅游活动拉开帷幕。上海先后多次组织摄影家、企业家、佛教人士、学生等群体入喀开展活动,鼓励市民进行深度体验。截至2020年12月,上海开行包机旅游活动82架次,超过其他援疆省市包机数总和。数据显示,喀什地区旅行社接待的疆外游客中仅上海游客就超过40%。

2.深圳旅游援疆

深圳旅游援疆注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喀什古城的改造并帮助建设了帕米尔高原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草滩大道等一大批基建,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

推进文化旅游的融合是深圳旅游援疆又一大亮点,深圳援疆指挥部相继推出了摄影展“四季喀什”、儿童故事影片《鹰笛·雪莲》、3D动画片《天香公主》等一系列作品,展示了喀什独特的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

“深新号”“深喀号”持续不断地为新疆输送游客,促进两地深度交流、交融。

3.山东旅游援疆

文化旅游是山东旅游援疆的一大亮点,山东省充分挖掘刀郎文化、沙漠文化等资源,打造了独特的刀郎乡里民俗景区、达瓦昆沙漠旅游景区、疏勒古城等一系列旅游景点,展示了特色的西域文化。

2020年,按照“市场开放、互为推介、互送客源、共同发展”原则,山东省不断制定市场开发计划,实施“山东人游喀什”“喀什人游山东”双向旅游活动,签署《文化旅游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借助“好客山东”旅游品牌、旅游资源开发等先进经验,引领喀什旅游事业繁荣发展。

山东省重点支持受援地参与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宣传推介喀什旅游资源,为“送客入喀”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为实施“引客入喀”计划,山东省推出一系列奖励政策,如与多个旅行社签订协议,通过“山东—喀什”航班组团来喀旅游的旅行社将按照包机每人2000元标准进行旅游补贴、旅游专列则以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补贴。

4.广东旅游援疆

2017年以来,广东多次组织开展“百万广东人游新疆系列”活动,同时还打造了“一心一地”(喀什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中国国际丝路风情旅游目的地)旅游项目。

二、旅游援疆成效分析

下文以喀什地区援疆为例,分析旅游援疆成效。

(一)旅游人数和收入倍增

受客观环境影响,2020年全年国内接待旅游人数比上年同期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61.1%。2021年全年国内游客比上年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增长31.0%。

反观喀什,喀什地区旅游人数持续上升,实现了在特殊背景下旅游人数不降反增的特例。2020年全年全地区接待游客1 63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6%;旅游收入134.3亿元,下降11.7%;2021年全地区旅游接待游客1 998.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4.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2%和7.54%(见图1、图2)。

图1 2012—2021年喀什地区旅游接待人数

图2 2012—2021年喀什地区旅游收入

分析其原因,喀什地区旅游持续上升得益于“沪喀号”“鲁喀号”“深喀号”等援喀专列源源不断地给喀什带来游客。据不完全统计,喀什的内地游客有一半以上是援疆省市输送的。

(二)就业机会显著增多

就业是社会团结稳定的首要因素,当地居民文化程度低,就业机会有限。喀什地区自发展旅游业以来,带动了农产品、手工艺品加工业等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是随着大量的游客涌入,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民宿等的兴起极大地帮助了居民的就地就业、就地创业和就地致富。

(三)特色产品得到宣传并远销

喀什有很多民族手工艺品、特色服饰、特色美食等,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很少能走出新疆。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喀什当地的特色能有机会走进大众的视野,也使更多人了解了喀什的民族特色,更有大量的游客在政策的支持下与喀什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得当地特色产品形成一定的规模,走出新疆并远销各大城市。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一方面,喀什地区绝大多数的居民是少数民族,普通话水平低。游客的大量到来,激发了当地人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当地民众的普通话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明显提升,经商思维、营业模式得到拓展。

(五)专业技能大幅度提升

每年的援疆专列都会搭载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入疆,帮助了当地民众提高专业技能。例如,2020年,“黄河号”文化援疆专列搭载着山西省非遗传承人、山西省合唱协会“晋疆行”文化艺术合唱团抵达新疆,晋疆两地的文化队伍进行交流演出、非遗展演,加深了晋疆情谊,进行了经验交流。

(六)民族团结进一步升华

在交流过程中,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甚至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部分专列还开启了援受两地双向开行模式(如“龙泰号”),给当地人去对口援疆省市交流、交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拉近了两地人民的“距离”,更能促进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维护新疆的长治久安。

(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增强

各援疆省市都把“文化润疆”作为援疆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文化活动的输出和交流。在推出不同文化精品,与异地文化不断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增强。

2021年10月15日,在新疆美术馆开展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以“文化的瑰宝·人民的非遗”为主题,汇聚了209项独具特色的非遗代表项目,对助力“旅游兴疆”战略、落实“文化润疆”工程、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八)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据了解,旅游援疆专列并非只是在终点站停靠,而是中间多次停靠,方便游客游览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沿途中的多个景点景区,如“皖和号”在张掖、柳园、阿克苏、和田等站停靠,沿途可游览景区25处;“龙泰号”先后经停和田、喀什、库尔勒、哈密、敦煌、张掖等地,游客可沿途游览16天之久。游客不仅能沿着古丝绸之路体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还能品尝香甜美味的水果和当地特色美食,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

三、旅游援疆的建议

开展旅游援疆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促进新疆繁荣稳定、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推手。新疆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齐全,是我国旅游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对旅游援疆的发展现状,分别对援疆省份和新疆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援疆省份方面

1.持续推进旅游援疆,加大旅游援疆力度

立足新疆文化和旅游资源现状,各援疆省市要加快城市旅游建设,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不断加大文化旅游援疆力度,持续拓展文化旅游的广度和深度。

2.强化优势互补,深化旅游援疆

各援疆省份在援疆战略上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具有很强的差异性、互补性,产业合作前景广阔。为更好地开发新疆旅游资源、推进新疆旅游业发展,各援疆省份要相互借鉴、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发产品线路、创建优质品牌、推进政企合作,着力拓展自驾游、亲子游、研学游市场,携手开启新疆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二)新疆旅游发展方面

1.不断引进旅游项目的投资

完善的配套设施是新疆旅游业大力发展的前提,各地区要不断引进旅游项目的投资,持续完善酒店民宿、交通设施、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

2.持续推进旅游产品开发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产品分散、品牌不足,因此要不断开发精品旅游路线,创新融入深度体验式特色活动,不断完善服务保障机制,给游客带来更多的舒适感、新鲜感、安全感和满足感。

3.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结合文化润疆工程,积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支持文化阵地建设、文化艺术交流、精品文艺创作等项目。大力支持文化文艺创作、歌曲舞蹈编排、非遗文化传承挖掘、民间艺人交流、文艺团体演出等文艺项目。

4.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监督体系

随着新疆旅游“井喷式”发展,市场秩序较差、缺乏监督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旅游接待服务态度差,以及“天价民宿”“一床难求”“堵哭”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新疆旅游形象,阻碍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政府、行业应该制定相应行业标准,建立系统的监督体系,完善市场秩序。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喀什援疆
基于RS与GIS结合的喀什地区遗址预测模型构建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喀什,鲜艳的名片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施工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农民理性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以喀什地区英吉沙县S村为例
喀什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