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网企业工程项目投资后评审研究

2022-11-16汪子林

经济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电网成本指标

●汪子林 张 清

一、研究背景及目标

受宏观经济下行、电量增速趋缓、电力体制改革、政府监管加强、政策性降价等诸多因素影响,内外部经营环境日趋严峻,电网企业的经菅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而目前有的电网投资项目存在项目规划不科学、运营管理不规范、资产资源浪费、效率效益低下等问题。为保障电网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开展电网投资项目后评审,围绕组织保障、沟通协调、质量管控、成果应用,构建以有效资产为核心的投入产出评审机制,通过对项目的检查分析,确定投资预期目标是否实现,验证项目规划是否合理,检查项目效益指标是否达成;总结项目实施经验教训,改进项目管理中的各项问题,优化未来项目决策与运营管理,实现精准投资、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助力投资增长与效益提升平衡。

二、项目后评审程序

电网企业工程投资项目后评审工作,以拟定评审方案为起点,明确评审范围、优化数据采集程序、完善后评审指标体系框架,形成完善的投资项目后评审工作机制。并依据评审方案,统筹财务、营销、调度等多专业部门配合实施现场评审,保障评审重点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通过数据采集、分析验证,多维度评估项目成效。全面完整的电网项目投资后评审程序可以概括为“后评估五步法”,即包含“确定评审范围、建立指标体系、优化取数逻辑、开展评审工作、出具评审报告”五个重点环节。

(一)确定评审范围

评审范围可以选取已建成投运3年以上的项目,可重点关注以下几类项目:(1)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工期长、建设条件复杂的项目;(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较大影响的项目;(3)建设运营中存在重大问题的项目;(4)在建设实施中,电力供需、原料供应及融资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5)对社会、环境影响较大项目;(6)对国家能源政策、企业战略和规划执行可提供参考依据的典型性、代表性项目。

(二)建立指标体系

根据项目立项资料、行业标准、投运前后平均运行水平纵向对比、省内外平均水平横向对比等情况,对该项目当前的经营情况进行详细评审,全面覆盖项目财务状况、经营损益、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结合电网投资项目特点,以经济效益为重点,围绕运行管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设立经济效益、偿债能力、运行能力、电网安全等多维评审指标,根据指标性质设定对比分析对象、确定参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输变电工程项目、配网项目等各类项目性质特点,进行指标的增减,构建并完善项目后评审指标体系框架。指标选取可参考表1例示。

表1 项目后评审指标体系框架例示

(三)优化取数逻辑

基于指标体系构建评审测算体系,系统地研究测算模式,确定各项测算参数的选取依据、获取方法,明确数据路径、来源,优化取数逻辑、强化数据分析,保证各项指标测算精确反映业务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对象指标测算结果客观体现行业标准与平均水平。

(四)开展评审工作

项目后评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字化非现场分析阶段,利用数据中台和中间表在线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采用多系统查询、对比相关数据进行验证,得出初步的结果;第二阶段是现场评审阶段,根据前期数字化分析结论,进行现场核实确认,通过查询档案、现场访谈、问卷调查、专题研讨、实地查看、现场复测等方式方法,验证数据真实性,并辅以定性分析手段,评估项目整体成效及管理规范性。

(五)出具评审报告

为保证评审结果的准确性,出具评审报告需要全面分析各项资料及数据,综合分析经济效益、运行能力、电网安全等各类指标,进而评估该电网投资项目整体效率效益及运营管理水平,预测整个经营期投入产出。并组织审计、财务、工程、调度等专业人员对后评审报告进行研讨并修改完善,供后续项目投资、运营管理参考运用。

三、后评审主要内容

本文综合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项目决策科学性、项目建设规范性、项目运营合规性、项目投资经济性、项目成果有效性这六大方面全面透析电网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全面探索优化电网投资项目资源配置途径,为后续项目投资、建设与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一)项目决策科学性

1.定量分析。设置“固定资产成本投入率”“项目立项精准率”“资产利用率”等量化指标评估项目投资合理性,以判断项目决策是否科学。

2.定性分析。(1)立项管理方面。检查投资项目立项决策程序是否合规,项目可研分析是否全面、精准,项目的实施目的是否解决目前主要问题,项目资金来源是否符合预算规划。(2)投入精准性方面。结合定量指标检查是否与电网总规划相适应,是否对项目分配进行统筹安排,是否重点投入到电网相对薄弱、可靠性较低的地区,项目投运后区域负荷是否优化。

