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姓看担当》:“架”一座桥梁,“话”一方风尚

2022-11-16吕兴林

记者摇篮 2022年5期
关键词:本溪问政百姓

□吕兴林

在全国上下都在打造地区优质营商环境的大潮中,一些传统媒体开始尝试创新,新兴的服务民生类节目开始在一些广播电视媒体上涌现,本溪广播电视台在这方面就做了有益的尝试。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重要讲话精神,在本溪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和支持下,本溪广播电视台于2020年12月创办了大型电视问政节目——《百姓看担当》。

《百姓看担当》以“向问题开刀、朝发展聚力、问初心使命、促责任担当”为主旨,聚焦本溪改革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瞄准营商环境建设的短板弱项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邀请涉事单位部门负责人到电视台演播室现场开展问政。《百姓看担当》从节目形式到节目内容大胆创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节目中,政府各个部门勇于直面矛盾和纠纷,敢担责任,善解问题。从节目效果上看,达到了百姓认可、政府满意的双赢局面。不到一年时间,这档节目在当地就已经家喻户晓,在2020年度辽宁新闻奖评比中,该栏目获得了省级优秀栏目一等奖。在参与该节目的创办中,笔者也有很多的体会和感悟,在此与同行交流。

一、定位准确

《百姓看担当》节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聚焦改革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营商环境建设的短板弱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节目采取媒体记者明察暗访的方式,调查百姓关心关切的、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和事件。在录制现场,政府各个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专家、学者教授一起就问题进行公开讨论,着手解决。在这一过程中,着重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直击痼癖、顽疾,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向问题开刀,朝发展聚力,充分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让“红脸出汗”、立行立改成为常态,推动干部队伍作风深刻转变,全力缩短“说了”和“做了”、“发文了”和“落实了”、“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之间的距离,形成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的鲜明导向,大力营造推进本溪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百姓看担当》是一档大小屏联动、全媒体监督的大型全媒体直播栏目。节目从百姓角度出发,利用全媒体直播优势,线上线下、场内场外互动,深度关注政府部门是否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干部干事创业的作风是否端正。直面民众质询,公开监督评议,倒逼干部履职尽责兑现承诺,督促部门担当作为解决难点痛点问题,为百姓生活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环境。节目注重深度、广度、温度,即提出问题有深度、现场采访有广度、调查回馈有温度。

二、形式新颖

《百姓看担当》节目中,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直面媒体报道出来的疑难杂事、问题短板,主持人、督办员(节目中负责提问题的主持人)会在录制现场对揭示的问题向这些部门代表进行发问。就部门代表直面问题的姿态、现场答复的态度、整改的措施和办法的可行性等,节目录制现场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表态和评议,如果有代表对一些答复存疑和不满意,还可以对责任单位进行再问询。节目录制现场,栏目组还邀请了学者、律师、专家作进一步的梳理总结和点评。在这一系列强大“攻势”下,我们看到,个别政府工作人员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被曝光揭露,一些部门勇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工作能力让观众鼓掌叫好,一些长期困扰民众和企业商家的难题热点问题得到治理和解决。本溪广播电视台通过这个节目在群众、商家、企业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新颖的沟通“桥梁”,在当地政府机关、职能部门掀起了一股真心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敢办事、真办事、善办事的新风尚。

本溪广播电视台《百姓看担当》在民生新闻节目上的推陈出新、在为民服务上的新举措、在节目形式上的新尝试,受到广泛好评。节目开播以来,重实效、办实事、接地气、传民意。传统电视媒体用新招法,再次“聚焦”了受众关注,赢得了党委政府信任,抢占了自媒体、新媒体难以企及的宣传“高地”。

