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17兰考县农业农村局郭海霞

河南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土壤水分蓄水播种量

兰考县农业农村局 郭海霞

长期以来,旱地小麦种植受缺水的影响,产量不仅低而且不稳定。近年,人口不断增长,而耕地面积却不断下降,旱地复种指数也在不断提高。提高旱地小麦种植的产量,已经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动力。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总结出一套旱地种植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多年小麦生产资料数据显示,豫北旱作冬麦区,年降水量在400~600 mm,大部分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每667 m2旱地小麦产量在200~300 kg。正常情况下,小麦整个生育期需水量400 mm,而在小麦生长的季节降雨量仅有100~200 mm,降雨量少成为制约旱地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提高旱地土壤水分含量,才能提高旱地小麦的生产效益。

二、打好“蓄水保墒、培肥地力、适时早播”三个基础

(一)蓄水保墒

旱地小麦在播种时的土壤蓄水量是0~200 mm,小麦的产量与土壤蓄水量呈正相关,也就是小麦播种前土壤墒情适宜,翌年小麦产量才高。在丘陵旱作麦区,在小麦播种以前,做好蓄水保墒工作,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因为豫北地区主要降雨量集中在5~9月,这为蓄水保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无论是闲置地还是回茬地,土壤的蓄水量可达300 mm,最大蓄水量可达450 mm。旱地蓄水保墒的主要方法有3个:

1.“张口”过伏改为“合口”过伏。也就是伏天前深耕、粗耙、勤耙,遇到降雨就耙地,小麦播种前只耙不耕,做到“耕作层内张外合,滴水归田防蒸发,上虚下实无坷垃”。

2.前茬作物秸秆覆盖。前茬玉米幼苗长至35 cm,定苗后,每667 m2撒麦秸或麦糠350 kg,这样既能蓄水保墒,又能抑制杂草生长,不仅使玉米增产,还为小麦种植保住了底墒。

3.前茬作物地膜覆盖。前茬玉米播种时进行地膜覆盖,玉米成熟收获后立即揭膜清茬,再深耕细耙,遇到降雨就耙地。玉米收获得早,距小麦播种期还有一段时间,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遇到降雨必须重耙、细耙,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底墒。

(二)增施肥料,培肥地力

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不仅能为小麦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蓄水保墒能力。旱地缺磷问题也是制约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增施氮磷钾肥,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可提高小麦产量。

(三)适时偏早播种

旱地小麦适当提前10~15 d播种,能够充分利用水、温、光等自然条件,达到过冬前壮苗。壮苗能充分协调个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有利小麦的次生根和分蘖生长,为翌年提高成穗率、增产奠定良好的基础。旱地小麦的产量与亩穗数呈正相关,而小麦亩穗数的多少与麦苗分蘖数也呈正相关。所以,旱地小麦适时早播可促进冬前分蘖和提高成穗率。冬前生长旺盛的麦田,对土壤起覆盖作用,耕作层的土壤含水量高,而晚播的麦田长势弱,覆盖度差,耕作层含水量少,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有下降,因而会造成减产。适时早播可以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早播小麦的初生根入土深度、次生根条数、长度等均优于晚播,增强冬季和春季的抗旱能力。实践证明,晾晒旱地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5日完成播种,回茬地必须在10月10日前完成播种。适时早播可以促使小麦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抗旱性,起到促根、增蘖和促穗的作用。

三、改进5项栽培技术措施

(一)耐旱耐瘠小麦品种改为耐旱丰产小麦品种

过去,丘陵旱地选用的小麦品种限制了小麦产量,突出问题是“一旱二薄”,多为耐旱耐瘠小麦品种。但是随着旱地蓄水保墒的改进和肥料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耐旱耐瘠小麦品种应改为耐旱丰产小麦品种,选用耐旱、耐寒、抗病、抗干热风和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强的小麦品种。

(二)平播改为沟播

小麦沟播可以剥去干土层,使种子在湿土层或较深土层,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发芽,保证出苗率。沟底的温度比表层土高出0.5 ℃,出苗比浅层播种要早2天以上,单株分蘖多0.1~0.6个,次生根多1.2~1.4条,每公顷成穗数增加10万~60万,穗粒数多0.2~6,小麦沟播比平播增产10%左右。所以,遇到旱年,底墒不足时,平播易造成出苗率较低,而沟播出苗相对齐全,在冬季降雪时,雪可在沟内积存,不易被风刮走,可以起到收集雪水、蓄水保墒的作用。

(三)大播种量改为适宜播种量

过去,由于旱地缺水,播后的小麦出苗率低,常采用增加播种量来提高单位面积小麦出苗数,每667 m2播种量为10 kg,甚至为17~20 kg。随着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措施的应用,播种量过大,易造成小麦群体过大,根系发育不良,每667 m2播种量以7 kg左右为宜。

(四)不良追肥改为看墒追肥

正常情况下,旱地在小麦播种前,实行有机肥、氮磷钾肥等一次全部施入,一般不进行追肥。在土壤水分条件改善后,冬春季遇雨水较多时不进行追肥,会造成水分效益降低。在春季降雨时,若土壤中的水分大于17%,则每667 m2应追施5 kg纯氮肥,可以明显提高产量。

(五)重种轻管改为种管结合

过去旱地种植小麦,种植后就不再管理,直至翌年收割。应加强麦田管理,通过看墒追肥、中耕保墒、镇压提墒、防治小麦病虫害等措施来提高小麦产量。

猜你喜欢

土壤水分蓄水播种量
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基于根系加权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
磷素添加对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
北京土石山区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2019—2020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示范总结
KD377:家用多功能灭火器
我国第二大水电站首次冲击600 m最高蓄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