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强县的“合作经”
——江苏省昆山市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纪实

2022-11-18安赛

中国合作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昆山市昆山农业

记者 安赛

纵观江苏省昆山市崛起腾飞的整个历程,无论是国际化、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始终服务于昆山市发展的各个阶段。

悠悠昆曲传千载。昆山,东邻上海,西接苏州,一座人杰地灵的水乡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昆山无疑是从开放型经济中获益最大的城市之一。上世纪80年代,昆山人凭着“敢想、敢当、敢闯”的魄力,“不等、不靠、不要”的志气和“唯实、扬长、奋斗”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成就了全国第一个自费创办的国家级开发区。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昆山从农业县“苏州小六子”,发展到连续多年稳坐中国“百强县之首”,走出了一条“昆山之路”。纵观昆山市崛起腾飞的整个历程,无论是国际化、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始终服务于昆山发展的各个阶段。

合作社的萌芽与成长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昆山开放经济的发展,大量外资和国内资本落户昆山,大量外地劳动者涌入昆山,引进的生产需要厂房,外来的打工者需要居住。2000年,陆家镇车塘村一些农户发起成立了首家“农民投资协会”,通过入股的方式,由投资协会在村里的建设用地上建造标准厂房、打工楼、店面房、农贸市场等出租,租金年底分红。这一协会的运作方式后来被统一改为“富民合作社”。另一边,对于昆山市农用地较多的地区来讲,人们采取的是另一种方式——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将土地集中流转,引入高效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市北村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是昆山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凡流转入股的土地,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无形资产,根据评估折价入股,每亩土地折算为1 股,由合作社同农户签订流转入股协议,依法建立合理的流转关系,农户除了参与经营,还可以享受稳定的收益分配。此后,昆山市相继涌现出了一批由农民自发组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促进昆山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健康发展,从而增强合作经济组织的综合实力、发展活力以及带动能力,当地政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合作社规范化。一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昆山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促进农村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有序、健康、规范发展。工商、税务、财政、住建等部门在合作社的组建登记、土地规划论证、项目报建审批、项目建设质量、规费减免、税收奖励返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农村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依法登记,合法经营。在《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颁布后,昆山市将土地股份合作社变更登记为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社区股份专业合作社由昆山市农业农村局统一赋码登记为股份经济合作社,富民合作社变更为有限合伙制,规范税务登记,领取单位代码证,开设银行基本账户。三是加强监管,代理记账。2017年以前,昆山市积极引导各类合作社参照村账镇代理的方法,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委托代理记账合同,由各区镇经济服务中心全面实行委托代理记账。经济服务中心代理合作社记账不收一分钱,不增加合作社负担。2017年以后,按照市纪委要求,昆山市全面实行了第三方代理记账,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的账统一交由第三方会计事务所代理记账。四是规范项目,严格核算。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省、市项目扶持资金,昆山市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项目会计核算,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五是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其中,在流转入股补助政策方面,对依法登记的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从事规模农业经营的流转入股土地面积,由市镇两级补贴400 元/亩,其中市财政60%、区镇财政40%。在此基础上,对已兴办新型合作农场的土地面积,增加奖励200 元/亩。2021年共发放土地规模流转奖补5889.41 万元。六是充分发挥“三会”制度。坚持民主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好“三会”组织的职能作用。七是完善制度,严管“三资”。近几年,昆山市制定了《昆山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方案》,扎实有序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在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推进第三方代理记账、非现金结算、“e 阳光”公众号等工作,从根本上封堵“三资”管理漏洞;对镇村资产进行核实和清理,部署清查数据,推动数据进入苏州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依托苏州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启动昆山资金监管平台试点工作,对村级资金收支等内容进行监管,完善村级集体资金支付方式,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实现村级资金收支线上审批审核,达到资金使用实时与全程无缝监督;严格执行农村集体资产流转交易办法和出租预审制度,稳妥推进市农村集体资产分类处置,规范集体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用,有效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流转交易“应进必进”。

花桥镇天福刘地农业合作社内的农机设备一应俱全。

当前,在昆山市的规范管理与扶持下,昆山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类型多样、业务多元。截至2021年底,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有124 家,入社社员52622 户,流转入股土地17.66万亩,土地流转入股率达96.94%,全年总收入共2.93 亿元,2019年至2021年累计分红44865.73 万元;在成立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形成了56 个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绿色化为特点的新型合作农场试点,涉及经营面积为5.83 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面源生态保护效果显著,农地的生产经营不再发包、分包和转包,田容田貌焕然一新;农机专业合作社有47家,分布于全市11个区镇,由集体或个人组建而成,该类专业合作社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主,涵盖农机具维修保养、农机推广示范、粮食烘干、稻米加工与销售等内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覆盖耕、种、管、收及水稻育秧等粮食生产各个环节。锦溪镇长云村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于2018年成功申报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8家、市级示范社50家。