三、栏目构成

《百姓看担当》节目由四部分构成。

1.《前情回顾》:对上一期节目揭示的问题进行跟踪采访,对问题办理的进度、结果、是否还存在问题等进行梳理总结。

2.《现场督办》:播放记者新采制的问题报道,督办员现场向录制嘉宾发问,就问题的来龙去脉、症结所在、解决方式进行探讨交流。

3.《“代表”有话说》:节目会邀请五位党代表、五位人大代表、五位政协委员进行现场监督。就现场督办环节,各位代表委员会再提出自己的质疑,录制嘉宾要再次给予解答,增强节目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权威点评》:《百姓看担当》每期节目录制都会邀请权威学者、法律顾问作为特别嘉宾,就现场所有人的发言和表态进行点评,从理论高度、现实影响、大政方针等不同角度解读事件,法律顾问会在法律层面进行把关。权威嘉宾的介入,会提升整个节目分量,增强权威性。

四、向着问题去

《百姓看担当》节目的成功开办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要做到四点:一是办事方便。二是法治良好。三是成本竞争力强。四是生态宜居。

当下,一些党员干部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2020年12月,在本溪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和直接领导下,电视问政节目《百姓看担当》得以开播。被问政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节目中与观众一起收看问政调查员经过调查走访采制的各类问题报道,并现场回答主持人、督办员的提问、追问,同时要求这些被问政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还要就反映的问题给出解决路径和时间节点。这个过程中,邀请来的15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要就官员的回复进行表决和再发问,特约评论员、律师还要进行各个层面的点评和梳理。

可以说,新颖的节目架构、实实在在的问题、向着问题去的交流态度,让参与节目的所有人都感受到栏目组的诚意、善意和敢于担当的勇气,一些参与节目的负责人和代表感叹,从开始时的不适应,到沉浸在节目中各个事项的讨论、建言献策出良方,再到节目结束回到现实,自我感觉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问政课。从面对问题之初的为难、困惑,到剖析梳理之后的豁然开朗,再到问题被圆满解决之后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许多政府官员感受到了不推诿扯皮、不推卸责任、做出成绩的价值和意义。

《百姓看担当》真正做到了向着问题去,捋着问题改,让党委政府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代表委员满意。善用政务资源,把握好舆情导向,让节目既有一定的观赏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既能达到党委政府对当下中心工作部署的要求,又能解决企业群众的诉求。

《百姓看担当》节目从开办之初就明确,要提升党员干部执政能力与水平,获得群众认可与满意,建立一个新的、让社会大众直接监督、能够代表普通民众直接“发问”的媒体平台。栏目总体风格定位是务实高效、严肃中肯。要达到最佳节目效果,问政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参与,主持人更要有非常强的掌控力,节目中提问直截了当,回答具体中肯,真正使推动问题整改、作风转变成为节目互动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主持人要做到语言精练,发问到位,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切中要害,实事求是。

五、事情要选对

《百姓看担当》节目的特点还体现在对问题焦点的精准选择上。事情抓得实不实、巧不巧,有没有典型性、能不能很好解决,这些体现了栏目的价值取向,是节目成功的关键。摆在桌面上的问题是各方人士发表观点、提出看法、剖析梳理、落实解决的着眼点、落脚点和出发点。但问题的选择却体现了编导的视野和价值取向,问题选择大了,超出了参与节目各方人士的职能范畴和处理能力,那么所谓的问政就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不接地气;问题选择小了,又显得鸡毛蒜皮,避重就轻,让观众觉得节目虚假,有只做表面文章之嫌。所以在问题的选择上就要慎之又慎,既要体现企业、百姓对典型问题的关切,又要让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坦然面对,有热情,有能力回应关切和着力解决。对这些的考量和权衡不但需要深思熟虑,仔细论证,还要有对政府各个部门职能的熟悉和平衡把握。