(二)项目建设规范性

1.定量分析。设置“项目完工及时率”“项目与设备对应率”等指标评估项目建设规范性、有效性。

2.定性分析。检查投资是否按照规划逐步推进,购置设备是否与项目紧密相关,是否存在成本打包、实施内容不明确的情况,是否能将项目成本按照多维精益、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细化到具体设备上去。

(三)项目运营合规性

1.定量分析。设置“单位固定资产平均运行成本”“单位固定资产平均输送电量”“非计划平均停电次数”“单变问题”衡量项目运营合规性及电网运营安全性。

2.定性分析。根据项目运营管理现状评估项目运行能力、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检查项目安全管理规范性,衡量是否有效进行风险防范,保障项目安全、长期、稳定运营。

(四)项目费用准确性

1.定量分析。设置“预算编制准确率”“标准成本应用率”“项目结算准确率”等指标,评估项目费用核算的准确性。

2.定性分析。(1)成本项目完成度方面。检查是否按照项目立项内容进行实施,完成度如何,实施结果是否与项目预期目标匹配一致,有无变更的情况,变更是否合理。(2)结算费用的合理性方面。检查是否存在重复列支费用的情况,标准成本的应用是否到位,是否存在结算时远偏离标准成本的情况;对于非标成本的测算分析,开展同类型费用的比较;对于没有定额或者标准成本无法应用的成本费用,核查结算资料,了解具体费用构成和测算方式,统计区域费用水平,利用均值和中位数进行分析,进行横向对比,找出不合理的差异。(3)成本趋势分析及对比方面。对于相同地区长期(近三年)实施的成本项目进行比较,得出成本变动水平,重点关注变动趋势明显异常,或者部分项目间歇性、偶发性发生的情况。(4)承揽单位实施内容方面。核查承揽单位的成本项目,成本发生是否真实,是否与项目有关,是否转包增加成本,承揽项目的毛利率大概多少,是否明显偏高。

(五)项目投资经济性

1.定量分析。设置“内部收益率”“净现值”“资本金净利润率”等指标,对比可行性研究预期、行业平均水准,衡量项目投资回收情况。

2.定性分析。通过综合分析行业发展水平、项目市场前景、竞争情况等因素,衡量项目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性,能否形成预期经济效益,项目投入产出效益是否具备经济性。

(六)项目成果有效性

1.定量分析。设置“项目目标达标率”“单位可靠性提升度消耗成本”“技术指标改善单位成本”等指标,衡量项目成果适用性、有效性。

2.定性分析。结合项目立项原因和目标,分析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提升电网运行效率;评估技术改进情况,持续监测能耗、污水排放量、废弃物回收等指标,评审项目是否有助于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改进环境质量,产生环境效益,或是否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提升服务用户质量、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形成社会效益。

四、评审关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为优化电网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需持续规范项目决策程序、加强项目建设与运营的管理与监督,电网项目投资后评审工作也需持续加强对相关重要问题的关注,进一步探索应对策略,切实提高电网项目投资质量。

(一)项目可研管理问题及策略分析

1.问题分析。可研预测与实际需求量、实际投资额等经济效益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可研时未全面测算安全管理等支出,不利于预算控制;可研估算不准,设备利用率不足,形成冗余投资,或多占投资规模,影响企业资金利用效率。

2.应对策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参照相关项目经验,加强可研阶段预算管控,提高可研估算精准度,合理安排各项投入,有效控制投资规模,提升项目整体安排的科学性;深化项目预期效益论证,客观分析投资回报,促进科学、稳健、精准投资。

(二)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策略分析

1.问题分析。工程造价管控不严,增加工程成本;未按规划建设,形成安全隐患。

2.应对策略。强化工程项目过程管控,加强工程结决算审核,合理降低造价水平。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开展工程项目建设,深入研究分析、规范工程变更审批手续,加强工程建设监管。

(三)项目运营管理问题及策略分析

1.问题分析。运营期内部控制整体有待加强,部分运维成本未有效归集,不符合多维精益化管理的要求;部分外包费用打包核算、材料集中领用、人工成本共担,无法核算到单项设备资产,不利于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2.应对策略。对项目的过程管理的规范性进行分析评价,从体制机制上提出管理建议;规范各类费用的核算、归集规则,对项目实施前后相关指标(内容)的对比(对标),对项目的效益情况进行类比、趋势分析,从项目整体效益提升上、项目实施的策略上,提出改进建议。

猜你喜欢

电网成本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穿越电网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最新引用指标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网也有春天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
电网环保知多少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