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引擎

加速农业现代化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推动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是今年1月昆山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提出的加快构建“五个方面的现代化”之一。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农村主体动能,是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的内在要求,而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等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花桥镇天福刘地农业合作社内,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得到了充分展现,插秧机、无人驾驶植保飞机、高地隙植保机等现代农机装备一排排整齐地停放着。合作社理事长刘地表示,有了这些现代化的“铁牛”,粮食生产作业全程有了保障,稻谷全程“不落地”,粮食质量全程可追溯。凭借着先进的农机设备,合作社成为了昆山市第一家具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农机合作社。农民将种子交给合作社后,从育秧、打田、插秧、打药、施肥、收割、晾晒到大米加工,全程不用操心。目前合作社共有农机设备110 余台套,2021年合作社年经营收入超500万元,社员人均农机作业收入10 万余元,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40%。开展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合作社不断涌现。由昆山市供销合作社领办的龙润禾农机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周边合作社,为粮油基地、农户提供育种、旋耕、机插机播、农水管理、收割脱粒、烘干加工等作物生产全程管理。此外,联合社还探索推广合理施肥、科学用药、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先进农业技术,年均完成综合植保农机服务2 万亩次,在有效缓解农业生产用工难、用工成本高等问题的同时,进一步促进肥药减量增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累计服务面积达67.2 万亩次,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5.3%,其中,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8.6%。

电子商务的出现,不断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消费方式,为农产品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阳澄湖九百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邢金元敏锐地捕捉到商机,率先试水电商。通过电商销售、应用现代化技术和数字化管理,九百亩生态养殖合作社摆脱了传统水产养殖行业的弊病,在提高了大闸蟹产量和销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大闸蟹的品质,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重飞越。当前,合作社内的九百亩生态养殖基地被评为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昆山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为新农人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起笔农旅融合擘画大美水乡

昆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旖旎的水乡田园,浓郁的吴地风情印记着江南所有的情愫,记录着吴地典型文化,也承载着美妙乡愁延续和历史文化传承的重任,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一览吴地风情,乡村旅游产业日渐兴起。

“民宿风”吹进了淀山湖镇永新村。在永新村,由于城镇化,许多村民搬到昆山市区或淀山湖镇区工作、生活,一宅一人或两人的院落占40%以上。大量农房成为闲置资源,一些投资商来此与农户商讨租赁房屋事宜,想要租赁农房开展民宿生意。永新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早期村民们只能和投资者私下协商,房子租不出好的价钱,村民又找不到更好的渠道。而对于希望成片开发的投资商来说,散户也不具有吸引力。不仅如此,由于缺乏法律保障,租户生意不好时容易欠债“跑路”,生意好时村民又要求涨租,村委会很难协调。2016年,借鉴农民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的模式,永新村在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两大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组建昆山六如农房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村民以房屋评估后折价的形式入股农房合作社,村民农房由农房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合作社为村民作兜底保障分红,出租给优质的投资公司开办农家乐、民宿等,农房入股确保了村民每年稳定的租金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到2021年底,已有32户村民主动要求加入农房合作社。永新村还引进田好(苏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与7户农民签订合作协议,开办精品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业。

阳澄湖九百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大闸蟹养殖基地。

在锦溪镇长云村,曾经杂乱无章、条块破碎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了农旅新景点、城市后花园。此前,长云村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属于典型的薄弱村。为改变这一现状,2013年长云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集中流转村民土地,鼓励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实施生态种养,年底发租金、分红,万亩良田结出了富民之果。围绕乡村产业特色和区位特点,长云村重点实施乡村农旅融合产业化项目,紧抓“沪苏同城化”和昆山“锦淀周”一体化背景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机遇,依托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挖掘历史人文内涵,完善乡村功能布局,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凸显长云水乡之美。以“稻香田园”为理念,长云村平整稻田,引种彩色水稻、不同颜色的油菜花,每年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稻田画,提供传统耕种体验新平台。当前,长云村正在推进“美育圩”项目,以“农”“游”互补打造田园综合体,搭建亲子游学营地和党建初心之旅现场教学基地平台,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本文图片由昆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猜你喜欢

昆山市昆山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迈晟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新课改下昆山市初中体育课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分析
昆山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调查与问题对策研究
昆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