例如:《百姓看担当》第二期节目中有个事例就很有代表性,本溪市溪湖区农贸大厅的商户长期使用物业部门加价的高价电,无形中增加了商户的经营成本。记者调查发现,这个大厅里的商户在用电支出上会比其他地区的商户每年多一倍的成本。这个问题就非常典型,记者调查中得知,商户用电成本居高不下,有苦难诉;物业部门提供的是转供电,有其自身的成本在里面,加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政府相关部门想解决但没有牵头单位,不好协调各方诉求,所以造成这个问题久拖不决。这个问题在节目中曝光之后,溪湖区政府责成政府办牵头,协调区物价主管部门、区住建局、区供电公司以及农贸大厅物业公司,经过协商先把商户的电费给降了下来,又协商区电力公司改建线路,解决了转供电变直供电的问题,使得这个积存多年的老问题在新节目、新思维、新办事程序的合力下,得到了彻底解决,最后达到了商户满意、物业公司满意、供电公司满意、政府满意、观众满意。所以说,选取了典型问题,节目就成功了一半,既使节目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又具有不错的实用性。

六、事事要落实 件件有回声

《百姓看担当》的节目编排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每一期节目首先要公示上一期节目报道的问题的处理情况,本溪广播电视台将这个环节称为《前情回顾》。每一期节目中曝光的问题,被问政单位是否重视、怎样研究、怎样落实、怎样解决、是否建立长效机制、能否避免类似问题反弹或再次发生、企业群众对处理结果是否满意,都要在《前情回顾》环节一一报道。这个环节的设立,让《百姓看担当》节目树立了威信。

对每件事情的锲而不舍,就是对观众的最大负责,也是对栏目参与者重视问题、勇于担当的务实精神的一种褒奖和鼓励。同时,对新的节目参与者来说,观摩其他参与者的参与情况和工作成果,也能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达成与栏目组一致的价值观。

七、全媒体助力

全媒体平台推介,让《百姓看担当》成为全市的“风尚桥梁”。《百姓看担当》节目推出之后,本溪广播电视台、本溪第一媒体(新媒体)并机播出问政栏目。通过电视、手机、电台等全媒体传播形式,形成“全媒体联动问政+政府机关反馈答疑+全媒体发布+社会公开打分评价”的监督机制,并在全市树立起“一问到底 狠抓落实”“一诺千金 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

现在全省上下都在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号召各级部门在工作中要心甘情愿当“店小二”,真心实意去办、痛痛快快去办,上午能办的不要拖到下午、今天能办的不要等到明天、一次能告知的不要让商户左一趟右一趟跑。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本溪干部群众形成这样的共识:营商环境是本溪发展的最强优势和竞争力。尤其是近年来,本溪市积极抢抓东北振兴发展战略机遇,着力聚焦打造东北地区最优营商环境,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建章立制、狠抓整治,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发展环境,推动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日益增强,为促进振兴、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本溪市提出打造“我是本溪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强磁场,让本溪人爱本溪,外地人愿意留在本溪,用良好的营商环境带动本溪经济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我们的理解是,理念的变更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工作中,而《百姓看担当》节目就是为我们各级部门改进工作、推进问题解决、树立政府形象、为百姓多服务服好务、为企业减负担而搭建的优质桥梁。

节目开播以来,共播出9期,每期两个多小时。节目中报道涉及经济发展、民生民情的近40个问题全都得到了解决。

八、结语

总之,在全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电视媒体要想继续生存发展,多利用地方政务资源,巧做节目,善抓焦点,不断推陈出新节目形式,制作新颖独特、具有一定威信力的问政节目是个优质选择。让本地区观众在节目中看到身边的许多问题被一一解决,看到政府部门直面问题、勇于担当、有所作为的工作姿态,看到党委政府一心为民、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就是这类节目应该具备的职能和定位。

不局促在媒体自身视野的窠臼之内,多站在党委政府的角度考量各项工作,让节目的基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建设性,达到政企共建、群众满意的愿景,让每个人都能从中体会感受到团结奋进的时代主旋律。相信,这样的节目一定会有更长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本溪问政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百姓看家“风”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本溪红叶
本溪:理顺体制让基层稳定了