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式教学,让小学数学学习活起来

2022-11-16潘迎新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8期
关键词:跨学科图形学科

潘迎新

对标教学,提质增效;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实现跨学科式教学,让小学数学学习活起来。

在2022年“双减”政策及义务教育新课标颁布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标培训中,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并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的学科融合进行了举例探讨,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跨学科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让语文走进数学课堂

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的学科,而数学的学习具有抽象性,如果将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有效融合,在数学教学中增加一些传统小故事、诗歌等为数学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时,以学生学过的古诗《山村咏怀》导入课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吟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魅力,同时也直观地呈现了数字读作的写法。在四年级下册《距离问题》的设计中,则可以把学生喜欢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融入其中,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鲜感。同时引导学生做事情要坚持不懈,勤奋努力,达到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二、让数学奏响音乐的篇章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学习音乐,既能感受音乐中强烈的情感,又能带给学生听觉上的享受,将数学与音乐巧妙结合,能够让学生在体会音乐理性美的同时,认识并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钟表》的时候,关于时间的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认识整时、半时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先播放《小闹钟》的音乐:叮咚叮咚叮咚叮咚,闹钟响,它在催我上学堂,背起书包走出门,不用爸妈来帮助,到了学校勤学习,天天在成长,我要做个好学生,不忘闹钟好心肠......以此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整时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手势舞的形式,配上有动感的音乐,引导学生把一只手臂高高举过头顶,在额头正上方,来当做分针,另一只手臂当做时针在順时针转动,带领学生一起有节奏的加手势演唱“长长的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3点啦、5点啦、6点啦......”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有效教学数学知识,又能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小学数学与美术结缘

《数学与美术》的作者蒋声教授在书中谈到“形和数恰好是数学的研究对象,形和数的和谐,就会带来美感------美术与数学密不可分。”在倡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将这两门学科联系起来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之美。

比如,在学习对称图形的时候,将中国水墨画、中国古建筑、中国古文物的艺术照片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或者组织学生亲自制作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好像他们在欣赏一节艺术课,这样的课堂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印象,同时还能活跃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学数学中去发现美,创造美是一种别样的收获。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及《统计》的练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给图形分类涂色、给统计图分类涂色的题,学生们通常涂色不规范,出现把颜色涂出图形或涂的颜色很重的情况,影响书面的整洁。又如,在学习画简单的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有些学生不用直尺作图,造成画图不规范。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如何描绘,学习正确的作图方法,同时展示一些美观的作品来引领学生们欣赏规范作图的美,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

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推动着课堂教学由枯燥向生动、直观转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的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形象、直观的学到知识。如,教师可以学习使用希沃白板等各种辅助教学软件,借助动画、视频、音频及教学相关的教具,来充分发挥图文并茂的作用,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学习,使枯燥的数学动起来。

总之,实现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既能够弥补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性不够,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又能够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跨学科图形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分图形
找图形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